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四十八年_第十一章 瓷器和大游艇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十一章 瓷器和大游艇 (第2/2页)

笑,说道:“这么说吧,去年‘乐从堂’在苏富比拍下了一只汝瓷笔洗,比您这个器型小点,2.94亿。”

    赵新听的眼角直跳。要是真能卖这么多钱,那还挖啥金子!

    不过他转念一想,另一时空还有一堆嗷嗷待哺的流民等着他,还有那么多没被发现的金矿,不挖他个七八九十吨的话,于心难安啊!

    董专家和朋友走了,临走前还留了牛津鉴定公司在国内代理点的联系方式。赵新前脚把人送走,后脚就拨打了电话。谁知对方告诉他,要想鉴定,必须要预约,然后亲自带着东西去英国或是国内的授权代理点取样。

    为了不耽误时间,赵新决定飞趟伦敦。要知道他手里的那批瓷器里,同样类似的还有七八个。如果在国内取完样再寄到英国,等鉴定结果出来都猴年马月了。

    说干就干,赵新立刻着手办理前往英国的旅游签证。因为签证办理的时间最少需要一到两周,期间他又不放心的回了趟岛国,给利吉那帮人送了一批粮食和生活物资。

    当赵新登上飞往英国的航班,时间已经过去了半个月。他下了飞机连酒店都没找,直接打车前往牛津大学文物古董检测鉴定研究所。因为提前做了预约又多付了一笔不菲的加急费,鉴定研究所很快就开始对笔洗进行了取样,然后就是熬人的等待。

    两天后,结果出来了。看到鉴定书上的文字,赵新欣喜若狂,那只笔洗的烧制时间,竟然真的是北宋晚期。

    接下来,赵新马不停蹄的飞往香港,直接找到了一家极负盛名的拍卖行。对方的客户经理在看到牛津鉴定公司出具的鉴定书后不敢怠慢,立刻找来公司的资深鉴定师,初步确认了这件作品的真伪。又过了几天,国内闻讯的几名陶瓷专家和学者陆续到来,一起对笔洗进行鉴定。

    不过几位专家都对鉴定报告上得出的时间百思不得其解,整整比北宋末年晚了两百多年。难道汝窑在北宋末年没有被毁,一直延续到了金代晚期?

    不能够啊,史书上不是这么说的!

    好吧,由于笔洗是赵新从十八世纪晚期带回来的,所以时间上就差了两百多年。这一状况让几位专家困惑不已,可牛津大学的鉴定报告已经是全世界最权威的,所以众人最后判断也许是存放地点有什么问题,影响了瓷器对外界微量元素的吸收。

    经过两天激烈的讨论,专家们最终达成一致,这件笔洗就是宋代的传世汝窑。

    消息一出,整个文物圈轰动,各家媒体纷纷报道。还不等拍卖行和赵新签署委托协议,就已经有收藏家找上了门。

    虽然拍卖行方面希望先搞一场声势浩大的宣传预热,然后再登陆秋拍会,可赵新并不同意。

    开什么玩笑,这可是汝瓷,需要预热吗?需要吗?

    拍卖行的负责人对赵新的坚持很是无奈,最后给出的方案就是来场闭门的小型拍卖会。

    赵新同意了这个方案,不过要求在一周内完成。而在买家的选择上,赵新顽固的在名单上划掉了来自日本和欧美的买家,只选择了中国藏家和几家博物馆。

    一周后,赵新上午收到汇款到账的邮件,立刻就买了一张当天下午飞往悉尼的机票。

    这一天是7月30日,就在两天前,一年一度的“澳大利亚悉尼国际游艇展”开始了。赵新打算去那里买条游艇,这事是他反复考虑的结果。

    其实最实惠的做法是买条二手渔船,三四百吨级的也就三百多万。问题是买渔船除了要有公司,买完了还得办理渔业船舶检验证书、渔业船舶国籍证书和所有权登记证书,还得办捕捞许可证、渔业船网工具指标转移证明等一堆资料,手续繁琐不说,时间上也来不及。

    再有就是渔船的吨位,小的固然两个人就能开,可也装不下多少人,总不能把流民跟沙丁鱼一样塞进冷库里吧?可要买艘大的,比如上千吨级的那种,他和刘胜两个人绝对玩不转。

    之所以要去国外,那是因为赵新是要把船带到另一时空去。而国内人多眼杂,管理严格,渔政部门还会定期检查。到时候一条渔船刚过完户就没了,怎么解释?

    登机后的赵新先是眯了一觉,醒来后还没到吃饭时间,便跟空姐要了杯饮料,打开笔记本电脑,开始翻看游艇展的资料。他走之前给几家公司发了邮件,对方很快就发了产品目录。

    “不好意思啊。冒昧的问一下,您去悉尼是要参观游艇展?”

    “嗯?”赵新茫然转头,就见过道对面的座位上,一名波涛汹涌的眼镜妹正看向自己。

    “你说什么?”赵新没听清,又问了一遍。

    “我是问,你去悉尼是要参观游艇展?”

    “是啊,去看看。你......”

    “自我介绍一下,我是意大利Azimut-Benetti集团亚洲区的销售代表。这是我的名片。”眼镜妹从随身带的小包里翻出一张名片,递给了赵新。

    “您要想买游艇,到了可以联系我,有折扣。”

    赵新接过名片,这才知道眼镜妹的名字叫顾曦。

    买不买两说着,咱俩先聊聊吧。十几个小时的飞机,能有个美女在身边陪聊,还是不错的。于是赵新合上笔记本,迅速进入了耍贫嘴模式。

    “北京人?”

    “上海人。不过一直在北京工作。”

    “哦,我说的呢。北京话说的不错,有向片儿汤话发展的潜力。”

    “呵呵,您是老北京吧?”

    “哎,提个意见。”

    “什么?”

    “别总您您的,听着忒生分。”

    “呵呵,您,你说话真逗。”

    “你是早上出生的?”

    “你怎么知道?”顾曦很是惊讶,镜片后的大眼睛扑灵扑灵的,赵新心里也扑灵扑灵的飞出一只大鸽子。

    “《诗经》上说,晨曦微现,笑靥君颜。曦就是指太阳嘛。”

    “呀!你说对了,我爸爸就是翻到《诗经》里的这句给我起的名字。你读的书挺多啊!”

    “......”

    有了美女相伴,十几个小时的航程也就变得没那么漫长。

    虽然赵新也算是谈判场上的老手,一肚子花花肠子,可他对游艇这种玩具真是一窍不通,装都装不出来,所以他只能跟顾曦请教。而对顾曦来说,从跟赵新的闲谈中,也基本得到了自己想要的讯息,知道了对方的需求,于是变的愈发热情。

    高富帅什么的太遥远,这种大客户绝对不能放过。

    等飞机落地,两人便互相加了微信和WhatsApp,还留了电话。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