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七十六章 罗志斌也有烦心事 (第2/2页)
开心。” 蓝凯估计自己在场多有不便,打个招呼进了书房。 书桌上放着一本刑侦技术教科书,蓝凯拿起来随手翻看。 无意翻到的一页是痕迹鉴定,第一段中有三行是用黑体字突出的定义:“痕迹鉴定,是指运用痕迹学的原理和技术,对案件涉及的有关人体、物体形成痕迹的同一性及分离痕迹与整体相关性等进行鉴别或判断。最常见的痕迹鉴定有指纹检验、足迹检验、工具鉴定和枪弹痕迹鉴定。” 这一章后面是案例,案例后有一段总结:不管犯罪分子怎样狡猾,戴上手套、还是保证身边任何物品不遗落,只要犯罪分子到过现场了,就一定会有痕迹留下,这就好比人的头发每天都至少掉下…… 他想,按书上所说,伤害凌叔叔的劫匪也应留有痕迹,怎么到现在没有线索? 案件陷入僵局后,他跑了几次公安局,赵林告诉他对抢劫团伙作案,在没有线索的情况下,只有等待。而等待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等待抢劫团伙再次作案。 他又翻回前面,正想看下去,客厅里的对话飘进书房。 颜慧音说:“妈,你不能这样宠他,这样会害了他的。” 颜老太太说:“我宠了你一辈子,害你了?” 颜慧音说:“妈,你怎么越来越不讲理了。我和罗正不是那种势利人,这种家庭长大的孩子心理往往不太健康。” 颜老太太说:“我看是你们不太健康,对女孩家里你们了解多少?你坐下,我说给你听。” 客厅一阵倒水的声音,接着是一阵沉默。 过了好一会儿,颜老太太叹口气说:“说起来涵之挺不幸的。她爸爸mama都是下放到安徽的知青。她mama是咱们锦江的,他爸爸是上海的。那个年代,知青日子很苦,你虽然没有下放,也应该听到不少。 “日子苦了,男孩子想找个安慰,女孩子想找个依靠,一来二去,涵之的爸爸mama就好上了,那时的感情没有现在这么复杂和功利,他们知道结了婚就调不上来了,但俩人还是结了婚。 “也就在这一年,涵之的mama怀上她,第二年生下她,她mama没有奶水,涵之饿得直哭,她爸爸听老人说鲫鱼汤下奶,就到处找鲫鱼。 “那时候的农村物资极端匮乏,她爸爸找了两天没找到,冒险到公社池塘电鱼。她爸爸原来在学校时就喜欢物理,下放后在大队经常捣鼓些电工活,就自己做了个简易电鱼器,第一次很顺利,一下子电了5、6条。第二次出事了,她爸爸是偷偷摸摸去电鱼,大队里还有一个人偷偷摸摸去偷鱼,她爸爸一通电把那人电死了,就这样被判了15年。 “涵之她爸爸坐牢的第二年,大批知青开始回城,许多结了婚的知青为了回城离婚,她mama不愿意离,就还在农村。后来她爸爸提出离婚,她爸爸说,我要15年才能出去,你一个人带着孩子,在农村是熬不下去的。离婚吧,离了婚你可以调回锦江,我们孩子也能有个好一点的生活环境。就这样,俩人离了婚。涵之的mama一直未再婚,听说他爸爸也没有再婚。” 客厅沉默了一会儿,颜慧音问:“现在她爸爸在哪?” 颜老太太说:“在上海。听说出来后在一家乡镇企业烧锅炉。涵之mama去找过,没找到。可能是混得不好,不愿意露面吧。” 颜慧音说:“听起来有些感人。可这类家庭长大的女孩子在感情上会太敏感,与这样的女孩过日子会很累。” 颜老太太说:“如果他俩觉得不合适他们会分手,就是结了婚也还可以离婚,那是他们自己的事。你们如果现在就拆散,就会成为他们一辈子的遗憾。” 颜慧音说:“妈,你的想法很前卫哎。” 颜老太太说:“你以为你妈就是在家养老?以前是不想掺和,你们把志斌逼出家门,我就不能不管了。” 颜慧音分辩道:“妈,我还是觉得门当户对有它的道理,这不是嫌贫爱富,同样的生长环境,差不多的家境,容易理解和沟通。” 颜老太太说:“话是没错,可哪能都门当户对。你爸跟我,你跟罗正,走了的玉洁夫妻,算门当户对吗?” 颜慧音说:“妈,你别跟我较劲。就是我同意,罗正那儿也通不过。” 颜老太太说:“你那个罗正就是太固执,太把自己当回事。” 颜慧音说:“罗正逼志斌,也是为他好,他将来是要在政法这条线上混的。” 颜老太太不满地说:“娶个小百姓家的女儿就没法混了?” 颜老太太进了厨房,颜慧音跟着进了厨房,下面的话蓝凯就听不清楚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