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章 调整 (第2/2页)
,安全司的工作范围、流程、管理办法等,然后你就到安全司任职去。” 朱舜对着旁边的肖凤仙努努嘴,示意米奇赶紧把她带走。 “你小子,真的不动心,我看小仙儿已经对你……” 看到肖凤仙幽怨的离开,天启皇帝笑着打趣朱舜。 “赶紧打住,现在事情很多,明年会很忙的。” 朱舜有些无语了。 “好吧好吧,唉,要不你来当这个皇帝,太忙了,还是以前好啊?” “拉倒吧,我现在忙的飞起,哪有时间在政事上浪费时间?咋滴你还想过以前提心吊胆的日子?” 朱舜斜睨一眼天启皇帝,他是害怕自己不够忙吗? “那还是算了,现在忙一些挺好,至少心里踏实。” 听见朱舜的话,天启皇帝浑身打了一个哆嗦,以前的日子他真的不想过了。 “好了说正事,郑芝龙就先这样安排,接下来还有三件大事,一是驿站的改制,二就是漕运了,三是南方那些官员的安排,都是很棘手的,一个不好就要闹得天下大乱。” 这三件事也是朱舜最头疼的事情,也是朱舜和天启皇帝必须面对的事情,马虎不得。 了解历史的都知道,驿站和漕运已经成为大明身上的毒瘤了,一直在吸大明的血液,已经到了危及大明安稳的地步了。 前面说过崇祯裁撤驿站直接让大明加速灭亡,但是有些人可能不太清楚驿站和漕运对大明的危害。 简单地说,驿站和漕 运已经成为大明官员捞钱的地方了,打个比方,官员进京城或者去其他地方,一般上都会选择驿站住宿,在这里他们可以免费吃喝,恶劣一点的来个顺手牵羊也不是啥稀奇的事情,比如某官员看中了驿站的马匹,走的时候带走了,驿站的驿卒只能干看着。 一个人两个人还好,但是这样做的人多了,朝廷有再多的钱也搁不住这样的消耗。 漕运就更不用多说了,劳民伤财不说,还让漕运成为某些官员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 同时这两个系统牵涉的人员众多,不是说一下就能裁撤掉的。 “说说你的想法。” 天启皇帝明白这其中的利害关系,面色严肃的看着朱舜。 “喏,这就是有关于驿站和漕运的改革办法,你先看看,有什么补充的写到后面,我要去接见另一部分人了。” 在京城等待召见的不仅仅是郑芝龙,还有一部分人,他们不是主动来京城的,但是到了这里他们却不想走了,这让朱舜和天启皇帝都很头疼。 “那,南方的那些官员咋办?” 看到朱舜要走,天启皇帝也知道他准备去干什么,所以没有阻止,只是问了一下朱舜有关于南方那些官员的处理办法。 “那个先不急,等过想好了再给你说。” 朱舜头也不回的说道。 “这小子,看来的给他配一些人了。” 看着朱舜匆忙的背影,天启皇帝有些心疼的说道。 这一段时间朱舜真的很忙,别看仗已经打完了,可是后续一大堆麻烦的事情等着他处理,再加上他不在的那一段时间,天启皇帝是没有胡来,基本上按部就班的安排着各种事情,比如各地开办工厂之类的,都在逐步推进,但是在朱舜看来有些保守,胆子还是不够大,需要做出一些调整,所以自从战争结束之后,朱舜就各地跑,为的就是考察各地的情况,做出适宜的规划。 比如说,政务院的官员批准在草原上建个水泥厂,那不是扯吗?按照现在的工艺生产水泥,一般上就是炼焦厂的配套产业,专门建立的水泥厂也是需要石灰石的,草原上啥厂都不见,独独建个水泥厂,这原材料哪里来? 这些都需要实地考察后作出调整,做出适合当地情况的规划,而不是头脑一热,就拍板决定的。 这几天朱舜才回到了京城,稍稍的显得有些清闲,但是没想到还有一堆的事情等着他。 天启皇帝把这件事情记在心里,开始看起来有关于改革驿站和漕运的资料。 朱舜见的这批人有些特殊,为什么这样说呢? 因为这批人都和朱舜有或远或近的血缘关系。 是的,他们就是皇亲国戚这其中包含了朱舜不知道几代以外的兄弟姐妹。 这一次战争北方的王爷遭到了彻底的清洗,按照朱舜的性子最好的结果就是把他们都贬成平民,但是照顾到天启皇帝的感情,他不得不做出妥协。 明朝的王爷并不一定就是坏的,比如说遭遇圈禁朱聿建。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