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九十七章:战神来临 (第1/2页)
西汉骑兵,按领导体系可分为中央系统和郡国系统两大部分。前者,守卫京师和皇宫,其中大部分是通过对后者轮番征调而来的;后者,属于地方部队,有时在中央调动下参加征战活动。 这两个系统的骑兵数目,都不算少。 汉朝起用大量秦朝骑士、胡气较重的北方边郡人士和匈奴等民族的降人,使这些人成为骑兵部队的各级指挥员。 他们自身都是骑射技艺精良者。 战时,指挥战斗;平时,领导训练。 基此,汉朝骑兵,特别是西汉骑兵,既继承秦朝骑兵的发展水平,又汲取匈奴等北方民族骑兵的某些长处,有了明显的发展。 汉武帝刘彻组建中央军队中的北军八校尉,其中,4个校尉是精锐骑兵。 他们“岁时讲肄,修武备”,每年都有足够的学习、训练的时间。按规定,没有经过训练,甚至技艺不娴熟的战士,不能从军征发。 依据法令:“民二十三为正”,“正”系指正式服兵役即现役。“一岁为卫士,一岁为材官、骑土,习射御、骑驰、战阵”。 该条法律中的“骑士”即骑兵,必须进行走马、骑射和战阵等严格训练。 军事训练,在许多场台下,不是自由选择,而是按规章制度的强制性行为。 夏练三伏、冬练二九,不避炎热和酷寒,方能练出“真功夫”。经过一段军事训练,完成现役后,归家务农,变成预备役军人。“寓兵于农“的制度,致使民无坐食之弊,国无不练之兵。这是当时包括骑兵训练在内的军制之特点。 军事训练的效果如何,需要通过严格考核制度以检查之。 考核分中央和地方两级。据《汉旧仪》记载,地方考核即对郡国部队的考核在每年八月,由太守、都尉、令长、县丞、尉等官员参加,“会都市,课殿员”。 “会都市”系举行军事演习,检阅武装力量,比试弓马骑射等。 “课殿最”,是通过考核为军士划定等级,上等为“最”,下等为“殿”。 对中央部队的考核,每年“立秋”时节举行。 在首都长安城郊外演兵场,经过隆重仪式后,骑兵等诸军进行cao练比试、战阵演习,非常壮观。对优胜者予以奖励,不合格者进行惩处,奖惩制度,具有明显的导向作用。 经过反复训练以及严格考核,还有必要的奖惩,提高了骑兵的战斗力。 这个兵种,不仅在楚汉战争、平定七国之乱中发挥重要作用,而且在多次远征西南、西域和大漠南北战中,立下辉煌的战功,显示了汉朝的国威、军威。 《汉书》卷三十《艺文志》列出有关“兵技巧”的书有16种共199篇,与骑射及其训练相关的有8种69篇。 面对最强悍的敌人匈奴,刘大官人不惜血本,让大将军亲自负责筹建尖刀部队。 大将军卫青的外甥霍去病就在选拔之列,成了大汉虎贲“龙骑八卫”黑龙卫的骠骑校尉,统领八百虎贲精锐。 这一年,霍去病这个意气风发的少年郎才十六岁。 霍去病出生‘卑微’,他的外婆是平阳侯家一个婢女,具体姓名不详,它的第一任丈夫姓卫,两人育有一个儿子和三个女儿;史书上浓墨重彩留下鼎鼎大名的卫子夫便是他的小姨。 卫子夫上有一兄二姐,长兄卫长君,长姐卫君孺(卫孺),次姐卫少儿,少儿有子霍去病。 卫子夫又有同母弟三人,即卫青、卫步、卫广,随第一任丈夫姓。 卫少儿也在平阳侯家做婢女,与一个来平阳侯府出差名叫‘霍仲孺’的小吏私通,生下一个儿子,即为霍去病,霍仲孺办完公差走了,回家明媒正娶并生下一个儿子霍光,因此,霍去病就像一个私生子一样,名不正言不顺来到这个世界。 从原本的出身来看,无论卫家还是霍家都默默无闻,而这一切似乎都因为一个人发生改变。 那时候,霍去病的小姨卫子夫也在平阳侯府做歌女。 汉武帝登基第二年,他去平阳侯府看望她的jiejie平阳公主,在欣赏歌舞时一眼看中了卫子夫,将她带入宫中宠幸,次年就怀上了。 有一天,几个月大的霍去病,被卫少儿抱到皇宫去看她meimei卫子夫,恰巧汉武帝偶感风寒在她那儿卧床休息,姐妹俩于一旁说悄悄话。 突然,小家伙放声大哭大闹,吓得姐妹俩手忙脚乱,汉武帝也被惊出一身冷汗,感觉神清气爽。 汉武帝饶有兴趣的把霍去病抱在怀中,小家伙竟然神奇的不哭不闹,咯咯笑个不停,俩人挺有缘。 汉武帝得知小家伙还没取名,便兴致勃勃的说道:“你看小家伙一来,我的病就好了,朕赐名‘去病’吧。” 刘彻宠幸jiejie平阳公主家的歌女卫子夫,而陈皇后则嫉妒卫子夫,屡次加以迫害,刘彻遂于元光五年(前130年)以巫蛊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