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一十二章 五路伐夏 (第2/5页)
光嗣就带人冲进来,二话没说将李继捧拿下,幽闭于别室,等候李继隆发落。 李继捧做梦也没想到,自己刚挣脱罗网,又落入牢笼。 清晨,赵光嗣大开城门,迎接国舅爷李继隆和官军进城,并将李继捧押到府衙堂下。李继隆大骂李继捧为白眼狼,命人将他打入木笼囚车,押往京师。 官军还没到,李继迁就带着缴获李继捧的辎重,遁走漠北,无影无踪。 李继迁出卖了李继捧,这回又要做回好人,派人送上良马,替李继捧向太宗求情,请求赦免其死罪。“遣牙校以良马来贡,且谢过,又上表待罪,因言违叛事出保忠,愿赦勿诛。” 李继捧至京师,白衫纱帽,待罪崇政殿廷。太宗诘责数四,李继捧不能对,叩头连称“死罪”,太宗火也发了,怒气渐消,遂免其死罪,“诏释之”。 贬李继捧为右千牛卫上将军,赐了个爵位叫“宥罪侯”,在京师划一处宅院让他居住,其实就和软禁差不多。并赐冠带、器币,同时赐其母金银器以抚之。 夏州城,别名统万城。 东晋十六国时期,公元407年,匈奴族铁弗部的赫连勃勃在鄂尔多斯建立大夏国,史称胡夏。 公元413年,赫连勃勃以叱干阿利为将作大匠,发岭北夷夏十万人于朔方水北,黑水之南营建都城。 赫连勃勃道:“朕方统一天下,君临万邦,可以‘统万’为名。”以此城之坚固,维持万年之统治。 统万城是在西汉奢延城基础上建造起来的,采用蒸土筑城,赫连勃勃生性残暴,若城墙能被锥入一寸,即杀死建造者并将其填入墙内。赫连勃勃就是要打造一座铜墙铁壁,万仞高墙。 耗时六年,凝聚了无数工匠是血泪,统万城于公元418年方得竣工。 赫连勃勃命秘书监胡义周执作赞文道:“高隅隐日,崇墉际云,石郭天池,周绵千里……华林灵沼,重台秘室,通房连阁,驰道苑园。” 然而,如此坚城壁垒,也没有保住大夏国的万年基业,仅仅九年后,公元427年,北魏道武帝拓跋珪的大军就攻克统万城。 四年后,公元431年,魏灭大夏。公元433年,魏置统万镇,因其地水草丰美,用为牧地。 公元487年,北魏孝文帝太和十一年,置夏州,以统万城为夏州治所。据《水经注》载,此时的统万城“雉堞虽久,崇墉若新”,说明该城建造之牢固。 从此,统万城这个名字被夏州城所取代,到太宗赵光义时期,统万城已经接近六百年。历经沧桑,依然是陕北最重要的战略要塞。 夏州城是曾经的大夏国国都,又是英雄的统万城,也是党项人心中神圣的家园。李继迁之所以对夏州城这么耿耿于怀,总要据为己有,因为,他是大辽封的“夏国王”,占据夏州城,他才是实至名归的王。 夏州成了宋与党项争夺的焦点,这场拉锯战,没完没了。 淳化五年,夏州城再一次回到宋军手中。 夏州深在沙漠,常为jianian雄窃据,为打击李继迁,赵光义决定实施两步棋,首先下诏削去给李继迁的赐名赵保吉,复为李继迁。同时,为彻底摧毁党项人的梦想,太宗“欲隳其城”,想焚毁夏州城。 宰相吕蒙正道:“自赫连筑城以来,世为关右之患,若遂废之,万世利也。” 太宗下诏,将夏州之民,全部迁徙到绥、宥等州,官府重新分配土地,发放迁移安置补助。听闻有这么好的事,银州、夏州又有生户八千帐族全都离开李继迁,投靠宋廷。 移民安置完毕,赵光义放出大招,使出自己惨绝人寰的排山倒海绝技,诏令李继隆,彻底毁掉夏州城。 这次的毁城,比起太原城来,是完完全全、彻彻底底、一丝不留的毁灭,而且是毁掉之后,永不复建。 从此,世间再无夏州城。统万大夏之城,永远深埋在历史的尘埃里。 宋军在夏州城放起大火,这座六百年的古城,转眼间化为齑粉,李继迁这才感觉事态的严重性。宋太宗赵光义这回是要来真格的了,再不妥协,说些好话,唱点赞歌,服个软,剩余四州之地,恐怕也难保。不久之后,自己在西北再无立身之地。 李继迁赶紧派自己的弟弟李廷信再次入京进贡,向 宋请罪。 太宗派太监张崇贵赐给李继迁器币、茶叶、衣服等物,并持诏晓谕李继迁道:“既除手足之亲,已失辅车之势。”你好自为之吧。 李继迁见诏,心生惶惧,他不知道太宗葫芦里卖的究竟是什么药,更害怕太宗对他秋后算账。急火火地再派自己的军师,左都押衙张浦和牙将李光祚,带着一大群橐驼、良马,再次以进贡为名,出使宋廷。向太宗当面谢罪,顺便窥探赵光义的真实用意。 三国时,刘备派军师诸葛亮出使江东,诸葛亮舌战群儒,一人单挑东吴张昭、虞翻、步骘、薛综、陆绩、严畯、程德枢等七大名儒,以其滔滔辩才使对手一个个皆成“口”下败将,最终说服了孙权,促成孙、刘联合抗曹的大业。 李继迁也想着张浦能像诸葛亮一样,随机应变,同大宋群儒展开舌战,搞定大宋文武百官和他们的皇帝赵光义,为党项赢回五州之地。 ◆扣留张浦 至道元年正月二十七日,张浦以良马、橐驼入贡。太宗久闻张浦的名号,知道他是李继迁的心腹谋士,是能代表李继迁说话的人,就想先给这些党项人一点下马威。 《宋史》载,“太宗令卫士翘关、超乘、引强、夺槊于后园,俾浦等观,且令兵士皆拓两石弓。”太宗令大力士、身手敏捷的士兵引缰夺槊于后园,让张浦等人观看,且令兵士皆拉两石弓。 张浦见宋朝力士都能拉开两石弓,还绰绰有余,心中吃了一惊。 太宗笑着问张浦道:“汝观我朝卫士,艺力如何?” 张浦道:“统是矫矫虎臣。” 太宗又道:“羌人敢敌否?” 张浦道:“羌部弓弱矢短,但见此长大,人则已遁矣,况敢敌乎!”一上来,张浦就先向太宗示弱,我们党项人不行,我们的弓没有这么强,箭杆也短,若见此强弓长箭,人早就跑得没影了,哪里还敢跟朝廷为敌! 实际上,张浦说的是奉承话,党项人以军马为国,凡年六十以下、十五以上,皆自备弓矢甲胄,几乎人人能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