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358章 钉到耻辱柱上! (第2/2页)
时不乐意了, 谷嵎 不过碍与自己宦官身份,确实没什么地位,只等对铁铉翻了个白眼。 朱允熥面目含笑道:“王忠,人家可是质疑你呢,你怎么说?” 听到殿下为自己撑腰,王忠也不客气,瞥了他的铁铉一眼说道:“铁大人,您瞧不起谁呢,要是论到诗词歌赋经史子集,还有那什么劳什子圣人教导,咱家确实比不过您……” 铁铉顿时无比尴尬,刚才说的就是对付孔家,他又说圣人教导,这摆明了是怼自己啊。 关键自己还不能反驳! 王忠继续说道:“可是要论到这件事,您还真不一定有咱家的本事!” 铁铉怕他再说什么话,赶紧说道:“那就仰仗王公公了……” “这还差不多……” 朱允熥笑道:“好了,伱们就通力合作吧……” “是,属下遵命!” 当初朱允熥派遣王忠在京城散布消息,这才扳倒了吏部尚书詹徽。 朱允熥当时把很多“技巧”,都交给了他,王忠学的也很快, 并且他做得极好,也有这方面的潜质…… 呃,怎么有东厂的感觉? 朱允熥又吩咐道:“李福,传令下去,让孔家南宗的人临摹一副圣人画像,送来京城!” “另外,衢州孔家也毕竟是孔圣人后裔,流的也是圣人血脉,朝廷也应该多加安抚……这样吧,就让他们推举一位,出任翰林院五经博士一职。” “是,奴婢遵命!”李福回答说道。 当年孔瑞友离开山东曲阜,南下的时候,是背负着孔子和孔子夫人的楷木像的。 这也是孔家的“圣物”,是南宗能够和北宗掰腕子的仰仗! 他们南迁至衢州,也就是今天的衢州市,在那里设立宗庙,被称为孔氏南宗。 不过一直受到朝廷承认的,是在曲阜的北宗,因此南宗就显得有些衰落。 直到明朝中期以后,才有不少官员纷纷为孔氏南宗进言。 随着南宗祭田的发还和劳役的优免,恩授孔氏南宗嫡长以官职被提上了议事日程。 可是由于北宗衍圣公,害怕朝廷册封南宗的人为衍圣公,会让自己失去地位。 就对朝廷对南宗的优待阻挠,多方压制压制,导致迟迟没有实现。 直到明孝宗朱祐樘弘治十八年,衢州知府沈杰奏言“衢州圣庙,自孔洙让爵之后,衣冠礼仪猥同氓庶。今访得洙之六世孙彦绳,请授以官,俾主祀事” “其先世祭田,洪武初,轻则起科,后改征重税,请仍改轻,以供祀费”得到明孝宗认可。 明武宗朱厚照正德元年,授孔彦绳为翰林院五经博士,子孙世袭,并减其祭田之税,为孔氏南宗再次受袭封之始。 可惜的是不知道怎么回事,明朝的官府竟然帮助人家南宗建立族训。 正德元年,孔氏南宗复爵后,为进一步规范对孔氏南宗家族的管理,衢州知府沈杰制定了《钦定孔氏家规》,并上奏朝廷钦准刊行。 在家规首条中,就要求孔氏南宗子孙“永遵制典,恪守祖风”,不得窥北重罪,永不用。 这一条应宗衍圣公之职,如有违背,以不忠不孝论处, 简单的说,就是将南宗子孙,永远都不能够争夺衍圣公的职位! 而且是作为制度确定下来! 并且规定,孔氏南宗子孙每十年赴阙里一次,也就是到曲阜拜圣祖家庙,祭扫山林,目的是为了加强南北两宗的联络。 这虽然是南宗受到打压之后,妥协的结果。 可是你官府在这里凑什么热闹! 作为一个明智的皇帝,巴不得他们打起来了! 打得越凶越好! 而且还规定,如果有子孙胆敢不守家规,轻则博士可以以家规教育,重则可以将之送往官府问罪,消除其家姓名! 不许享受朝廷的诸多恩惠,如免差、入庙祭祀等,死后也不许归葬历代圣公所在的家族墓地。 这一下,就彻底断绝了南宗的人争夺衍圣公的机会! 一个小小的翰林院五经博士,就把他们给收买了! 估计当时的衍圣公在偷着乐呢! 齐泰连忙道:“殿下,您不是说要保留衍圣公的名号吗,为何……” 朱允熥却说道:“天下读书人要的只是一个衍圣公而已,并没有说一定要谁出任。况且施恩给衢州孔氏,也是朝廷恩典。” “再者说来,衍圣公的尊号,难道只能给鼠首两端,毫无气节的北宗吗?!” 齐泰闻言,也就没有再说什么。 殿下说的对,天下读书人在意的衍圣公的名,不是他本人! 谁当衍圣公,都是一样! 殿下,肯定是想换一个听话的!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