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44英雄志_第八十八章 正军法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八十八章 正军法 (第2/2页)

马大志率军即时截击,才将他们全部斩杀在了王宅门前。

    战斗结束,除了小部分的闯军残余侥幸逃走,大部分的闯军都被歼灭在村中和村口。杨暄和王守奇率领的溃兵,虽然拦阻不及,放跑了几个闯军,但基本还是完成了任务。

    而此时,天色正大亮。

    雪被染红,到处都是闯军留下的尸体和遗弃的马匹。空气中弥漫着浓重的血腥气。

    尤振武还没有来得及高兴,就听到了一个噩耗。他脸色一变,急急返回王宅。

    李应瑞也急的不行。

    尤振武心急如焚,他隐隐知道,他最最担心的事情,怕是很快就要发生了……

    回到院中,推开房门,正看见孙传庭趴在桌上,提着毛笔,正艰难的书写着什么?一边写一边咳嗽,整个人摇摇晃晃,好像已经是坐不稳,乔元柱和赵应一左一右,一边微泣一边扶着他。李承芳站在旁边,也是落泪。

    尤振武冲到桌前,他已经看到,孙传庭脸色煞白如纸,嘴角似乎还有没有擦去的鲜血,整

    个人俨然已经是风中残烛,随时都可能熄灭。

    孙传庭却仿佛没有听见他的喊,依然执着的提着笔,艰难的书写着,直到写完最后一个字,他才放下手中的笔,随即一阵剧烈的咳嗽,右手捂住嘴,含糊不清的说道:

    乔元柱急忙将一方朱红大印取出,合在孙传庭刚写的那张纸上,用力压下。

    孙传庭这才满意,微微点头,右手张开时,却发现手心里多了一口血。

    乔元柱放下印,哭了,赵应则早已经是泣不成声。

    尤振武也已经是湿了眼眶,他和李应瑞跪在地上,哭腔报道:

    」孙传庭用尽最后的力气。

    尤振武忙跪行来到他面前,仰头望。

    孙传庭眼中也有泪:

    说着,孙传庭忍不住愤怒,又是剧烈咳嗽。

    赵应为他抚背,但无济于事。

    孙传庭缓过这口气,叹道:

    孙传庭双手捧着那张纸,艰难的递给尤振武。

    尤振武双手高举,接过委任状,只觉重逾千斤,泪水已经止不住,哽咽道:

    旁边的李承芳双手捧来一方铜印,只是掌心大小,正是从王定腰间搜出的榆林总兵印。

    孙传庭喘息着继续道:

    尤振武低头:

    孙传庭道:

    中山王,徐达,开平王,常遇春,孙传庭用明初两大明将比喻尤振武,可想他对尤振武的期望和器重。

    尤振武深拜:

    孙传庭微微欣慰:说到此,忍不住落泪:

    杜甫的《潼关吏》。说的是潼关守将哥舒翰战事失败,被安禄山攻破潼关,杜甫后来路过潼关时,感慨所写,其间充满了对哥舒翰的讽刺和愤怒,孙传庭守卫潼关,结果和哥舒翰一样,心中自然不免将自己和哥舒翰比较。

    到这时,众人都已经不知道该怎么劝了,只是低泣。

    孙传庭的声音更低沉:「我辜负皇上厚恩,连战连败

    ,死不足惜,唯恨的,就是没有剿灭流贼,亦没有战死沙场,贻君父之忧,为天下人耻笑。但是陛下啊,呜呜,臣真的已经尽力了,尽力了……」

    说到最后,声音渐渐不可闻。

    乔元柱和赵应都是大叫。

    就在他两人的怀中,孙传庭闭上了眼睛,再也不可闻……

    所有人都伏地哭泣,乔元柱和赵应将孙传庭扶回床榻,然后亦伏地大哭。

    门外,听闻消息赶来的杨暄,王守奇,武尚忠马大志,以及榆林军众将,也已经是黑压压的跪了一片。

    听到孙传庭逝去,所有人都是垂泪。

    尤振武满脸是泪,捧着孙传庭亲写的委任状,一时不能自己……

    雁门尚书受专征,登坛盼顾三军惊。

    身长八尺左右射,坐上咄叱风云生。

    急传使者上都来,夜半星驰马流汗。

    覆辙宁堪似往年,催军还用松山箭。

    尚书得诏初沉吟,蹶起横刀忽长叹。

    我今不死非英雄,古来得失谁由算?

    回首潼关废垒高,知公于此莽蓬蒿

    沙沉白骨魂应在,雨洗金创恨未消

    渭水无情自东去,残鸦落日蓝田树。

    青史谁人哭藓碑,赤眉铜马知何处。

    呜呼材官铁骑看如云,不降即走徒纷纷。

    尚书养士三十载,一时同死何无人,至今唯说乔参军。

    这是明末清初诗人吴伟业所写的《雁门尚书行》,凭吊的就是孙传庭。

    催军还用松山箭----多么痛的领悟。

    第二卷完。

    请看第三卷:砥砺行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