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十四章:启蒙大家 (第2/2页)
这片蛮荒之地正好待我祖孙开垦拓荒,又无任何掣肘羁绊,简直就是成名成家的乐园。 太君,蒙学好啊,您想想,一帮小破孩懂个锤子毛,我俩只要能做好以下几点就行—— 不求文理,能识字就行; 通俗易懂,能明白就行; 合辙押韵,能顺畅就行; 如果再普及一些简明朴素的人生哲理,那可就造福千秋万代功德无量了,哈哈! 您老别吃惊,重孙可是有备而来,这是我灵感所至撰写的三篇启蒙教材,当然其中瑕疵不少,正需要您老查漏补缺。 太君,你老现在闭眼平复心境,来几次深呼吸,心中要有所准备,力求做到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心存敬畏,就当是远祖甘茂甘罗显灵。” 子不语乱力神怪,眼前的这条小泥鳅能翻出什么浪花! 狗日的,跟了三天臭道士,花花肠子到不少,把老祖宗都搬出来了唬人,老夫配合你一下又有何妨,胡日鬼有你小子好看! “哟,这就对了嘛,听话的太君才是好太君!睁开眼睛,先拜读第一篇启蒙大作《百家姓》。” “赵钱孙李,周吴郑王。冯陈褚卫,蒋沈韩杨。朱秦尤许,何吕施张。孔曹严华,金魏陶姜……” “哈哈,的确文理全无,不过作为启蒙教材使用足矣,校正一下,可堪一用。” “好吧,算您厉害,看看我的第二篇启蒙大作《千字文》,希望不要吓到您老!” “臭小子,吓唬谁呢,你还差点火候,让福伯重新沏茶。” “好嘞!” “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日月盈昃,辰宿列张。 寒来暑往,秋收冬藏。闰馀成岁,律吕调阳。 云腾致雨,露结为霜。金生丽水,玉出昆冈。 ………… 孤陋寡闻,愚蒙等诮。谓语助者,焉哉乎也。” 看到开篇‘天地玄黄,宇宙洪荒’一句,老头神色大变,浑身一激灵,立马挺直了腰板,正襟危坐,拿出了一丝不苟做学问的架势。 老管家福伯悄没生息换了茶汤,悄悄问甘延寿:“寿哥儿,老太爷没事吧?” “没事,老头与孔夫子抬杠,正在较劲。” “我看有点不太对劲,有事叫我,我在门口候着。” “劳烦福伯。” ………… 心在抖,铁在烧,连续浏览了三遍《千字文》,老头这才颤悠悠问道:“小祖宗,还有乎?” 甘延寿紧紧把最后一篇启蒙教材抱在怀中不撒手:“老头,扛得住吗?要不您先把寿衣穿上。” “拿过来,大丈夫生当有为,死亦何憾!” “坚强点太君,延寿看好您!匆忙了,这只是一件半成品习作,需要您老大显身手。” 《三字经》自南宋现世以来,是历代文人墨客添加内容搭车最多的启蒙教材之一,是学习中华传统文化不可多得的儿童启蒙读物。三字一句的韵文极易成诵,内容包括了中国传统的教育、历史、天文、地理、伦理和道德以及一些民间传说,广泛生动而又言简意赅。 书中文笔自然流畅,朴实无华,深入浅出,情真意切。此书中有一段仅用三百多字便概括了中华五千年历史的变迁,历来备受赞誉。 甘延寿自然不能原封不动的照搬照抄,对牵扯西汉以后的内容全部作了删减,不然在文中出现‘高祖兴,汉业建。至孝平,王莽篡。’的段子岂不惹下天大的祸端。 如此一来,不少段落出现了上下承接不流畅的问题,都一一作了标注,正好留给德馨先生大展拳脚的机会。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 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 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 …………” 关云长背负苍龙夜读春秋被传为千古佳话,可一位古稀老丈挑灯朗诵三字经多少有点滑稽。 听着听着,甘延寿感觉有点异样,抬头一看,太爷爷甘普早已老泪纵横雨打青衫。 “太君,您咋地了?您老可别吓唬我!” “孩子,别管我,我想静静。” ………… 这一夜,老甘家发生了一件大事—— 老太爷甘普把多年撰写的文稿竹笺摘抄笔录都束之高阁,带着重孙甘延寿进了祠堂,没人知道祖孙俩在干什么,直到天亮两人才精神抖擞开门迎接漫天朝霞。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只是这两只鸭子都特么快成精了,顺流而下,直通大海。 欲知后事如何,且待下回分解。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