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八十四章:苏武牧羊 (第1/2页)
晚秋的腾格里大漠人迹罕至,完全是野生动植物的天堂。 西汉时期的腾格里大漠完美呈现了‘农村包围城市’的原始形态。 ‘城市’就是这个年代还没消失的星罗棋布的海子,‘农村’就是不断侵袭大漠绿洲的漫漫黄沙。 凉州以北两百里的休屠泽繁衍出了一个沙漠绿洲宣威县,就是现在的甘肃民勤。 提起民勤,不得不讲述一段民族英雄苏武牧羊的故事。 苏武是代郡太守,华夏志士,苏建之子。早年以父荫为郎,稍迁至栘中厩监。天汉元年(前100)拜中郎将。当时汉朝和匈奴的关系时好时坏。 公元前100年,匈奴政权新单于即位,尊大汉为丈人,汉武帝为了表示友好,派遣苏武率领一百多人出使匈奴,持旄节护送扣留在汉的匈奴使者回国,顺便送给单于很丰厚的礼物,以答谢单于。 不料,就在苏武完成了出使任务,准备返回自己的国家时,匈奴上层发生了内乱,苏武一行受到牵连,被扣留下来,并被要求背叛汉朝,臣服单于。 最初,单于派卫律向苏武游说,许以丰厚的奉禄和高官,苏武严辞拒绝了。 匈奴见劝说没有用,就决定用酷刑。 当时正值严冬,天上下着鹅毛大雪。单于命人把苏武关进一个露天的大地xue,断绝提供食品和水,希望这样可以改变苏武的信念。 时间一天天过去,苏武在地窖里受尽了折磨。渴了,他就吃一把雪,饿了,就嚼身上穿的羊皮袄,冷了,就缩在角落里裹皮袄取暖。 过了好些天,单于见濒临死亡的苏武仍然没有屈服的表示,只好把苏武放出来了。 单于知道无论软的,还是硬的,劝说苏武投降都没有希望,但越发敬重苏武的气节,不忍心杀苏武,又不想让他返回自己的国家,于是决定把苏武流放到北海一带,让他去牧羊。 临行前,单于召见苏武说:“既然你不投降,那我就让你去放羊,什么时候这些羊生了羊羔,我就让你回到你的大汉去。” 与他的同伴分开后,苏武被流放到了人迹罕至的北海边。他发现这些羊全是公羊。 在这里,单凭个人的能力是无论如何也逃不掉的。唯一与苏武作伴的,是那根代表汉朝的使节和一小群羊。苏武每天拿着这根使节放羊,心想总有一天能够拿着回到自己的国家。渴了,他就吃一把雪,饿了,就挖野鼠收集的野果充饥,冷了,就与羊取暖。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使节上挂着的旄牛尾装饰物都掉光了,苏武的头发和胡须也都变花白了。 在北海,苏武牧羊长达十九年之久。十几年来,当初下了命令囚禁他的匈奴单于已去世了,汉武帝也死了,汉武帝的儿子汉昭帝继任皇位。 公元前85年,匈奴起了内乱,单于没有力量再跟汉朝打仗,又打发使者要求和好了。汉昭帝派出使者来到匈奴,要求放回苏武、常惠等人。匈奴骗使者说苏武已经死了。 第二次,汉朝又派使者到匈奴去。常惠买通了单于的手下人,私底下跟使者见面。 使者明白了底细,就严厉地责备单于说:“我们皇上在上林园射下了一只大雁,大雁的脚上拴着一条绸子,是苏武亲笔写的一封信。他说他在北海放羊。您怎么可以骗人呢” 单于听了吓了一大跳,说:“苏武的忠义感动飞鸟了!”他向使者道歉,答应一定送回苏武。 当初苏武出使时,随从的人有一百多,这次跟着他回来的只剩了常惠等几个人了;苏武出使时刚四十岁,在匈奴受难十九年,在昭帝始元六年,即公元前81年,苏武终于回到了长安,回长安后百姓都出门迎接,称赞他是个有气节的大丈夫。 第二年,上官桀、上官安父子和桑弘羊被人控告谋反,苏武和上官父子、桑弘羊原来关系很好,加上他的儿子也参与其中,苏武被罢官。 昭帝死后,苏武因为参与了拥立汉宣帝,被赐爵关内侯。 苏武的坚贞不屈成为民族不屈精神的英雄,也成为了爱国的典范,他的故事广泛流传,多次被改编成为戏剧、小说、电影等,他的精神也一直在影响着后人。 苏武之所以让后人如此敬重,这是因为他被流放北海牧羊的时虽饱受磨难,却坚贞不屈,保持了一个汉臣的气节,那么,苏武到底是在如今的哪里牧羊呢?北海是今天的哪里? 一说贝加尔湖: 班固所编撰的《汉书》中曾有记载:“匈奴以为神,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史书中的“北海”,就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