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九十二章 策论评判:京城局势 (第2/2页)
…… 贡院。 三天的乡试终于结束。 柳弘毅开心的从考场中走了出来。 一出门,便找到了同样刚出考场的江鱼儿。 “江兄江兄!!!”柳弘毅显得非常的激动。 江朝歌停了下来:“看柳兄春风满面,定是考得不错吧?” “是啊!”柳弘毅拉着江朝歌:“江兄是我的恩人啊,若不是你猜出了考题,我是打死都不会去准备治河的策论的。” “你准备了?” “对啊!” “那恭喜柳兄了。” “哈哈哈,江兄此次既然猜中了考题,定然是要一举夺魁吧?” “其实……我也不知。”江朝歌实话实话。 治河先治沙,以水束沙这样的理论,多少有些过于超前,他是真的不知道能不能在乡试中脱颖而出。 毕竟,策论讲究的并不止是文字,更主要的是“思想”。 其实就跟考作文一样。 你的文笔再强,可是,你的内容不让人认可,一样白搭。 两人正聊着。 张君且和许知等人也走了出来。 跟柳弘毅不一样的是,两人的脸上都是愁苦不堪,一看到江鱼儿,马上就哀嚎了起来:“江兄,我对不起你啊!” “???”江朝歌。 …… 时间到了晚间。 贡院中,季承昼和两名副主考正在院中恭候着。 既然大秦这位幼帝亲自过来出了考题,自然会有后一步的动作。 在官场中混迹了这么多年,季大人要是连这点眼力都没有,也不可能成为乡试的主考了。 等了一会儿,便来了一个粉面的书童。 季承昼和两位副主考立即就站了起来:“见过李内官!” “三位大人多礼了。”书童回了一礼。 于是又是一番客套。 书童坐了下来,开口道:“我此次来是想调一份考卷。” “考卷?可是,考卷都是已经封存……不知,李内官想调何人的考卷?”季承昼愣了一下,但随即反应了过来。 书童也没有隐瞒的意思,直接说道:“江鱼儿。” “是他!” 三位主考官都是对视了一眼。 一瞬间,他们的心里都如同明镜一般。 按照常理,要调一名考生的考卷,这显然不是一件小事。 季承昼等人本来还猜测着,是哪位宗室子弟和这位幼帝关系如此之好,竟然能让幼帝亲自出面。 可现看来,事情好像和他们想象中的并不一样。 季承昼三人当然听过江鱼儿之名。 事实上,今届参加考试的考生,没有几个不知道的。 不止是诗才惊世,更在乐信侯府与赢无难对饮成知己,后又得翠微楼花魁一见,关于这位江鱼儿的事情早已传遍了淮安。 既然是他……那幼帝的用意就很明显了。 这是要亲自考验这位江鱼儿了啊! 即使是季承昼这样的儒道大家,此时都有些羡慕江鱼儿了。 “幼帝虽未正式亲政,可是,总有一天要亲政的,不出意外,这个江鱼儿未来的仕途定然是前程似锦!” 想到这里,季承昼已然明白如何做了。 于是,他向两位副考开口道:“麻烦两位大人,以座次查一查,这江鱼儿的考卷,再亲自调过来。” 虽然,考卷都是封存的,可是,真要查某个人,还是能查到。 两位副考立即明白了意思。 “好!” …… 不多一会儿。 两位副考便走了回来。 手里还拿着一份封存好的考卷。 “这便是江鱼儿的考卷了,还请李内官带回。” “不急。”粉面书童摇了摇头:“公子的意思是,让三位考官先阅一次。” “让我等先阅?” “对!” 三人对视了一眼。 都从各自的眼中,看出了一样的想法。 于是,三人打开了考卷,开始审阅起来。 “此题答得极为工整,极好!上上之品!”马上便有一个副考喊了出来。 “是极是极,确乃上上之品!”又有副考回应。 粉面书童只是在一旁浅浅的笑着。 一直等到三位考官看到策论的时候,三位考官的脸上才有了变化。 三人再次对视。 这次,都是没有一个人主动开口。 “季大人,这治河论可有问题?”粉面书童问道。 “问题倒是没有问题……文笔俱佳,字迹工整,可堪上上之品,单论这两点,给个榜首都不为过。”季承昼小心翼翼的斟酌道。 “其它两位大人也这样觉得吗?”书童又看向其它两人。 “这……是啊是啊,我们都是这般认为的。”两位副主考犹豫了一下,点头道。 “公子想知道的是三位大人的真实评价,三位大人应该懂我的意思吧?”书童何等精明,哪里看不出三位大人脸色有异。 “李内官,我等说的确实是实话。”季承昼看了两位副考一眼,接着,一咬牙道:“只不过,这策论的思想……我等有些不明。” “不明?” “是的!” 于是,季承昼开始和书童解释。 书童自幼便跟在幼帝身边读书,自然也是识字的,听得三位大人的意思后,眉头也微微的皱了起来。 “三位大人的意思是,此篇策论你们无法判断?” “是这样的。”三人一起点头。 “那么,要如何才能判断出来呢?”书童又问。 “我等……实在不知。” “明白了,既如此,请三位大人将此篇策论抄录两份,我自带回。” “好!” …… 两刻钟后。 某个府邸之中。 黑衣少年龙吟拿到了江鱼儿的《治河论》。 在反复的看了两遍后,这位幼帝长长的呼出一口气:“论点鲜明,论证清晰,只是……这论断……季大人他们怎么评论?” “无法评论。”粉面书童回道。 “无法评论吗?”龙吟沉默了一会儿,突然想到了什么:“既如此,便将这篇策论送往京城。” “送往京城?” “嗯,交由工部梁尚书处,他自有判断。” “明白了!”粉面书童说完,又补了一句:“公子是在淮安县等着呢?还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