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百八十三章 目光长远 (第2/2页)
,终于下线了。 生产线的末端,站了一大群的人,包括厂领导、德国顾问,还有大众4s店的店员。 银色的桑塔纳旅行车,看上去还是比较漂亮的,车头前面挽了一个大红花,喜气洋洋。 还有一些记者,也都凑热闹赶来了,在生产线的末端架起来了自己的照相机的三脚架,等待着。 终于,桑塔纳旅行车开动了过来,咔嚓咔嚓,照相机的闪光灯在跳跃,一张张珍贵的镜头留了下来。 “同志们,顾问们,工友们,记者朋友们,在国庆节这个值得庆祝的日子里,我们的桑塔纳旅行车,终于下线了,我们的产品线上,多了一款新的车型,我们期待着在祖国的大地上,能够看到这种车子在奔跑,为我们祖国的经济建设添砖加瓦!” 众人一片的鼓掌声。 卡尔也非常的高兴,他看着这款车缓缓开动,心情激动。 旅行版出来了,桑塔纳2000也会出来,这条生产线的磨合也是越来越到位,产量在不断地提升,今年大众汽车的收入肯定会很耀眼啊。到了以后,超过巴西大众都是有可能的。 张利军兴奋地等待着,等到这辆车停稳,他就跳上了驾驶室,这款车,将会首先在他们4s店销售,足以说明工厂对4s店的照顾。 他坐在里面,看着熟悉的仪表,再看看后方,那宽敞的空间,足以满足特殊用户的需求了。 他启动车子,缓缓地开动,就在众人的目光中,离开了生产线,后面,同型号的车子,一辆接一辆的驶出。 张利军开着车,屁颠屁颠地开到了店铺,停在了展厅里面最显眼的位置。 “这是什么车啊?”客户已经围了上来。 “这是桑塔纳的旅行版,售价二十三万。”张利军说道:“目前还没有人订购,如果你们想要的话,不用排队,今天就能提走,一共十辆,先交钱先得!” 大部分来买车的客户,都需要下定金,然后排队等待,毕竟工厂的产能还跟不上,现在这些桑塔纳旅行版,是现车销售,在张利军的眼里看来,应该今天就能卖光的。 但是,迎接他的,是一双双的质疑的目光。 “什么,二十三万?比普通款的桑塔纳贵好几万啊!” “没错,还是个没屁股的,这是车吗?” “从后面看,像棺材。” 这话一出,张利军的脸彻底的黑了,能这么说吗? 不过,要是从后面看的话,还真是有些像…打住,打住,可不能有这种想法。 张利军站上了车顶,反正现在的车子也是相当结实的,不用担心什么。 “各位,这是欧洲最流行的旅行车,可以满足一家子的出行需要,更是我们国内的首选,相比普通的桑塔纳,它能装更多的货物,一家七口人出行都可以!” 张利军早就准备好了这些说辞,但是,下面的人好像就是不买账啊! 那些人的眼神告诉张利军,人家宁可排队等待桑塔纳,哪怕是几个月甚至半年,也绝对不会买这款车。 十辆配额,一辆也没卖出去! 最开始的时候,销售们还非常的热情,凡是进店铺的客户,首先就推荐旅行版的桑塔纳,毕竟是现车,当场交钱,当场提车,但是,客户看到了后面的大屁股之后,就把脸耷拉下来了。 这是车吗? 一天,两天,三天,随着一波又一波的客户摇头,销售们的热情也都被消耗掉了,张利军看着摆在c位的旅行版桑塔纳,无比的头大。 没办法了,再去找秦少游吧,不管遇到了任何问题,秦少游都能帮忙解决掉的。 十月底,s市一天比一天的寒冷,秦研发中心的人们,依旧非常的火热,无数的老师傅们,敲敲打打,已经开始在制作车子的外壳了。 前期的样车,都是纯手工打造,这些老师傅们最熟悉,有了上次的经验,他们对照着图纸和油泥模型,也能把钢板敲打成为具体的形状了。 “秦工,这个车顶,我有些奇怪,中间为什么多了一条加强肋?哪怕就算是桑塔纳,也没有见过这样的设计啊。”一名老师傅拿着图纸,向秦少游问道。 正规的车顶,就是一块铁皮,直接冲压成型,下面和abcd四个柱子连接在一起,铁皮的里面,就是内饰了。 现在,秦少游却给这个车顶额外增加了一个加强肋,看上去有些怪异。 “哦,这个是因为我们以后还会把这里割开,做成一款全景天窗,为了增加车顶的强度,所以在这里额外增加了一个加强肋。” “天窗?” 很少会有人跟上秦少游的思路。 汽车天窗不是什么新鲜的东西,当年汽车刚刚出来的时候,是敞篷的,也就是全景天窗,后来才开始有盖子。 1941年的林肯欧陆,是第一款有记录的全景天窗的车子。 不过那只是一种创新而已,在很长的时间里,普通的车子都是没有天窗的,秦少游说要给这种车安装天窗,大家都很惊讶。 一直跟着凑热闹的何家轩,突然想到了什么:“是阅兵车吗?” 别人很难想到这一点,但是何家轩就不同了,何家轩下意识的就想到了这种车辆,这可是他们最期待的,同时也是从来都没有成功过的。 阅兵车永远都属于一汽的红旗轿车,他们没有那个资格。 现在,秦少游说起天窗来,就是在车顶开个窗口,他就想到了阅兵。 阅兵车?秦少游摇摇头,这种车子,体现一个国家的尊严,只可能是红旗,当然了,他们也可以去争取,不过不是现在。 等到以后,弄一款大排量的发动机,搞一款最高端的车,和一汽红旗竞标一下阅兵车,就算是不能成功,也可以鞭策一下一汽,让他们重视技术的发展,在竞争中进步。 就在这个时候,张利军走了进来。 “何老,您也在啊,秦工,我找您…” 看着张利军脸上的严肃,秦少游点头:“张哥,走,进办公室谈。”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