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480章 安排 (第2/2页)
部即刻抽调人手写出祭文,不可耽搁!” “是!臣等遵命!”几人赶紧行礼领命。 齐泰踌躇了一下,问道:“殿下,不知秦王府中之人,该当如何处置?” 朱允熥眼睛扫过众人,说道:“秦王为国争战,却不料身染疾病而死,此乃秦王府属官之过失,应该予以严查!你们到了西安之后,立即着手此事!一经查处,绝不姑息!” 处置王府属官,一来是给秦王的死音定在疾病上,他们照管不力,当然应该予以严惩。 二来也是为了给关中百姓一个交代! 纵然秦王做了许多恶事,可那些王府属官就没有责任吗? 底下的人就没有仗着秦王的权势为非作歹吗? 如果说秦王是主谋,那他们就是帮凶! 即便不是所有人都参与了恶事,也肯定有人趁机祸害百姓! 朱允熥并没有让他们把秦王府的所有属官全都处置,而是查明之后,这里面的意思就已经很明白了,真正忠义之士是不会受到牵连的! 刑部尚书杨靖斟酌着说道:“殿下,秦王府除了属官之外,还有其他人,该当如何安置,还请殿下明示。” 朱允熥知道他所说的是谁,便说道:“令秦王长子朱尚炳继承秦王之位,令他好好侍奉母亲,爱护百姓,勤于政务,善良用事,不可懈怠!” “是,臣等遵命!” 听到这话,几人心里也有了着落,作为朝臣,最难处置的就是王妃等内眷。 秦王朱樉的正妃是元朝河南王扩廓帖木儿,也就是历史上著名的王保保的meimei,名字叫观音奴,朱樉薨了以后,王氏亦殉葬,谥愍烈。 洪武四年九月初七日,朱元璋为了招降王保保,把观音奴许配给自己的次子秦王朱樉。 当时观音奴的外祖父阿鲁温刚死不久,但朱元璋接受礼部尚书陶凯的建议,坚持让秦王成亲,在册文称观音奴属于“名家贤女”,要求她“谨遵妇道,以助我邦家”。 观音奴与秦王夫妻不睦,未有子女,秦王“听信偏妃邓氏,就是卫国公邓愈的女儿,将正妃王氏处于别所,“每日以敝器送饭与食。饮食等物,时新果木,皆非洁静,有同幽囚”。 偏妃邓氏因妒忌被朱元璋责备并自缢身死。自此之后,朱元璋“再三省谕”秦王“以礼相待正妃王氏”,而秦王“不听父教,仍将王氏幽囚宫中。” 传说金老先生笔下的赵敏,原型就是观音奴。 她虽然是个外邦女子,可也恰如朱元璋所说的“谨守妇道”,只是终其一生不得秦王的喜爱,最后落了个殉葬而死的下场,尤为可惜。 朱允熥让秦王的儿子孝敬母亲,就是不想她悲惨而死。从另外一方面来说,历史上老朱家好几代人都流行殉葬,这可是开历史的倒车, 也是明朝前几任皇帝被人诟病了一点,所以朱允熥才下令的。 关于治丧,还有一些复杂的流程和仪式,不过这些就不是朱允熥cao心的了。 几位心腹退下之后,朱允熥思索了一番,道:“来人,去请长兴侯耿炳文!” “是,奴婢遵命!” 耿炳文今日在五军都督府任职,当宫里的太监让他入文华殿的时候,他有些疑惑不解。 随着太监来到文华殿,行礼道:“末将耿炳文,拜见皇太孙殿下,殿下万安!” “长兴侯平身,来人赐座!” “多谢殿下!” 耿炳文坐下之后,朱允熥见他一身皮甲,便问道:“长兴侯平常也是不离甲胄吗?” 耿炳文脸上有些尴尬,清了清喉咙说道:“回禀殿下,这几日末将要去军营里面练兵,还要视察几处卫所,因此换上了甲胄, 在将士们人面前还是身穿军中衣裳来得痛快,也能督促将士,免于懈怠……” 朱允熥点点头说道:“长兴侯公忠体国,难能可贵啊,耿睿有长兴侯这样一位父亲,将来必然能够光耀门楣,为朝廷栋梁的。” 耿炳文谦虚的连忙说道:“殿下谬赞了,犬子文不成武不就,没有任何可取之处,若不是殿下垂青,选在身边调教,现在还不知道浪荡到何种境地呢, 殿下知遇之恩,提拔之情,莫将没齿难忘!” 朱允熥挥挥手说道:“长兴侯言重了,那也是耿睿有所才华,才能被孤王认识罢了,长兴侯,洪武二十五年,你率兵平定陕西徽州妖人之乱,不知你对西北局势有何了解?” 耿炳文一愣,不过他很快调整的状态,回答说道:“回禀殿下,末将只是一点愚见……” “朝廷所制定的联络西番而御“北虏”的策略,末将以为甚好,不过仅仅是靠军事势力镇压“西番”是不可能的实现的,而能让这一战略成功的决定性因素便是茶叶…… 此前朝廷就用茶叶换取他们的战马,以补充马匹的不足,“西番”各族位于西北地区,气候干燥,果蔬一类食物在那边不宜存活, 所以他们的主要食物便是各种动物的rou以及奶,这一类食物一旦长期食用容易造成积食,难以化用的情况,久而久之就会造成身体疾病,所以他们需要食用茶叶,因此对茶叶的需求也非常大……” “此外对于生活在偏远地区又缺少物质的游牧部族来说,茶叶不仅可以当作一种食物来食用,还可以当作药物来使用,因此茶叶在他们一些人口中就成了圣药,所以他们的生活离不开茶叶……朝廷也和他们进行茶马贸易……” 耿炳文不愧是一元老将。 说起来头头是道,虽然并不能够推陈出新,可说的很多都在点子上,也是切实可用的。 其实在明朝的时候,茶叶已经渐渐流入各游牧部族,并成为了他们生活不可取代之物,并有“夷人不可一日无茶以生”的传言流出。 朱元璋就曾经说道:“岂为利哉,制驭夷狄,不得不然也”,从此之后,茶马贸易的目的就已经从易马转变成了驭番。 就算各游牧部族深知这一政策对其的不利之处,但是迫于自己本身对于茶叶的依赖性,也只能接受。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