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181节 劈两半? (第1/1页)
,带着系统闯南洋 一小时后,张新再次返回山寨大厅。 三个大佬都还在。 “张先生,怎么说?”罗伊姆站起来激动问。 张新拱手拱,“东家答应与你们合作,具体内容我们私下谈。” 担心隔墙有耳,罗伊姆拒绝冷夜提供的房间,邀请张新走到外面,站在一颗棕榈树下谈事情。 “罗将军,”张新直奔主题道,“你要的武器需要分5次交易给你,每次间隔2个月。 至于弹药,因为产能有限,每次只能交易给你0.5个基数。” “...” 罗伊姆看着张新,大脑快速思考。 他想不通对方是什么目的,即卖武器、又小心翼翼,这是闹那样? “价格呢?”罗伊姆问。 “两个月之内的价格...”说到这里张新解释道,“盾在贬值,两个月之后价格另外商量。” “理解。”罗伊姆点头。 “三八式仿制步枪220盾每只、轻机枪2200盾每挺,通用子弹一个基数200粒50盾; 迫击炮1000盾每具,炮弹200盾每颗。” 张新报的价格罗伊姆完全能接受,心情挺美丽。 接着张新话锋一转,“只接受稻米付款。” 罗伊姆差点炸~ 这是什么cao作? 市场上稻米由最初5盾每担,之后一直涨价,目前已经涨到7盾每担。 反正有钱,涨价不是问题。 问题他们身份是叛军,叛军如何收购粮食?叛军又如何运输粮食? 这不是100、200斤,而是数十万、百万斤的交易啊。 “张先生,”罗伊姆试着商量,“所有武器价格加一层,你们拿着现金自己去收购粮食。” “将军请见谅,东家只接受粮食,如果你们有难处,第一批可以收购、后面你们可以自己种。” 罗伊姆眉头轻皱。 叛军种粮食? 这不是开玩笑嘛,种大.麻才符合身份和气质。 又聊了半小时,罗伊姆告辞离开山寨。 他要把自己遇到的情况汇报给顶头上司——狄旁尼高洛。 张新则又在山寨住了两天。 第三天带着李球球、杨飞合离开。 李球球带的学徒已经会练粉,她需要回去改进、制造效率更高的制练设备。 回程途中没有遇到其他盗、也没有遇到殖民者海军检船。 船上带着打劫布吉斯人的400万盾现金呢,万幸。 野鹭湾码头。 下船前张新换了身衣服,摘掉妆术。 没想到,正好遇见郑奕住在码头带着一群掌柜‘压马路’。 “岳丈好。”张新远远开始抱拳。 “去哪了?” 见张新从渔船上走下来,郑奕住奇怪问。 “本来打算出海网几条鱼,没想到船坏了,在无人海岛上留了些日子。” 郑奕住眉头跳跳,网几条鱼差点把命丢了,该怎么说好呢? “陪我走走。”老男人要求。 这是大人物,张新自然是愿意。 两人走在码头上,身后跟着一群掌柜和伙计。 “你不家这些天,殖民政府在野鹭湾成立了一间警察局,说是为了保护漂亮国人。” 心有不愿,又改变不了。 “警察局局长是一个漂亮国退体警察,破案手段高超,短短半个月已经打掉三个走私团伙,都是往小本子走私封禁物资。” 张新在心里对小本子说声谢谢,感谢他们吸引火力。 “您这边钢轨冶炼的如何?” 郑奕住摊摊手,心疼道:“我没有技术生产钢轨,于是联合了阴国人一起生产,他们转让技术,我转让一部分利润。” “这是好事,技术才是生产力,钱只是王八蛋。” 郑奕住回头看了眼跟在身后的掌柜和伙计。 众人停下步子,立在原地。 “前天沈得柱找到我,拿来十多张图纸让我各生产几份样品,你猜是什么?”郑奕住面情不改问。 张新眨眨眼睛,能求到郑奕住头上,那肯定是‘铁’。 加上自己离开这段时间,火炮工程师匡敬伦的加入.. “不会是迫击炮或火炮构件吧?”张新试着问。 “原来你知道啊。”郑奕住假装恍然大悟,“我还以为是沈得柱自做主张呢。” 张新尴尬,“他不敢,这是小婿临走前授意的。” 郑奕住点点头,“你想干什么?” “小婿之前不是建议您炼好钢、造好船,进行技术升级嘛,我也想给自己储备点技术,如果战争来了,立马就可以生产火炮赚大钱。” “只是这样?” “小婿能有什么能坏心思?”张新摊摊手反问。 郑奕看着张新,想到几天前大女儿郑章对自己说的话。 ‘张新可能在蓄养私军、储备武器。’ 可张新今年毕竟才17岁,看着像邻家少年,完全不像是那种会做‘出阁’事的武夫。 “这事我会帮你做好,现在野鹭湾外国人越来越多,你自己那边不要出问题。” “是。”张新应声。 ‘还好纳了郑舟漫为妾,否则老郑同志不会这么好说话。’ 张新在心里庆幸,幸亏之前没有拒绝老郑,否则鸡飞蛋打。 和老郑同志聊了半个多小时,后面几乎是闲话。 可是看老郑的意思,不打算放自己离开啊。 这是闹那样? ‘嘀!’ 一辆小汽车由远及近开过来,是郑章和她的生母蔡三娘。 郑章是老郑同志的大女儿,大妇生的大女儿,地位尊贵。 蔡三娘是郑奕住在爪哇的妻子,两人年轻时摆摊相识,后结为夫妻,同样地位尊贵。 如今蔡东家早已经不用上街摆摊,人保养的不错,打扮清新、淡妆示人,看上去显年轻。 今天她穿了身浅兰色打底、紫色印花旗袍,黑发高盘、手戴玉镯。 看上去犹如秋天的菊花——淡雅、高贵。 看到张新,蔡三娘愣了一下,旋即脸上笑捻如花。 这时张新也想明白,原来老郑同志不是来码头视察工作,而是接人来了。 接的应该还是亲戚,如果是接客户,不需要女眷。 “岳母好、大姐好。” 张新躬身抱拳打招呼。 “听郑章说你出去了,什么时候回来的?”蔡三娘问。 “刚下船没多久,看见岳丈也在码头,就聊了一会。”话锋一转张新又道,“你们忙,我先回去了。” 留下这句话张新就打算离开。 “等等...”蔡三娘阻拦。 郑奕住则挥挥手,对张新道:“你先回去吧。” 一个让留、一个让走,要么从中间劈两半?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