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一十九章 夫子之问:让天之人,皆有书可读,皆有理可明 (第2/3页)
,不懂得道理! 三百年前,始皇帝集百家于稷下,一时间,引天下学子敬仰,大家纷纷来到稷下学宫,这才有了百家盛世而鸣。 可这个盛世,受益者终归有限。 如今,稷下学宫依旧立于咸阳,可百家盛世却不在,吾之意,此并非稷下之错,亦不是百家之责。 吾借法家之言论曰:此为人治,而非法治! 所谓人治,便是因人而盛,始皇帝雄心壮志,这才掀起了百家盛世,可当始皇帝飞升之后,人治就已经不在了。 吾欲行‘法治’,开设书局,集百家学术归于一处,并授于世人。 吾并非想成天下之师,只是想借书局为引,将百家学术中的道理散布于世,让天之人,皆有书可读,皆有理可明。 即使有一天,吾不在人世,只要书局犹在,天下学术便不会消散,亦不会遗失,因为,道理已在人心! 书局的作为,并不在于商贾,而在于给了世人读书的途径,所以,学生觉得书局并非小道,乃是向世人传播文化的大道。 《重生之搏浪大时代》 夫子以为呢?” 江朝歌说到这里,目光也认真的看向夫子。 而眼前的夫子却突然一下愣住。 这位仙人之下的第一人,站立在大秦武力值巅峰的人,此刻,就这样愣在了原地。 连茶杯中的茶已经凉了都未有注意。 于是,江朝歌只能再问:“夫子,你觉得如何?” 夫子的手微微一颤,终于回过神来。 口里不断的发出低语。 “让天之人,皆有书可读,皆有理可明……只要书局犹在,天下学术便不会消散,亦不会遗失,因为,道理已在人心!” “好,好一句让天下人,皆有书可读,皆有理可明!”这一刻,夫子的脸上突然多了一抹红润。 江朝歌就笑了起来,果然,学术就要靠‘辩’。 他说的这些道理,其实,抄的就是‘天下人人如龙’,只是换了一种表达方式而已。 这是大愿景! 即使是夫子,也不可能在愿景上和他争辩。 …… 过了片刻。 夫子的表情终于重新归于平静:“江解元有此般愿景,实是我没有想到的,不过,要实现这个愿景,却是太难了。” “是啊,很难!”江朝歌点了点头:“诸子百家都将自家的学术视为传承与珍宝,断然不会轻易传授众人。” “你既然知道,这书局还开吗?” “开的。”江朝歌点了点头:“待我出了稷下学宫,便要拜访天下诸门,以一己之力,说服百家将学术示于天下!” “你要登百家之门庭,说服他们献法于天下?!”夫子再次愣了一下。 “是的,夫子愿意支持我吗?”江朝歌认真的点了点头。 “噢?你想我如何支持你?” “比如:先让我进稷下学宫的‘藏书楼’,将藏书楼中的典藉全部抄录一份?”江朝歌笑着道。 “你要抄藏书楼中的典藉?”夫子是真没有见过,还有人能如此光明正大的提出这样的要求。 “对啊,白手登门,百家门庭怕是要把我打出来?但如果我有稷下学宫的典藉,那就不一样了,我可以和他们交换。” “……”夫子。 好家伙! 用我稷下学宫的典藉,和其它门庭交换?! “夫子?” “咳咳,让我想想。” “好的,那我现在算是过了夫子的考核了吗?”江朝歌眨了眨眼睛。 “这……” 夫子很想说一句,你这欲要偷书的贼子,老夫我岂能让你过?可是,这话他显然是说不出口的。 他又想着,要不要再出个题目来难为一下江鱼儿。 可是,听完江鱼儿的一番言论后,他实在是找不到什么题目来问。 问仁义? 问礼仪? 问中庸? 在江鱼儿许下的愿景面前,这些还有意义吗? 夫子沉默了片刻,终于叹出一口气:“你泡的茶,确实不错……既然你请我喝了茶,便算你过了吧。” 江朝歌就立即恭敬的起身,向夫子行礼:“学生,见过老师!以后,学生定然早晚向老师请教!” “……”夫子的眼睛就瞪大了。 这是要让他亲自教了? 他可还没有说要收江鱼儿为学生的! 但转念一想…… 夫子终究还是释然了,点了点头:“好。” 说完。 夫子从茶桌前站了起来,目光看向下方的白雾:“小鱼儿,你可知三百多年前,稷下学宫为何迁入咸阳?” 小鱼儿?这称呼……总是莫名的熟悉! 江朝歌也并没有在意,回答道:“如果我猜得不错,始皇帝应该和稷下学宫达成了协议,他尊稷下为国宫,而稷下学宫则为他守护这咸阳城!” “呵,你倒是聪明,不过,你只猜中了一半。”夫子笑了笑。 “一半?” “你看这山顶的白雾,有何异常?” “明明山顶是白雾,却能看到咸阳城的一切,这白雾恐非真正的白雾。” “嗯,这白雾是大秦的‘国运’!” “这白雾是大秦的国运?!” “当然,并不是真正的国运,它只是大秦国运的‘影子’,白雾浓则国运盛,白雾澹则国运衰。”夫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