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魏读书人_第一百零八章:一切真相大白!怀宁王之意,女帝心意,许清宵之意!他来了!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零八章:一切真相大白!怀宁王之意,女帝心意,许清宵之意!他来了! (第2/5页)

北伐,那就直接出手,百姓现在都饿的吃不饱饭了,你还想着打仗?你根本就不配当皇帝,我来。

    不同意北伐,那就密谋这些武官,皇帝都不北伐了,你们这帮武官肯定要倒霉了,不如投靠我,到时候我当皇帝,重重用你们,如何?

    前者危害更大,但后者也不能忽视。

    而如何能更好的造反,也很简单,大魏越来越多百姓吃不饱饭的时候,那么这就是最好时机。

    眼下的大魏。

    看似稳固,可内患无穷。

    一旦兴兵,到时候就是真正的死伤无数了,不知道多少无辜百姓会被牵连其中,到时候死的就不是百万那么简单了,而是几千万,甚至是万万。

    是生灵涂炭,也不足为过。

    如若是对外战争,为的是利益,一切好,可内斗是什么?就是互相残杀。

    “朕,明白了,多谢老师指点。”

    女帝点了点头,她明白现在的情况了,北伐之争,是各地藩王看中的东西,自己不能抉择,一旦抉择,无论如何选,都是错误的。

    但也不能不提,要时不时提起,拖延藩王的时间,让他们以为马上北伐之争就要定了。

    这样他们就愿意等,等国力撤出,或者等武官抱怨,无论是怎样的结果,对他们来都是有利。

    也就在此时,李广孝的声音继续响起。

    “陛下,老臣今日刚来京城,便听闻朝中出了一位大才,叫做许清宵,许守仁,此人,陛下觉得如何?”

    李广孝缓缓问道。

    提到许清宵,女帝眼神中露出一抹赞许之色,面对自己的老师,她不会藏太多情绪。

    “此人,大才。”

    “若以文采,为万古。”

    女帝缓缓开口,用两个字来形容许清宵。

    文采上面,许清宵是万古大才一点都没错。

    “万古大才吗?”

    “大魏新朝,竟然迎来这么一位大才,也是极好。”

    李广孝笑了笑,不过很快他继续开口。

    “怒斩郡王,许清宵当真有兵家血性,只是他过于冲动,好在的是没有影响大局,如今各地藩王奏章来报,陛下打算如何处置?”

    李广孝继续问道。

    “许清宵之才,可以重用。”

    “不过,朕想要磨砺他一番,他为天下百姓,为平丘府百万无辜之人伸冤,担的起大任,只是他并不知道大魏如今面临着什么。”

    “或,在百姓眼中,朕,有些无情,为取兵权,无视百万无辜百姓之生死,可朕,不会忘记此事,但朕更加需知的是,为当世百姓而争。”

    “许清宵怒发冲冠,斩了郡王,朕不怪他,但,朕希望他能够明白一些道理,先关他几日,让他好好反省一二。”

    女帝开口,出自己的心声。

    许清宵怒斩郡王,的确快意,她也想杀怀平郡王,为百姓主持公道,可有时候可以换一种方式来解决。

    如果麒麟兵符没有到手,大魏的危险就更大了一些,一旦怀宁亲王撕破脸皮,直接造反,到时候又要死多少百姓?

    死去的已经死去,可以缅怀,永不忘记,公道早晚会来。

    但活着的百姓更加重要,就好像北伐之争一般,北方蛮夷杀到靖城,千万百姓化作血泥,多少女子惨遭侮辱?多少百姓死于非命?

    恨吗?举国上下都恨。

    可真要不计代价去复仇,到头来兴亡皆百姓。

    所以女帝让许清宵到此为止,并不是不帮许清宵,反倒是帮许清宵,才会让许清宵就此罢休,否则真若不帮,许清宵那一日就已经死了。

    扣押天牢,是明面上的事情,他犯错了,必须要惩,不然别人犯错不行,他犯错就可以,根本不过去。

    李广孝听完女帝这番话,顿时明白女帝的想法了,她很看重许清宵,否则的话不会如此夸赞,也不会这般耐着性子。

    “藩王的奏折如雪花一般堆积,陛下打算如何处置?”

    李广孝问道。

    “先压一压,朕,到时会有定夺。”

    女帝给予回答,她已经想好了如何处置。

    杀许清宵?绝不可能。

    而李广孝瞬间明意,陛下这是要小惩大诫啊。

    一时之间,李广孝不由微微一笑。

    “听陛下此言,老臣倒是想要了解了解这个许清宵,能让陛下如此称赞,需见一见了。”

    李广孝如此道,他对许清宵产生了巨大的兴趣。

    “老师可以见一见,不过,许清宵是大才,只可惜,他生不逢时。”

    “如今大魏,摇摇欲坠,若在盛世之时,此等大才,足可名留千史,让国家更加繁荣。”

    “可以当下来,许清宵之才,只能帮助国家,却不能力挽狂澜,朕,其实更渴望的是一位绝世大才诞生,帮助朕,走出这困境。”

    女帝开口,她赞赏许清宵,是一位大才,文采是万古之大才,但在朝堂和治国方面,许清宵只能是大才,谈不上万古。

    “陛下多虑了,新朝建立,迟早会有真正大才出世,老臣觉得,这个许清宵好好培养一番,不定当真能力挽狂澜,让大魏繁荣昌盛,甚至远超各朝。”

    李广新笑了笑,这句话一半是认真的,希望陛下好好培养培养,另外一半则是一种讨喜之言罢了。

    “一年不见,老师也会些讨喜之言,不过,这等大才难啊。”

    “许清宵再怎么培养,总不至能让大魏亩产万斤,让百姓吃饱喝足,让大魏繁荣,平定大魏之祸乱吧?”

    女帝摇了摇头,要是许清宵有这种本领,她愿意直接把许清宵供在宫内,别怀平郡王了,就算是怀宁亲王骂了一句许清宵,她也会拼尽全力,诛杀怀宁亲王,来平许清宵之怒。

    但这可能吗?

    这不可能。

    哪怕是安国策,其内容越看越有些问题,适合于盛世,不适合现在,是绝世文章,但适合国家繁荣的时候,而不是现在国家衰败的时候。

    “不急,上天自有安排。”

    李广孝微微笑道,他明白女帝的意思,而且也认可,亩产万斤,百姓吃饱喝足,平定大魏之祸?要许清宵能做到这个程度,实话封个王都没有问题,要是许清宵有皇室血脉,这皇位许清宵坐,女帝主动退位。

    但这是不可能的,所以李广孝也只是笑了笑。

    “恩,朕乏了,就先回去休息了,老师,朕在宫外给你弄了处院子,按照平阳故居打造,也免得老师生疏。”

    女帝起身了,她要去处理公事,如此道。

    “多谢陛下,老臣告退。”

    李广孝起身微微一拜,随后离了此地。

    而与此同时。

    大魏京都。

    一间密室当中。

    依旧是三道人影对立。

    “怀宁,你将兵符交于陛下,却不曾想怀平还是死于非命,要不要开始筹备,以此为题,启动计划?”

    平静的声音响起,询问着怀宁亲王。

    没错,这三道人影之中,其中一道便是怀宁亲王。

    “怀宁王,这次算得上机会,需不需要动手?”

    第二道年轻的声音响起,也跟着问道。

    然而第三道声音,也就是怀宁亲王的声音给予了回应。

    “不!”

    “还不能启动计划。”

    “怀平之死,本王的确没有想到,但他死了也就死了,本王心中悲痛,但本王更加知道一点,越是这个时候,越不能乱来。”

    “我等若是真正造反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