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34章 东宫六局 (第1/2页)
李福王忠二人倒吸了一口凉气。 一脸不可置信的看着自己的殿下,朱允熥眉头微皱,面色不悦的说道:“看什么,本王脸上有金子不成!” 王忠急忙赔笑说道:“奴婢这是景仰殿下的气度,这才看得出神了。” 朱允熥依旧冷着脸,训斥道:“你还有脸笑!到现在东宫六局竟然没有占得一席,太不争气了!” 殿下,您之前不是也没争嘛。 有什么样的殿下,才有什么样的奴婢呀…… 不过王忠肯定是不敢这样打趣的,尽管知道朱允熥面冷心热,可他依然是王爷,不好乱了尊卑。 李福在一旁面含笑意,主动说道:“王忠虽然不争气,可是有王爷的调教定然能够有所进步,要不然直接沉塘了就是,殿下不必生气。” 王忠急忙认错说道:“奴婢知错了,王爷您就饶了奴婢吧,奴婢再也不敢了!” 又转向李福气呼呼的说道:“这个老家伙一看就不是什么好人,殿下您说是把他蒸了还是煮了。” 李福故意露出不悦的神色:“殿下,这个小家伙不知道尊重长者,一肚子坏水,奴婢看他这是没有割干净,还得回去再割一回才好。” “好了!”朱允熥知道他们这是在逗自己开心,舒缓自己的心情,心里面觉得温暖许多。 可朱允熥也没有点破他们,而是接着说道:“以后在东宫之中必须要有我们自己的耳目,以前有父亲在,本王不愿意管这些事情,可现在形势不一样了……” 轻叹了一声,又说道:“从今以后要把东宫经营的如同铁桶一般,水泼不进,秘不外泄,如此本王才能睡得安稳一些。” 不要小看宫里的太监宫女,在有明一朝,栽在他们手里的人多了! 嘉靖皇帝够英明的了吧,可是他仍然差点被宫女用绳子勒死。 正德皇帝和天启皇帝都是因为落水而死,这就奇怪了,皇帝身边的内侍是傻子吗?都不知道救人的吗? 如果说这里面没有太监的责任,那就是自欺欺人了。 泰昌皇帝朱常洛找内侍崔文升看病,结果吃了之后大泻不止,一夜之间竟然xiele三四次十次,导致昏迷不醒。 后来才有了大明朝赫赫有名的红丸案。 瞧瞧,明朝一共有十六位皇帝,四分之一都栽在宫女内侍手里,谁还觉得他们这些人无关紧要? 连位高权重的皇帝都栽在他们身上,而且还都是有据可考的。 那皇子皇孙呢? 没有被历史记载的又有多少? 况且朱允熥也不是为了仅仅保命而已,自己既然要争夺皇位,那么就肯定要有所筹谋计划。 如果东宫处处是筛子,有一点风吹草动就被人知晓了,那真是死都不知道怎么死的! 《周易·系辞下》中说道:“子曰:乱之所生也,则言语以为阶。君不密则失臣,臣不密则失身,机事不密则害成。是以君子慎密而不出也。” 这句话的意思可翻译为:孔子说:“之所以总有‘乱’发生,其乱之源往往是由言语引发的。 君主不能保守秘密就会害了臣子,臣子不能保密就会丧命,很小的事情不能保密就会影响成功。” 所以东宫必须要在自己的掌控之中! “说说吧,东宫六局,你们有何谋划。” 东宫六局指的是典玺局(掌玺宝翰墨之事) 典药局(掌监同御医修合药饵,如法煎调供进) 典膳局(掌监造膳食供进) 典服局(掌冕笏冠帽、衮袍常服、佩带靴履等) 典兵局(掌甲胄戈矛、弓矢刀剑等) 典乘局(掌车马出行) 这六局分别设有正五品的局郎一名,还有从五品的局丞一名。 李福说道:“殿下请放心,奴婢在典膳局是是从五品的局丞。” 撇了旁边的王忠一眼,意有所指的说道:“老家伙没什么本事,就是资历长些,只要殿下一声令下,随时可以拿下典膳局。” 朱允点了点头,右转看着王忠。 此时的王忠一脸窘迫,脸上都被憋红了,吞吞吐吐的说道:“奴婢隶属于典兵局……七品……,奴婢给殿下丢人了!” 话还未落音就扑通一声跪在地上,只觉得脸皮发烫,愧对王爷的重用。 李福在旁边补刀说道:“这还是沾了殿下的光。” 王忠跪在地上瞪了他一眼,这个老家伙太可恶了!落井下石! 李福将头转向别处,只当没有看见。 朱允熥摆摆手说道:“起来吧,不过费一些功夫就是了,你们两个谋划一下,典兵局涉及到东宫安危,绝对要拿到手。” “是!奴婢遵命!”二人齐声答道。 李福说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