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那些年_第一百二十三章 孤注一掷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二十三章 孤注一掷 (第3/5页)

,简直是吃了熊心豹子胆,看来不给你点颜色瞧瞧,你是不知道什么叫王法!”

    看到这么多的刑具,申宗古当时就吓傻了,腿肚子抖得如筛糠。这时有当差的过来,提醒申宗古,你只要告诉我,这不是你的意思,是有人托你办的,纯属为了栽赃陷害寇凖和安王,这不就完了吗。

    申宗古也确实是个软骨头,还没上刑,就招了。“确实有人给我银子,让我这么办的。”

    毕士安正在一旁打盹,当差的过来通报。毕士安道:“行了,让犯人签字画押,审讯到此结束。”毕士安在官场沉浮多年,他明白,深挖下去,牵扯太多,也太血腥,那会让寇凖陷入更深的泥潭,对朝廷来说也是一大损失。在天灾和外患面前,稳定压倒一切。

    第二天,一纸报告递到御前。毕士安奏报:“勾结谋反实属污蔑,申宗古当堂认罪,自己就是个替人出头的椽子,为了银子,栽赃陷害,证据确凿,事实清楚,臣已经把他砍了。”

    真宗也不想让自己的五弟死后背上谋反的罪名,更何况朝廷现在也需依仗寇凖这样的一位铁腕的宰相,重振朝纲,固国兴邦。

    真宗道:“如此小人,砍了也罢。”

    申宗古被斩首,谋反的罪名不成立,真宗也不再追究,寇凖这才得以安心政务。

    ◆铤而走险

    再说党项羌这边,按照李继迁的嘱托,在沉寂了两个月之后,李德明终于稳固了手中的政权。

    确立了对内保境息民,恢复生产;对外附辽和宋,集中力量向西向北发展,“西掠吐蕃健马,北收回鹘锐兵”的基本国策。

    景德元年三月,李德明遣使至辽朝,上奏其父李继迁的死讯,献上李继迁的遗物,向辽国请求册封。与此同时,李德明又派遣牙将王旻奉表东京,表示归降大宋,乞求册封。

    辽圣宗耶律隆绪立即遣使慰问哀悼,七月,封李德明为西平王。

    得知李继迁死讯,真宗大大地松了一口气,赐给王旻锦袍、银带等物,并派遣侍禁夏居厚带上诏书前去颁诏,确认李德明的继承人地位。

    没了李继迁的牵制,辽国的边防压力陡然大增。宋人心心所念的就是被石敬瑭送给大辽的燕云十六州,大辽稍有不慎,就会被宋军钻了空子,丢城失寨,后果不堪设想。

    辽国的地盘要比宋朝要大得多,东到大海,西至阿尔泰山,北到额尔古纳河,南至长城口。

    从社会制度上来讲,大宋奉行的是封建社会制度,而辽国和他的周边诸国,还处于奴隶制,或是从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阶段。社会制度的不同,价值观和认知的落差也会相差十万八千里,野蛮和占有欲,更是奴隶制的特点。

    还在奴隶社会混的这帮政权,翻脸比翻书还快,为了彼此利益,是不会吝啬刀兵的。辽国因此三面受敌,时时面临着战争的威胁。东面有高丽,西北有室韦、党项、吐谷浑、阻卜等。这些小国,就像疥癣一样,你打了他,他就来进贡,你稍微马虎大意,他又来找存在感。

    萧太后和辽圣宗这娘俩为这事十分头疼,打又腾不出手来,因为南面的宋朝太过强大,不打心里又难过,如芒在背,如鲠在喉,总想着去之而后快。

    景德元年,大宋国内地震频发,萧太后和辽圣宗这娘俩一商量,决定趁宋朝忙于抗灾救灾之际,出兵伐宋。这一回,一定要打疼打残宋人,让其从此不敢北顾,自己才可以抽身东伐西征,开疆拓土,保家护国。

    **月间,辽军就曾不断深入宋境,小掠即退。《宋史》载:“契丹内寇,纵游骑掠深、祁间,小不利辄引去,徜徉无斗意。”虽是小掠,也是试探,看看宋人的反应。

    寇凖早已看出辽军的用意,对真宗道:“辽军徘徊而无斗志,这是狃我也,想瞒天过海,使我方习以为常而放松戒备。朝廷应该抓紧训练军队任命将领,选择精锐之师据守要害,防备敌人来攻。”

    辽国实行的是全民皆兵制度,“凡民年十五以上,五十以下,隶兵籍。”为了此次出兵,大辽在全国征集了二十万大军。萧太后做了两手准备,打得赢,就直取开封,灭亡大宋;如果打不赢,就想办法议和,两国从此放下刀枪,共谋发展大计。

    景德元年闰九月,在这个霜雪满地,寒风萧瑟的时节,大辽国萧太后带着自己的老情人韩德让,和辽圣宗耶律隆绪一起,打着收复瓦桥关失地的口号,亲率二十万大军,从幽州出发,浩浩荡荡,杀入宋境。

    ◆商议亲征

    早在九月初,真宗就得到辽军将要南下的战报。十六日,真宗召开宰辅集团高层会议,参会人员有宰相毕士安、寇凖、参知政事王钦若、签书枢密院事陈尧叟、枢密使王继英等。

    真宗道:“累得边奏,契丹已谋南侵,国家重兵,多在河北,敌不可狃,朕当亲征决胜,卿等议何时进发?”

    皇帝提出准备亲征抗敌,毕士安心中不免为真宗捏一把汗,抢先奏道:“陛下已命将士出师,委任责成就行了。如果一定要亲征,车驾最适合驻跸的地方就是澶渊。然而澶渊外城城池太小,聚集大批兵力,恐怕很难。况且现在离冬季时间还长,亲征之事,还需从长计议。”

    寇凖道:“大兵在外,须劳圣驾暂幸澶渊,亲征时间,不能拖延,应速做决断。”

    枢密使王继英也是真宗的潜邸旧臣,此人处事“小心慎靖,以勤敏称”,上倚赖之”,真宗的心思,他比在座的各位都懂,站出来说道:“禁卫重兵,多在河北,亲征可以壮兵威,遇敌情可灵活调整策略。然不能越过澶州,何时出发,尤宜缓缓图之。”

    皇帝亲征,何时出发,毕士安和王继英都认为不应该cao之过急,应该徐徐图之,当下最主要的是要做好御敌准备。

    真宗立即下诏,令永清节度使周莹代王显为天雄军都部署,知军府事,命王显回归本镇;命河北诸路兵马,做好御敌准备;又出银三十万两给河北转运使,命其筹备军粮。

    得到诏令,河北三路都部署王超,立即引大军屯驻在唐河一线,树立起营栅以备辽寇入侵。河东地区广锐军增援河北,赶赴镇州集结待命,并于八月调至定州。

    真宗命魏能、杨延昭、张凝、田敏各率一支骑兵,机动作战,牵制辽军。这是真宗设置的四支奇兵,出其不意,攻其无备,最大程度地杀伤敌人。王超请求将这四将全都归他统辖,编在他的麾下,真宗当然不答应了。诏令魏、杨、张、田四将,不受王超节制。

    ◆处处碰壁

    辽军兵分三路,一路以统军使兰陵郡王萧挞凛为先锋,向大宋的威虏军挺进;一路以奚族六部大王萧观音奴为先锋,向大宋的顺安军杀来;萧太后和辽圣宗带领主力,在后面压阵。

    没有了于越耶律休哥的大辽,更像是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