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四十八章 什么叫父爱如山崩地裂 (第2/2页)
,如今夏国朝堂纷乱无比,除了有百家出身的官吏相互攻讦之外,便是如今夏皇放任诸多皇子于朝中历练,使不少皇子手中握着一份力量,在朝堂之中各有人手。 诸子夺嫡之事,已然使朝堂斗争愈演愈烈,逐渐成了摆在明面上的事情了。 四喜老太监听到夏皇这个时候所言,神色也说不上多么慌张,只是弯腰低头,苦笑一声道: “陛下,您就别开这个玩笑了!奴婢都伺候陛下大半辈子,如今这个位置,在太监中已是升无可升。奴婢又无一亲眷,除了报效陛下之恩,这辈子也没什么指望了……” 夏皇朗笑一声,摇头道: “诸皇子身边可都有年轻精干,且自小分派的忠心太监。哼,他们自然是看不上你这个老货的!” 老太监躬身点头,应和道: “陛下说的是……” “若是岐王今后能够长长记性,这两百多万两白银,也不算打出去个水花!” 说到这里,夏皇突然笑容一敛,沉声道: “传朕旨意,岐王圈禁期间,安分守己,闭门思过,已然知错。命其奉使云国,主持我大夏使团,与云国缔结和约,戴罪立功!” 老太监闻言,微微一愣,小心翼翼地道: “陛下,会不会有些不太妥啊……” 带兵打云国的是岐王,这个时候领着使团去缔结和约的也是岐王。 对云国来说,这是有些挑衅的意思了。而对岐王来说,作为败军之将拜见云国皇帝,也是奇耻大辱啊。 夏皇脸上更冷,沉声道: “十四公主虞瑛瑶,与云皇同岁。其娴雅端庄,秉性柔嘉,钦封柔宁帝姬,随使团入云国和亲。缔结两国之好,使夏、云两国再不生战乱!” 夏皇顿了顿,接着冷声道: “他败了,朕可以给他兜底。但朕也要给他个教训,让他知道知道,因为他的轻敌大意,鲁莽之举,这一会儿要付出多大的代价!” 十四公主虞瑛瑶,是岐王的亲meimei。这一次,夏皇不仅要岐王虞昭凌亲自前去云国,还要他的meimei,一同前去和亲。 饶是四喜太监在夏皇身边伺候了大半辈子,见惯了帝王的无情,此时也不由得为夏皇对亲生子女的狠辣手段,而感到心中发颤。 夏皇的父爱,还真是如山崩地裂呢…… 他不敢再多说什么,连忙弯腰行礼,转身就要下去传旨。 “等等!” 夏皇再次将他叫住,用着平静冷漠的神色,轻声道: “欲为帝王者,便需懂得隐忍,懂得为了大局而去舍弃一些东西。他若是死犟着不肯接旨。你就告诉他,今后就不必再出岐王府了……” 四喜太监嘴唇一颤,连忙躬身应是,快步离去。 待到老太监离去,夏皇再次靠在龙椅之上,闭目养神起来。 片刻之后,这奉天殿中,忽然响起一声微不可查的叹息之声。 ----------------- 萧承看着手中冯保递上来的东厂奏报,却是突然失笑一声,摇头道: “哈哈哈,这名家中人,还真是属杠精的啊,这自家师兄弟的,聊着聊着就能争起来……咦,所以你说,这名家门人,是不是因为我云国的稷下学宫,可以供他们与诸子百家争辩,还不以言论论罪,所以他们才来得这么快?” 东厂的情报机构,因为发展时间并没有多久的缘故,所以也谈不上多厉害。但中庆城好歹是云国京师,东厂哪怕其他地方管不到,也不可能不在这里布置人手。 名家弟子这么显眼高调地进入中庆城中,还半点掩饰的样子都不去做,自然会被遍布城中上下的探子盯上。 刚刚发生的酒楼之中的争论,不到一个时辰的功夫,便已经摆在了萧承的御桌之上。 冯保有些没能领会到萧承口中什么什么杠精的含义,不由得有些发懵。琢磨许久, 他也没能想明白其中含义,只得含糊地附和道: “名家中人,最喜辩论,也以辩论闻名。想来门中学风如此,做出这些事来,倒是也不用过于惊奇。” 萧承点了点头,再次问道: “那道教一同入城的三人,可曾查明身份?” 那三人入城以来,虽然低调行事,但也从未隐藏过自己的身份,东厂这边早已收到了粘杆处的提醒。 冯保闻言,当即道: “奴婢已经派人去查探了,倒是出乎意料地顺利。这三人,似乎根本没有隐藏身份的准备。从道教道士们哪里套来的消息,这三人与他们皆不认识,只是自龙虎山临行之时,被道教掌教张正青给塞进来的。” 冯保说到这里,不由得顿了顿,方才继续道: “奴婢觉得,在查清这三人身份之前,陛下还是暂时不要召见道教来人了吧!” 萧承轻笑一声,摆了摆手,道: “倒也不需如此,能够让道教掌教临时塞人,再结合那三人的气质、武功,想来除了道家出身之人,也再无其他。” 冯保闻言,连忙道: “陛下,奴婢自然也能够猜到这三人大概率出身道家。但陛下安危,重于一切,还是要小心调查一番才是!” 萧承露出笑容,摇头道: “想也知道,若是这三人危险,道教掌教张正青,也不敢让人将他们带来。若是没猜错,这道家是不打算去稷下学宫辩论,而想着直接面见于朕,阐述道家理念,以求让道家在云国从诸子百家之中脱颖而出。” 当然,最主要的还是萧承的自信。 佩戴怒龙剑之后,萧承足以与九阶顶尖高手一争高下。身边还有南霁云这样的九阶高手护卫身旁,再加上身处禁宫之中,有禁军护卫。除非这道家弟子中有陆地神仙境的高手,否则根本不可能伤到萧承半分。 萧承顿了顿,接着道: “传旨,朕久闻中原道教昌盛,心中颇为好奇。明日请道教来人,入宫为朕讲一讲这道家真经!朕倒要看看,这道家到底是打算如何说服朕尊崇道家的!” 冯保闻言,见萧承态度坚决,不好再劝,只得低头应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