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九十四章:老爷我要纳妾! (第1/2页)
时光匆匆。 一个多月后。 阳光明媚,三月初的广西气温适中,正是出游踏青的好时节。 桂林府,临桂县。 在县城里最为繁华的地段边上,有一片连绵数里的住宅群,广西布政使、按察使等高官的家宅皆在此处。 当代靖江王朱佐敬之弟朱佐敏的宅子,就在这片住宅群之中。 据《明史·舆服志》记载:“藩王称府,官员称宅,庶人称家。” 这一日,朱佐敏吃过早饭后,发现天气不错,决定带着其妻刘氏出门踏青。 忽然,一名家丁满脸喜色的前来禀报道:“老爷,小的刚才在县衙门前买了一份半个月前的《京师旬报》,请您过目。” 得益于四级道路的修建,邸报从京师传到广西的正常速度,较之历史上快了一倍有余。 但即便如此,《京师旬报》通过正常渠道从京师运送到桂林,也要半个月。 朱佐敏接过邸报,迅速翻看起来。 片刻后,他把邸报收好,丢了一块面额十文的铜钱给买报的家丁,笑着道:“赏你的。” “小的谢老爷赏!” 家丁躬身一礼,识趣的退了下去。 刘氏见自家老爷满脸喜色,忍不住问道:“夫君如此开心,莫不是旬报上刊登了什么好笑的故事?” 朱佐敏不是“妻管严”,而是大权在握的一家之主,在这个家中,他说的算。 他此时听到刘氏所问,毫不掩饰内心的欢喜,直言道:“嘿,朝廷准许咱纳妾了!” 刘氏先是一愣,随即也是一喜,不过又马上变得有些失落。 五年前,十五岁的她嫁给了十六岁朱佐敏,并搬到了眼下这个宅子居住。 如今五年过去了,她虽然给朱佐敏生了两个孩子,却都是女儿。 因为朝廷对靖江藩管理严格,朱佐敏不敢违规纳妾,这些年刘氏总觉得对不起朱佐敏。 现在朱佐敏说朝廷准许他纳妾,言外之意是朝廷更改了之前对宗室纳妾的有关规定。 “你看看。” 朱佐敬将报纸递给刘氏,然后咧嘴笑道:“咱可以纳两房妾!纳妾之事,必须马上就办,得抢在我哥前头!” 第一代靖江王朱守谦和其父朱文正皆因违法乱纪而被直接囚禁至死。 第二代靖江王朱赞仪是一个恭慎守法,好学善书的贤王,可惜命短,仅仅活了二十七岁。 朱赞仪只留下两个儿子,皆为庶出,长子朱佐敬,次子朱佐敏。 按照明太祖朱元璋定下的“有嫡立嫡,无嫡立长”之规矩,二代靖江王朱赞仪无嫡子,故而由其庶长子朱佐敬继承王位。 正常情况下,朱佐敬继任为郡王,其弟朱佐敏应当封为仅次于郡王的镇国将军。 不过朱元璋之前规定“靖江王府比正枝郡王递减一等”,朱佐敏就只能依着朱元璋晚年修订后的《祖训》受封为次于镇国将军的辅国校尉了。 永乐十三年,朱佐敬袭封靖江王爵时,朱棣当时考虑到靖江王并非太祖直系血脉,除了王爵承袭者之外,其他人不应该与太祖直系宗室享受同等待遇,于是给朱佐敏的爵位又减了一等。 话说朱元璋晚年修订《祖训》之前,郡王之下有镇国将军、辅国将军、奉国将军、镇国中尉、辅国中尉、奉国中尉六等爵,且所有爵位世袭,永远有别于平民。 修订之后,郡王之下仅剩镇国将军、辅国校尉、奉国中尉三等爵。 具体为郡王嫡长子封长子,可世袭郡王,其余各嫡子封镇国将军,郡王庶出之子,降二等为辅国校尉。 镇国将军嫡长子降一等,封辅国校尉,余子皆降二等,封奉国中尉。 辅国校尉嫡长子降一等,封奉国中尉,余子皆除宗室籍,复归平民之身。 奉国中尉嫡长子继承奉国中尉之爵,余子皆除宗室籍,复归平民之身。 也就是说,根据朱元璋晚年修订的《祖训》规定,镇国将军减一等是辅国校尉,辅国校尉再减一等,就成为了奉国中尉。 这么算下来,朱佐敏受封的宗室爵,乃是奉国中尉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