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一十四章 书圣转世:夫子亲观 (第2/4页)
但是,却被格格巫挡了下来。 格格巫的嘴角一扬:“孔圣后人,现在是何境界啊?” “三境,学士境。”孔西来愣了一下,回道。 “呵呵,三境就想考稷下学宫?怕是不够资格吧?” “此乃书山,考的是琴棋书画,你们阴阳家才是不够资格吧?”孔西来冷冷的回了一句:“吾自小习练书法,这最后一关才是展吾所长!” “哈哈哈,那又如何……” “让他考吧。” 说话的是姜晨水。 从始至终,姜晨水在书山上都未说过一句话,可这一次,却开口了。 格格巫的眼睛眯了眯。 韩惑和蒙啸等人同样将视线看向了姜晨水。 姜晨水就又补了一句:“登这书山,以登顶的高度和造诣的深浅来评级,又何必徒费口舌,浪费时间?” “呵呵,听姜道长的语气,似乎道门也通书法?”格格巫回敬道。 “道士画符,略懂一些。” “……” 格格没有再说什么,退让了一步。 孔西来走了上去。 他写的并不是《诗经》,而是《论语》。 这一点,江朝歌倒并没有什么意外,毕竟是孔圣的后人。 但他用的却并不是秦篆,看起来更像是一种古老的书法体……比秦篆更为复杂一些。 “是鲁国书法!”洛玉说道:“自我大秦统一后,三百多年来,还懂得鲁国书法的人,已经不多了。” “嗯。”江朝歌点了点头。 他拥有赢无难的记忆,对鲁国的书法也懂一些。 这孔西来的书法看起来更讲究“规距”二字,每一笔每一画都极为的细腻,单从书法造诣来看,确实不错。 而且,他似乎也有意“宣扬”鲁国的文化……竟然一口气把《论语》的开篇,全部写了下来。 江朝歌看向孔西来写的《论语》开篇,发现和他认知的《论语》似乎有一些差异。 “难道,这才是《论语》真正的开篇?” 正想着…… 孔西来的书法已经写完,又恭敬的朝着烛羽生施下儒礼:“学生孔西来,书已完成,请先生评鉴!” “好。”烛羽生认真的端详起孔西来的书法:“笔画工整,确实是鲁国的书法,只是这《论语》的开篇却是和学宫所记不同。” “此乃家传!” “原来如此,我这一关只考书法,至于内容嘛……倒是无关紧要。”烛羽生点了点头,没有再多问。 只是,拿出一块木牌,写上一个‘甲’字。 “甲?”格格巫看到了木牌上的字,立即就说道:“这一关的评级,孔西来可是比洛玉公主要高一些哟。” “哼,我比你高就行。”洛玉咬了咬牙。 “呵呵。”格格巫就笑了笑。 而就在这时,姜晨水往前走了几步。 来到了烛羽生的面前。 他同样施以一礼,只不过,却是道门的手礼:“道门弟子,姜晨水,请试书法!” “请。”烛羽生点了点头。 姜晨水也不客气。 直接开始书写起来。 江朝歌本以为姜晨水是要书写道门的经要,可实际上……他发现姜晨水写的,居然和孔西来一样。 同样是《论语》! 而且,用的同样是鲁国的书法! 按照常理,这姜晨水即使懂一些书法,应该也不可能比得过孔西来。 可是,当姜晨水的第一个“学”字写完后,江朝歌就知道他错了,这姜晨水绝对不是“略懂书法”而已。 从某种意义上而言,他甚至觉得这姜晨水的书法造诣,似乎比孔西来,还要更高一线。 “这个姜晨水不是道门弟子吗?即使天天画符……也不可能画出这样高的书法造诣吧?有些不可思议啊!” 最主要的是,姜晨水似乎有意和孔西来“对立”,那《论语》用的开篇,竟然和孔西来是一字不差。 江朝歌心里多少有些惊讶。 而在一旁观看的孔西来,则是面色大变。 他的口里发出不敢置信的声音:“这……这不可能,你怎么也会我鲁国书法?!这绝不可能!” “但他确实写的是鲁国书法,而且,写得比你还要好。”格格巫适时的补了一刀。 “他是在抄写我的!” “呵呵,你见过抄写比原本更好的吗?” “……”孔西来。 两人争论之时,姜晨水的《论语》开篇也已经书写完毕。 他将书笔递了回去:“请评鉴!” “好,同样是鲁国书法,可是,第一笔每一画却更为精细……”烛羽生说完,又问了一句:“国士姜晨水,果然不一般,不知姜公子,可有意改道修儒?” “百家各有所长,我已修道家入四境,再改儒道,恐怕有些不妥。”姜晨水微微一笑,回应道。 “嗯,说的也对,可惜了啊。”烛羽生有些叹息。 但也没有再说什么。 而是,拿起笔在木牌上书写了评级——甲上。 …… 这是在场中,第一个拿到甲上的人! 江朝歌还真没有想到,会出现这样的事情。 再结合之前的猜测…… 他心里的疑惑更甚。 不过,他现在并没有办法去证实心里的猜测,只能暂时压下。 “姜晨水来稷下学宫的目的,先暂时放一放,反正有夫子在学宫镇守……总不可能出什么大事情吧?” 江朝歌没有去多想。 他准备开始展露自己的书法才华了。 “鲁国的书法,确实会让人产生新奇的感觉,可实际上,秦篆的书法美感,其实是比鲁国书法更好的,这应该也是姜晨水甲上,未评到更高的原因。” “而真要论到书法的美感,后世的书法则远比大秦时期的要更好……因为,书法这种东西是不断的‘修正’和‘进步’的。” 正所谓,集百家所长于一身,开创历史之先河,便是这个道理。 古人的文化,可定为经典。 但是,却不能一味的守旧。 唯有创新才是王道! 江朝歌自身没有什么创新,可是,他有后世三千多年的记忆,那一代代的书法名家,都是创新。 “那么,要选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