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四十五章 各有各的心思 (第2/2页)
署衙门。等到了十月份,行署官员则坐船回三姓城,此地无人值守。 截止乾隆四十八年,三姓都统衙门所辖赫哲、费雅喀共编二千二百五十户,其中赫哲族一千二百七十七户,费雅喀九百七十三户。不包括奇勒尔、赛马尔等氏族。 清廷要求每户每年必须进贡一张上好貂皮,以换取乌绫(就是缎子、白布、针头线脑之类),并对来木城缴贡的各姓每人发放一份粮米;其余的貂皮可以在赏乌林期间在行署衙门外的交易市场上售卖。除此期间,禁止私下交易貂皮等物资,而且严禁汉人出关来此收取皮货。 清廷规定,如该户、该村或是该姓本年没有缴纳,则要在下一年补缴;如不补缴,则取消其乌林定额。 不要看就是一些缎子和白布以及类似出差补贴的粮米,这些都是可以让原住民换取钱粮烟酒陶铁等物,是他们获取生活物资的重要来源。) “哦?”雅尔哈此时听瑟尔丹这么说,不由紧缩眉头,满脸的疑问。 “不说别的,就你老婆身上那件棉袍,我从未在德楞恩见过有人穿的。还有你这矮靴……”瑟尔丹拿烟袋锅一指雅尔哈脚上的那双鞋。“我也从没见过哪个费雅喀人穿过。鱼皮靴子我倒是见过不少。” 雅尔哈听到瑟尔丹这么说,心中迷惑大增,随即道:“瑟尔丹大哥,那你下次跟我一同去看看,你见识多。” “行。不过这事……”瑟尔丹点了点头继续说道:“这事你先不要声张,到底怎么样,那也得看完了再说。” 雅尔哈点了点头。 “额鲁,这话你也不要到处乱说。”瑟尔丹看着自己的儿子,严肃的说道。 “阿玛,雅尔哈大叔,你们放心,我才不会去乱嚼这些耳根子。” 瑟尔丹点了点头,随即问雅尔哈道:“你打算哪天动身?” “大后天。”雅尔哈说道。 …… 另一时空中,欧洲大陆上某个安静的啤酒馆里。赵新进门后点了一杯啤酒,之后又向酒保询问了卫生间的位置。 赵新来到卫生间后,假装小便,静静的听了一会。感觉这里没有人后,他进了一个隔断,锁好门,抬头四处观察了一下。 几分钟后,经过仔细观察,赵新发现这里并没有摄像头。便从玉佩中取出了一把SIGP226,装上了消音器,上好弹匣。 然后,他将手枪放在马桶水箱盖上;又拿出一个特制枪套。这种枪套是专为加装消音器的手枪所设计的。赵新将枪套绑在了大腿外上侧的位置。然后,他便将手枪放进特制枪套。 赵新今天穿的是一件大号长款冬季羽绒大衣,这是他下飞机后,在机场的商店里特意买的。为的就是能遮挡住膝盖以上部位。 一切都准备好后,赵新洗了手回到了座位上。 啤酒已经上了,赵新轻抿了一口,静静的等待Daniel的到来。 还有五天就是这个时空的除夕了。而赵新之所以在不久前来过一次欧洲后又回到这里,源于三天前晚上的一通电话。 那天在晚上和程文通过电话后,赵新突然记起了大洋彼岸的包哥,好久没有联系了。 虽说人家当初是收费培训,可程文在人家里住了那么久,添了不少麻烦。既然想到了,那就提前拜个早年,表示感谢一下才行。 当时电话接通后,两人先客气了一会。包哥便提到程文,说可惜了,当初他水平进步的很快,成绩也很好。可惜回国后就没机会了,时间过了这么久肯定生疏。 赵新说没事,反正就是让程文在离婚后换个环境调整一下,要不他在国内也是无事可做。而且自己就这一个表弟,跟亲弟弟一样。 包哥则笑着打趣说大款看待问题的方式就是不一样啊。 赵新随即又请教了一下子弹复装的问题。包哥说这个很容易,大洋彼岸的很多人都是在家里自己复装的,只要买台压装机,再购买不同的压模就可以。基本上每套压模都有四个不同的模具,比如用来去掉底火的、装底火的、装火药的、最后是装弹头的。 除了这些以外,当然底火添加装置,弹壳清洗抛光器,一个精密的天平、高精度的游标卡尺也是需要的。 包哥又讲到压装机也分好几种,有一次装一个的,也有五个的,最多可以一次装七个。价格都不贵。像那种一次复装七个的,也才1000块冒头而已。 不过如果你要是装填高精度的特种弹,那么最好就买一次装一个的,虽然速度慢,但是可以保证精度。 包哥说的很仔细,一直说了半个多小时。赵新听完连连表示感谢,说下次去一定要请包哥全家吃个饭,上次匆匆离开是因为自己在国内家里有事。 冷不丁的,包哥突然问赵新:“你上次是不是托李伟找过人?” 赵新心里咯噔一下,好一会都说不出话来。 过了一会,赵新试探着问道:“怎么了?” “有一部分就是从我这边走的货,你说我能不知道?” 我地mama!!!敢情这位是.......深藏不露啊。 电话里的包哥嘿嘿笑了几声:“老弟,不得不说,你的渠道真是很厉害,我查了很久,一直都搞不清楚你是怎么运走的。有机会坐下来聊聊?” 赵新还是没说话,冷汗从额头开始冒出。 他想马上扔了电话,夺门而出,杀奔机场,立刻上飞机,然后呆在十八世纪再也不回来。 电话里的包哥用十分轻松的语气说道:“老弟,再想买什么直接找我就好了。我这儿更便宜,种类也多。” 赵新壮起胆子,心想,大不了老子明天一早就飞去北边,几年后再回来。 可转念一想,万一这要是个机会呢? 矛盾啊…… 犹豫了十几秒,他迅速点了下通话静音,连续深呼吸了几下。然后关掉静音,试探着说道:“包哥,有眼不识泰山,别见怪。” “没关系。我理解。” “您说的对,找机会咱们面谈。” “OK。没问题,我到时候等你电话。”说完就把电话挂了。 放下电话,赵新顿时汗出如浆。之后,一夜未眠。 次日凌晨,赵新就Daniel给发了一封邮件,邮件内说明这一次的交易他需要面谈,赵新提议双方改在欧洲某国会面,他特么再也不想去大洋彼岸了。 邮件发出后,不到一分钟就收到了回复,Daniel欣然同意,并提供了某个城市里一家啤酒馆的地址。 清晨六点,赵新出门打车直接奔赴机场,买了最快起飞的一个航班机票。 十几个小时之后,他就已经走进了Daniel说的那家啤酒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