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五十七章:家里的树 (第1/2页)
人死如灯灭。 孟川并未寻到宋淮的魂魄。 想来他死后,就已入阴司。 弥留之际,听了封建论与六国论。 这是他近年来,最喜欢的两篇策论。 是由他最看好的学生所写。 尘世间,再也了无牵挂。 县学里的几位夫子还有曾经的那些同窗,第一时间来到这里,送别宋淮。 按照孟川的意思,他们在讲堂办起丧事。 傍晚。 前来吊唁宋淮的人越来越多。 孟川披麻戴孝,蹲坐在门前,门内是躺在棺材里、一声不吭的宋淮,他不禁有些怔怔出神。 别人衣锦还乡,都想着怎样炫耀一番,或者是向他人讲述着自己飞黄腾达的历程。 但是唯独孟川... 却没有了自己值得炫耀的人了。 闫言在家里屁股还没坐热,便听到宋淮去世的消息,立即赶到了县学。 见到了发呆发愣的孟川。 闫言坐在了他的旁边,喃喃道:“山长是个好先生,每当我不想读书的时候,都是他老人家苦口婆心的将我劝回来。我有个儿子,今年四岁了,名字叫闫闯,就是山长给取的。” 孟还在愣神。 他在想,这个世上,是否还有亲人。 诸葛静远? 对他只是敬重,算不上亲人。 还有其他人,都称不上。 但是唯独宋淮是个例外... 如今,他这一走,仿佛这个世上,再也没有自己可依靠的人了。 或者说,自从自己离开方与县以后,宋淮也不是自己能依靠的人了,但是总能在对方这里,使自己得到一份慰藉。 “老师的丧事,要办的隆重一些,我不太懂这里面的道道,就有劳闫兄了。” 孟川淡淡说着。 闫言点了点头,“你放心,老师用的这口棺材,只是暂时的。我刚才已经派人去城中的棺材铺,订了一口上等的棺材,至于碑文...还是由你这个当朝状元写吧。” 孟川微微颔首,“老师临走之前,听我念了几遍封建论和六国论。” “想来老师...已经无憾了。”闫言道。 宋淮的一生,都交给了这间讲堂。 而且还教出了一位状元,并且听这位状元郎,朗读了当世两大千古策论。 确实可称无憾。 “子渊。” “乐老师。” 孟川听到有人叫他,连忙起身。 正是县学中诸多师长之一的乐经。 也是那个读了一辈子书,却无法接触儒道,老是被宋淮笑话的酸秀才。 他从怀里掏出一封信,递给了孟川,“这封信,是山长写给你的,他早就知道,自己大限将至,所以提前将这封信写好了,并且还叮嘱我,一定要亲手交在你的手里。” “多谢老师。”孟川深深作揖。 乐经摇头笑道:“你现在是当朝状元,论学识,早已穿越了我,我再也当不得你的老师了。” “您别这样说...” “好了,这里的事情,你们多cao持一下,我有些累了,先回去休息,明日再来。” “好。” ... 对方走后,孟川打开书信。 闫言跪倒在灵棺面前,带领着诸多学子守孝。 宋淮一生从未娶妻,自然也无子嗣。 所以,就只能闫言他们这些学子,为老人家守灵了。 兖州府境内,不少出自于方与县的秀才,都陆陆续续接到了消息,马不停蹄的从四面八方赶来。 宋淮育人一生,很多当地读书人都受到了他的恩惠。 听到他去世的消息,大家都想着来见这位老先生最后一面。 膝下无子,便由他们尽孝。 整座兖州府,有很多的县学,自然也有很多的山长。 但是唯独宋淮,最为受人钦佩。 可以毫不违言的说,按照宋淮的名望或者是他教书育人无数的经历来看,若是兖州府有谁为难他老人家,那么整座府城包括下辖十二县,都会翻天覆地。 孟川的泪痕,不停滴落在那张信封之上。 只见信上写到: ... 数日后。 宋淮下葬。 孟川与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