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八十一章:虎豹之子 (第1/2页)
“皇权下乡!” 饶是见惯风浪,听见从甘延寿口中蹦出这四个字,启蒙博士和北地郡太守两个老油条也感到后背生寒四肢发麻,立马生出一种人贩子当街被捉群殴,佯或偷情被正主碰了个正着,赤果果被人提着刀子撵满大街乱窜的场景。 说好的和平共处呢?说好的互不干涉呢? 什么“皇权下乡”,这鬼cao作完全把始作俑者放到了士大夫阶层的对里面,与找死有什么两样?! 自汉高祖立国以来,汉承秦制,大力推行郡县制,再加上汉武帝采纳了主父偃的推恩令,使汉帝国的中央集权制度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无形中削弱了权贵阶层的势力,现在你小子推行什么‘皇权下乡’,想做第一个吃螃蟹的家伙,又不想成为众矢之的也很难啊! “万万不可有此想法!” 两个老家伙异口同声的说道。 “小祖宗,你省省心好嘛,这可不是闹着玩的,以后千万别再提什么‘皇权下乡’的事情。” 老太爷满脸惆怅:“延寿,这不是小孩子玩过家家,即便是一方大员太守和老朽加起来也不敢触及分毫,其中干系甚大,绝对不是你所能掌控,等你长大了,慢慢就会明白其中的道理。” 完全就是一个惹祸精啊,而且还是能捅破天大闹天宫的那种类型! 太守王铎这才切身体会到了启蒙博士的苦恼。 “延寿,以工代赈的确是令人耳目一新的施政良方,从目前的施行过程来看,虽说问题很多,但都属于创新力度不足的问题,皆在可控范围之内。经郡县及时研讨对症下药,一切都运转顺利成效斐然。 上奏朝廷,这是肯定的,等一系列赈灾措施取得阶段性成果以后,汇总各方面的数据,形成详细的奏章上报,这可关系到北地郡无数吏员的升迁考评,一点也马虎不得。 至于会不会有人伸手摘桃子的事情,你大可不必担心,朝堂上的三公九卿,还没人敢动这个念头。” 太守大人十分笃定的说道:“延寿,你总结的三条我认为前两条足矣。德馨先生说的一点都不错,‘皇权下乡’绝对不能提及。 这件事情不是我们考虑的事情,更不能在奏章里露出任何的草蛇灰线蛛丝马迹。 根据政绩选拔部分德能兼备的乡镇人才进入县道吏员队伍,这符合我们一贯的施政措施,但将吏员队伍延伸到乡镇一级绝对不行,这个先河我们绝对不能开!” 甘延寿马上做出一副好学生的样子:“学生谨记太守大人和太爷的教导。” “你先下去吧,我与太守谈点事。” 老太爷稍稍松了一口气。 看着甘延寿蹦蹦跳跳远去的背影,太守王铎不由陷入了沉思。 长安城的绣衣使者秘密造访,特意了解了甘延寿中秋节关于以工代赈的详细经过,凉州行部也派员全程参与北地郡施行以工代赈以及推行其它赈灾措施的各个环节。 压下心头的种种疑问,太守大人与老前辈德馨先生细细琢磨怎样上奏朝廷的事情。 虎豹之子,虽未成纹,已有食牛之气。 甘延寿关于‘以工代赈’的前瞻性政论形成的风波,已经开始在北地郡逐步发酵。 古人对传承十分看重,有威名赫赫十二岁为相的先祖甘罗在先,人们觉得甘延寿有这样的惊艳表现亦在情理之中。 “摆摊子不赚钱了。” 同样一句话,小贩王狗蛋说了,大伙都觉得他在放屁,就那三杆子打不出一个屁来的怂样还能赚到钱就怪了,让他招蜂引蝶的婆姨出来扭两下,肯定会有无数人捧场。 但这句话如果出自小马哥之口,恐怕大半个中国都会引发海啸,纷纷猜测是不是阿里金蚂蚁要有啥大动作了。 在通讯靠吼出行靠走的年代,甘延寿的大名,出了郁郅县便知者寥寥。 再说这科技极度落后的年代,上至帝王九卿,下至贩夫走卒,总觉得冥冥之外有看不见的神灵主宰所有人的一切命运,对鬼神的崇拜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陈胜吴广在大泽乡举事的时候,就杜撰出了鱼腑丹书‘陈胜王’,乱葬岗扮鬼叫嚷‘大楚兴,陈胜王’的桥段来忽悠民众。 就连民间的许多神汉巫婆都身披‘玉皇大帝’‘王母娘娘’之类高大上的马甲,一个小小的甘延寿闹出的动静,在这众多的神迹之中只不过是小儿科而已,不值一哂。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