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381章 从比试开始 (第1/2页)
,我要做太孙 富人纳捐就可以获得入学名额,这也是例监也叫纳监的由来。 类似于后世的择校生或借读费,也类似一些国家,只要你“捐赠”的够多,那么名校就任君选择! 而富户壕绅,既可以让自己的孩子读书,又可以逃避丁役,简直一举两得! 不但能为家里省下服丁役的钱,如果运作好了,还有门路做官,所以他们对于出钱购买进入国子监的名额,非常热衷! 朱允熥有意无意的道:“这些例监学生,需要缴纳的钱财多吗?” 韩克忠会意,立即停下手中的笔说道:“殿下,以下官看来他们所纳捐的不多,可一旦他们进入国子监,非但不用缴纳任何钱财,朝廷还会供给他们衣物钱财……” “不但供给监生廪膳,还按季节发给衣服、被褥、冠履;每逢节令,监生还有赏赐;监生省亲回籍时,还赐衣、赐金作为川资……” “诸位,若是让朝廷频繁贴补,必然会造成朝廷重担,所以微臣觉得,应当提高入监的纳捐数目!” 那位老学究高先生迟疑说道:“这样一来的话,会不会让别人以为国子监有敛财之嫌?而且他们也有心求学……” 韩克忠急忙说道:“我以为大可不必担心,能够进入国子监读书的,要么是功臣之后,陛下所以恩赐,或是朝廷选取, 而他们入学只不过是纳捐而已,可即便再多的纳捐,又怎能与功臣的功劳,陛下恩赐相提并论?” “而且国子监的名额若是让他们轻松获得,那么国之间在他们眼中反倒成了俗物,而不善加珍惜,就连对诸位先生,也不会有太多的敬意……” 众人点点头,也没有再反驳。 谁敢说那些富户捐的钱,就比得过皇帝的恩典?就赶得上朝廷的选取? 那不是砸自己的招牌,如墨朝廷和皇帝的脸面吗! 而且那些富户壕绅,多出一些钱财罢了,对于他们来说也没什么打紧。 高先生点点头,问道:“那么以司业之见,该当多少才算合适?” 韩克忠道:“我以为最好是现在的五倍,最少也不能低于三倍!” “嘶……” 众人看着韩克忠,面露惊讶之色,不由得倒吸了一口气。 因为他们觉得韩克忠说提高纳捐数目,应该是提高三五成,却没想到是三五倍! 朱元璋也是个精明人,即便是为了拉拢那些士绅阶层,对他们多有恩惠, 尽管早年间殿下的数目不多,可他也不会做赔本的买卖! 而韩克忠一句话就要提高三五倍,割韭菜也没有这么狠的呀! 一位博士问道:“这……这会不会太高了?” 韩克忠却说道:“若是不高,怎能体现朝廷对国子监的重视,只能提现我首先作为天下第一学堂的尊荣!怎能皇恩之浩荡尊贵!” 众人看着他不知道该怎么说,反正就是越贵,越能体现过时间的重要呗。 朱允熥开口说道:“国子监和朝廷对于那些纳捐根本没有放在心上,所为的就是让这些士子珍惜学习机会,不可肆意胡闹……” “既然韩克忠这么说了,那就算确定下吧。” “是,微臣遵命!多谢殿下!” 韩克忠急忙起身行礼,把这一条也写在纸上,以作备份。 只是在他低头书写的时候,脸上的表情也有些惊诧。 因为既然殿下顾及身份,没有直说提高几倍,那肯定就是按自己所提到的五倍了! 可要知道自己说五倍,那是给了殿下施恩的空间啊! 其实他真心想的是提高一两倍,然后殿下要施恩,肯定会往下降,那自己就“据理力争”,最后“逼迫”得殿下不得不调整到合适的数目。 这样一来殿下得了贤名,自己也跟着获得美名,岂不美哉? 这也是在遇到事关皇帝的事情时,一些官员喜欢搞大案的原因! 事情搞得越大,牵连的人越多,定的罪名越高,留给皇帝cao作的空间也就越大!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