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56章 奠定佬级曲爹地位(7000字) (第2/4页)
我现在1个人了。” “罗佬:看我怎么用你老婆打败你。” 在进行歌曲创作叙述阶段,罗群引经据典,各种关于菊花的诗词信手拈来,搞得逼格满满。 那为什么是野菊呢? 他说:“野有两层含义,一层含义是自然生长,第二层含义是在菊在古诗词中通常都是隐逸、高洁的形象。但我觉得除此之外,它还有更多其它的性格和象征……因为立意和传统的菊花立意不同,故而野。” 引经据典为这首歌润色不少。 歌词中也化用很多关于菊花的诗句。 逼格真的很高。 最终以9.66分排在了第二,仅次于李宗胜的9.71分。 “我去,很接近了啊,不愧是神仙打架,全是听觉盛宴啊。” “哈哈哈,罗群引经据典的时候,恍惚间,我感觉在听一堂语文的诗词课……” “看节目看出了上课的感觉!也是没谁了。” “曲爹们打架!!真的很有看头啊。不仅能听到好听的歌曲,还能增长知识,nice” “只有我在用小本本记笔记吗?” “我也在记。” “话说马上就是苏爹了呢。” “啊啊啊!!我已经开始紧张了。” “苏爹,直接干翻罗佬和李宗胜!” “第1!” “1!!” “1起来!” 直播间弹幕又开始疯狂刷“1”。 “下面有请第六位词曲人,苏晨上台。”李卿向苏晨发出邀请。 苏晨从席位上起身,快步走上舞台。 简单寒暄两句,李卿问道:“前面李佬、罗佬都拿到了极高的分数,你紧张吗?” “紧张倒没有。”苏晨坦然道。 “那有信心超过他们吗?”李卿问。 “有点压力。”苏晨并没有直接回答。 有点压力,一方面我对自己有信心,一方面也不显得太过自大狂妄。 回答得非常得体。 李宗胜、罗群听了心里也舒服,因为“有点压力”有种承认他们作品很优秀的意思。 不然哪来的压力? 李卿这么问也是为了节目效果,所以点到即止。 随即进入正题:“那今天你为大家带来一首什么样的作品?” “《一剪梅》。”苏晨说道。 没错,他选择的正是《一剪梅》。 还好没选择《菊花台》,因为在前面五位词曲人中,菊相关出现了两次。 最具代表性的当然是罗群的《野菊》。 李卿作为央台的知名主持人,文化底子很厚,听到“一剪梅”立刻就反应了过来。 一剪梅,词牌名! 李宗胜、罗群等人自然也想到了一剪梅这个词牌。 观众也疯狂刷着弹幕。 “一剪梅!!苏爹这更狂啊。直接用词牌名作为歌词。” “想起了《但愿人长久》,这首歌歌词就是以《水调歌头》这个词牌名来写的……然后就是全文背诵古诗文级别的歌词!!!” “卧槽!!难不成《一剪梅》也是这种调调?” “dna已经动了。” “高中生已准备好膝盖。” “大三狗已准备好膝盖。” “研二党准备好膝盖。” “只有我准备好纸笔???” 观众们躁动起来。 李宗胜、罗群都倒吸了一口凉气。 只是歌名,就已经给他们一种很强势,不可小觑的感觉…… 别忘了!! 这货还是个诗人啊。 斗酒诗百篇那种…… 而在《国风大典》舞台上,他的歌曲中暂时还没出现《但愿人长久》那种变态级别的歌词。 难道现在要来了吗? 五佬、萧十一郎以及陶冬都屏住呼吸,紧张起来。 在《国风大典》舞台上,苏晨这家伙一直都是拿第一,从来没有到过第二……难道这次也要直接杀上第一? 李宗胜还挺在意的。 毕竟他一直都被奉为五佬之首。 华夏流行乐坛no.1的词曲人。 真正的巅峰级存在。 他当然想保住自己这样的地位。 只是苏晨的出现,让他感到自己的地位似乎受到了挑战。 李卿略微惊讶后问道:“一剪梅,词牌名呢。让我想起了《但愿人长久》这首歌……所以这首《一剪梅》也是古诗词级别的歌词吗?” “那倒没有。”苏晨道,“水调歌头那种级别的词……不是随随便便就能写出来的。” “那给我们说说这首《一剪梅》的创作历程?”李卿说道。 创作历程? 不存在的。 我就是搬运地球的作品用用…… 不过这当然没法在舞台上说,而又不能什么都不说。 总要说点什么。 看看人家罗群,引经据典,把逼格搞得满满的。 于是苏晨也组织着语言,用蓝星《一剪梅》词牌名下的作品对这首歌的创作缘起进行解释。 只是两世为人,而且已经穿越五年,有时候记忆会出现错乱。 把蓝星作品当成地球作品。 把地球作品当成蓝星作品。 然后…… 诗词一多,一不小心,一首来自地球的诗词脱口而出。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这是李清照的《一剪梅》。 宋徽宗建中靖国元年李清照嫁与赵明诚,婚后伉俪之情甚笃,幸福美满。 但后来其父李格非在党争中蒙冤,李清照受到株连,被迫还乡,与丈夫时有别离。 就着思念之情,写下了这首《一剪梅》这个词牌下的代表作。 《一剪梅》这个词牌名下知名的词还不在少数。 “一片春愁待酒浇。江上舟摇,楼上帘招。秋娘渡与泰娘桥,风又飘飘,雨又萧萧。 何日归家洗客袍?银字笙调,心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