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六十一章:大魏文圣报,稚童狂妄,京都炸锅 (第4/5页)
比不过! 这就是资本的力量啊。 有渠道,有人脉,有资金,你想要挑战资本?你还是洗洗睡吧。 除非许清宵拉大魏王朝入股,这样的话,可以大大缓解压力,可问题是许清宵愿意吗? 真让大魏王朝入股了,人家会只要钱吗? 陛下没有来找自己,许清宵其实心里明白,不愿意因为这件事情得罪自己。 可如若自己需要大魏帮忙,站在一位皇帝的角度来看待这件事情,乐意帮忙,也希望帮忙,可帮了忙要有好处啊。 没好处谁会帮你? 你是大魏的臣子,我没直接索要你的东西已经算很好了。 你还指望王朝帮你,而你还不给王朝一点好处? 除非你是皇帝,不然的话就不要想了。 所以王朝入股,许清宵想过,但也很快否决了。 做不到。 眼下只能通过这种方式,来限制大魏文宫了。 “好!不过想要完全限制很难,大魏文宫不傻,但老夫可以设置一个幅度,成本价的三成左右,可以低价,但不得超过三成。” 陈正儒给予回答。 他可以去说,但想要完全限制大魏文宫是不可能的。 人家不蠢,有钱有渠道有人脉,为什么不利用这些东西? 为什么要跟你在同一条起跑线上? 你说人家无赖?可人家有无赖的资本啊。 你没有啊。 “劳烦陈大人了,这第三件事情也很简单,既论国事,无论如何还是要呈现六部审查。” “否则的话,若有人存在私心,胡乱编造,影响大魏国运,所以国事这一块,许某愿意让六部审查,但大魏文宫也要如此。” 许清宵第三点至关重要。 国事的确不能乱议,因为这对陛下来说是威胁,对文武百官来说也是威胁。 你今日夸赞六部尚书,没问题! 可你明日羞辱六部尚书,该怎么办? 自己现在是大魏官员,其实就算想要抨击某个人,无论如何也要顾及颜面。 但大魏文宫不一样,他们是大儒,本身就给人一种‘弹劾’之威。 说句不好听的话,百姓对官员其实莫名也带着一种不一样的情愫。 如果自己文报写六部尚书是好的。 而大魏文宫写六部尚书居心不良。 百姓还是或多或少偏向大魏文宫,如此一来的话,对方拿这件事情做文章,那自己就麻烦了。 所以,国事这一块,必须要由六部审核。 而自己早晚会成为六部之一,甚至是大魏丞相。 至于万一有一天自己跟大魏王朝翻脸了怎么办? 大哥,都翻脸了,你还指望你的大魏文报能在大魏王朝发行?能不能醒醒别做梦了? 许清宵铸的这把剑,乃是民意之剑,锋芒无比,可这个锋芒是对外的,而对于皇帝,必须要藏住锋芒。 绝对不能露出一点寒芒出来,一旦让皇帝感觉到了危险。 你就可以等死了。 再无脑的皇帝,也不会允许王朝出现威胁自己的存在。 不管是人还是物。 所以许清宵以退为进,用这一招断绝了大魏文宫的后路,想要用这种手段搞自己? 没门! “这个好!” “守仁,你有这样的觉悟,老夫当真是欣慰啊。” “说实话,你这大魏文报出来的第一时间,老夫的确有些担心,不过你能这般做,老夫放心了,你许清宵还是那个许清宵。” 随着第三个条件说出,陈正儒不由大大地松了一口气啊。 其实他和其余五部尚书都讨论过这件事情。 许清宵的文报,最大的问题就是这个‘国事版块’,国事不是普通人可以讨论的。 也不是普通人可以掌控的,若是没有朝廷掌控,你想写什么就写什么,那还不是乱套了? 现在许清宵主动交上去了,对陛下来说,对大魏王朝来说,都是一件好事啊。 “陈大人放心,由始至终,下官都没有变过,只要是为天下百姓,下官都会竭尽全力。” 许清宵如此说道。 而陈正儒点了点头,许清宵为民这是天下人都知道的事情。 “行了,该说的老夫已经说完了,守仁,你记住,我等都会竭尽全力支持你的。” 陈正儒说完此话,便离开了房中。 而待陈正儒离开后。 许清宵也立刻跟在后面,将陈正儒送走。 等送走陈正儒后,许清宵折返身子回来,还有不少事情要处理。 接下来可是一场硬仗,不容出错啊。 只是守仁学堂当中,一群孩子正在不远处百般无聊坐着,这些都是国公府的孩子们。 许清宵让自己的学生去教他们读书,不过显然这群熊孩子对读书没有任何乐趣。 一个个显得有些目光无神,心不在焉的样子。 扫了一眼,许清宵收回了目光,他暂时还是没时间去管理这帮熊孩子。 不过这帮熊孩子倒是可以让他们做点事情。 既可以打发时间,又可以帮自己忙,只不过这事还是要等等,等几天再说吧。 “师兄,你在写什么?” 走到内堂后,许清宵发现自己的师兄正在写一些东西,显得有些神念叨叨的。 “哦,没什么。” “对了,师弟,路子英有事先走了,说过几天就能回来,让你不要忘记修炼仙道之术。” “不过师弟,听师兄一句劝,仙道之路不适合你,你还是把心思放在儒道上吧。” 陈星河将一本小册偷偷藏了起来。 而后告知许清宵,路子英已经离开。 “遵师兄教诲” 许清宵朝着陈星河一拜,随后入了房中。 待许清宵走后,陈星河左顾右盼,确定没什么人以后,继续拿出小册开始书写一些东西。 而小册上的书名,赫然写着‘大魏文圣陈星河’。 这是陈星河自己闲的没事随便写写的东西,现实生活中他成不了圣人,只能精神上满足一下了。 不过这玩意也只是自己看看而已,也不会拿给别人看,纯粹就是自我开心下。 就如此。 翌日。 大魏宫中。 六部尚书包括武官一脉彼此之间已经眼神交流了。 他们通过信,知晓今日要做什么,也要说什么。 果然,随着早朝第一个时辰结束后,大魏文宫便有人出来率先发难。 指责大魏文报议论朝政,影响极大,还扣上一顶顶帽子,什么祸乱江山,什么有损大魏国体等等之类的言语。 可谓是口诛笔伐。 随着大魏文宫发表言论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