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四百三十章 生化人?克隆人?外星人? (第2/2页)
不是外星人利用人类基因制造出来的人类。 而此时已经关于王猛信息消化的陶耀成, 在听到老长官的问话后, 自然知道他话中的意思, 但此时的陶耀成没有直接回答, 而是说了一句,我还要看看数据, 便更为仔细的查看起了这一份数据报告, 在过了几分钟后陶耀成才长长的除了一口气: “老长官认为,王猛可能是克隆生命体,或者是与人类结合的外星生化体?” 见陶耀成猜出了自己的想法, 老长官也没有掩饰什么, 直接点了点头道: “确实有这种猜测,耀成你怎么看?” 听到老长官的问话,陶耀成沉吟了一下说道: “根据我的看法, 这王猛是克隆体,和生化人的可能性并不大, 其数据虽然很奇怪, 但可能与他的休眠过程有关, 先前您也说过,王猛有着不可思议的建造水平, 他在先前的通信中也说,冷却液在不含有杂质的情况下, 对寿命的延长效果更为明显, 而在有着如此制造工艺的情况下, 他的休眠舱的功能可能的达到我们预先设想的目标!” “预先设想的目标?” 老长官回忆了一下,终于想到了什么: “母胎重启!” “是的!” 关于休眠舱能延缓寿命这的设想, 从一开始便有两个方面。 人类的身体就如同一直无降落的雨燕, 从降生的那一刻起身体的各个器官便在不停的运行着, 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这些器官才会逐个停止, 而在这期间没有任何停息的机会, 可以说人类的身体犹如一台不停向前奔跑的机械, 直到最后因为磨损奔溃。 而低温休眠技术,便是让身体按下了待机健, 让磨损暂缓下来, 这便是低温休眠的第一个目标, 而在达成这一目标后,大都地面指挥中心的科研人员便将目标放到了更高的层次, “能否趁着身体处于待机状态时,进行修复?” 但可惜的是, 虽然地面有这样的想法,但能做到这种程度,却看起来遥遥无期。 而如今听陶耀成的意思, 王猛的低温休眠技术似乎可以做到这种程度, 老长官的脸上也出现了讶然的神情, “可他是如何做到的,我们的实验应该差距不大才对!” 此时陶耀成看着那份数据,皱着眉头道: “也许还与线粒体有关!” “但也不对,修复人体的应该与干细胞有关, 但这线粒体的数据…… 老长官我现在还没有办法回答你的问题, 我得回到实验室,进行实验测试!” 听到陶耀成的回答,老长官轻轻的点了点头, 对一旁的秘书说道: “将王猛的数据复制一份,交给耀成!” “明白!” 这时陶耀成已经起身准备离开, 但又想到了什么, 开口补充道: “老长官我刚才说王猛是外星人克隆体和复制体的几率不大, 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与外星人没有关系!” 见陶耀成临走还不忘补充这么一句, 老长官轻轻的点了点头: “这我知道!” 根本不用陶耀成提醒, 以王猛做出的那些事情,说他与外星文明无关, 恐怕任何一个知晓王猛信息的人, 都不会相信, 他们现在,真正在探究的是王猛是什么样的身份, 与外星文明的关系是什么, 他的立场又是如何, 这些与当前的人类有着巨大的关系, 但可惜的是,王猛已经到达距离蓝星300个天文单位的位置上了, 一切也可能成为一个谜题, “也不知道,王猛会为人类带来什么?” 望着陶耀成匆匆离去的背影, 老长官暗自嘀咕起来, 目前看起来,王猛给蓝星上的人类带来了巨大的好处, 但在未来,谁又能知道, 他会不会为蓝星上的人类召来灾祸, 但不管未来如何, 地面早就已经开始准备了。 …… 虽然陶耀成离去了, 但老长官还并未离去, 他又来到了医疗实验室前, 向实验室内询问了,志愿者的情况, 解了一番志愿者的后遗症,以及为何要进行一定的运动, 而得到的结果,便是线粒体产生能量的过程有些失控, 但现在,经过一段时间的调理, 这种情况已经好多了, 见只是短时间的症状,并不会成为永久的后遗症, 老长官这才放心的离开医疗实验室, 接下来他要回到自己的办公室,给王猛回信。 在地面的中微子集束信号向着王猛所在方向传递的过程中, 时间又过去了两日, 此时王猛距离结束低温休眠实验已经过去了整整四天的时间, 经过这一段时间的测试, 终于可以确定,他的身体格外的好, 并没有什么异常的情况, 只要第一天从休眠舱中出来时, 需要排空体内的冷却液和保护液的过程有些难受, 而接下来几日, 王猛身体上并没有什么异常 “应该可以出舱了!” 他与花神星再次确认了一边, 这才开始穿着航天服, 而他之所以要出舱, 还是因为在他休眠的这三个月里, 花神星又进行了大量的模拟实验, 尝试对壳层氦闪推进器、磁约束等离子体防护罩,外层防护材料等技术进行了大量的模拟改进实验。 此时需要他进行数据验证, 以推进这几项数据的进不, 虽然花神星不像人脑那样是无逻辑的空想, 所有的模拟实验都是根据数据进行的, 但没有实际验证的数据, 总会出现误差, 就像设计师,设计出的蓝图。 不论设计的多么精妙, 最后总要由人来进行建设, 而建设过程中总会遇到一些奇奇怪怪的因素导致与设计之初出现微小的误差, 这种微小的误差放在建筑行业可能是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 但在航天领域,对这种误差的要求更为严苛, 尤其是花神星只在处理器中, 运行着模拟实验, 若误差阿金处理不好, 这种误差会随着模拟实验的进行越变越大, 而他便是用实际建造,来纠正这一过程, 并为接下来的技术进步提供数据基础。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