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四十六章:朝堂很单纯,复杂的是人,礼部尚书哭了 (第2/5页)
计自己了。 四、大魏发展。 这笔钱要是收到手了,水车工程可以直接运作,并且不仅仅是五十郡了,直接覆盖半个大魏,至于剩下的倒不是没钱。 而是藩王还没有收拾,不可能免费给那些藩王打工啊,肯定是先让自己的地盘发展起来再。 并且很多地方都需要花费银子,别看一百万万两白银感觉很多,真花起来还真不够花,有了粮产下一步肯定是修桥修路,提高经济能力。 要想富先修路,这个道理谁都明白,而且还要设置一些专门的机构,拨款研发各种提高粮产农作的东西,搜寻土豆这种东西。 每一件事情都是一大笔银子,累计起来就是文数字。 这四件事情,让许清宵莫名有些累啊。 不过要是把这四件事情解决了,自己就可以躺平了,真正的躺平,吃吃喝喝玩玩,不亦乐乎。 去桃花庵跟妹子聊,有事没事去参加一些诗会。 真心话,自从来了大魏京都,许清宵都没主动去结识一些权贵,也没有去参加过什么型宴会。 这样下去,只怕要孤独终老啊。 而就在许清宵胡思乱想之时,顾言的声音忽然响起了。 “守仁啊,老夫问你个事。” “一品就六个位置,你一个,还有一个被你内定了,这剩下四个位置,八大商会都在争抢。” “要不咱们找陛下谈一谈,额外加四个位置,不然少一个就是一万万两啊。” 顾言提到了一个关键问题,一品就六个位置,许清宵一个,张如会一个,剩下四个卖四万万两,可八大商会争先恐后想要进来。 饥饿营销这个理论顾言懂,可问题是这要少一个,就是少一万万两白银,他舍不得啊。 “放心,顾大人,我已经想好了。” “一品位置肯定是不让加,只不过巡查官还空着,一个一万万两,你觉得他们会不想?” 许清宵如此道。 这话一,顾言来了精神了。 “巡查?” 顾言有些好奇。 “恩,晋,徽,赣这三商,再把排名靠前的一个,全部录进一品。” “我们现在还需要他们的材料,可以好好谈,已经约好了,后日晚上见。” “他们四个肯定是录一品,至于其他四个商会,让他们拥有巡查商会之职,属监督缉查,这样一来的话,可以形成制衡。” “我找洒查过,晋商他们的体量,完全不是其余四商能比的,可若是给他们缉查之责,无需我等出手,自己人更了解自己人。” “一旦形成制衡,户部就可以坐渔翁之利,观虎斗了。” 许清宵出自己的计谋。 为什么一品设置六个?纯粹就是配合六部吗? 肯定不是啊,一个一品就是一万万两,别顾言舍不得了,许清宵也舍不得啊。 可开辟十个一品,不是显得有些廉价?更主要的是,这设置十个位置,也算是瓜分权力。 索性不如搞个巡查,让下面四个商会当上巡查,以管大,这些商会平日里就没有勾心斗角?排名第澳不想干掉前面的商会? 肯定想啊。 那许清宵给他们一个舞台,让他们自己相斗。 最好是狗咬狗一嘴毛,斗的差不多了,自己再出面,洗个牌,重新安插自己的亲信,到时候岂不是坐收渔翁之利? 别觉得许清宵玩脏的,这也是这帮商人先脏起来的。 许清宵完全是被迫。 而顾言听完许清宵这么一,不得不赞叹一声啊。 “守仁,你这心思,当真缜密恐怖,落一字而观全局,这一点,老夫都不如你啊。” 顾言忍不住开口,这句话是由心而言。 压根就没有半点吹捧的意思。 “顾大人言重了,这个计划是我想出来的,所以缜密一些也正常,如若是您想出来的,估计更加缜密了。” “不过顾大人也别只是夸,没事的时候挑挑刺,找一下不合理的地方在何处,也好做到完美。” 许清宵不接受夸赞,他反而希望顾言挑挑刺,免得出什么错乱。 “恩,守仁,你有这个想法,老夫这回是真心愿辅佐你成为户部尚书了。” “老夫的确觉得有个地方不妥,就是各大书院优先录取。” “这个录取之法,我怕会引来民怨啊。” “虽这些商人,的确有银子请来儒者教学,可明目张胆的优先,实实在在有些不好。” 顾言开口,这般道。 而许清宵点零头,而后道。 “这样,顾大人,稍微改一改,限制名额,将书院划分,越好的书院,名额越少,比如四大书院,一年就额外开放十个优先录取名额。” “从商人后代中选出十个最好的,降低一下百姓心中的怨气,不过如若百姓真闹大了,我还有一个办法。” 许清宵出声。 稍稍修改一下,毕竟自己又不是神仙,怎么可能想什么都是十全十美的,顾言的一点没错。 这优先录取,对百姓很不公平,会激发民怨。 修改一下名额,降低一下影响,同时许清宵还有一个大杀招没有用出来。 “什么办法?” 顾言好奇了,他其实一直在想这件事情,毕竟一旦激起民怨可不是事,朝堂还好,那帮老匹夫,随便给个几百万两就能打发了。 可百姓不一样啊,你总不可能给百姓派钱吧?这要是派钱,一百万万两都不够。 “九年义务教育。” 许清宵缓缓开口。 出自己的大杀眨 “哈?九年义务教育?” 顾言这回有点听不明白了。 许清宵起身,看向顾言,随后解释道。 “凡大魏子民后代,满六岁者,可享受九年免费私塾教育。” 许清宵开口,言语平静,但在顾言耳中,却如同晴霹雳一般。 九年义务教育? 免费读书九年? 这怎么可能? 要知道普通百姓想要自己孩子上学,有些穷苦之地的书生,不收学费,但大部分的私塾都是收费,一年五两银子左右。 这还要分地方,某些繁华之地,可能需要十两银子。 平均下来,一年七两左右。 大魏幼童又有多少?十万万一点都不过分吧? 一年七十万万两白银。 九年就是六百三十万万两白银啊。 大魏国库根本做不到,哪怕是恢复鼎盛时期的大魏,最高极限一年三十万两白银的收入。 也架不住你这样啊。 这不可能! 绝对不可能。 这一刻,顾言觉得许清宵很恐怖,这简直是一个疯子,他竟然有这样的想法? 可他知道的是,如若许清宵真做到了。 许清宵! 可封圣!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