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百九十三章、歌声飘在紫禁城 (第2/2页)
”辜汤生兴致颇高,接过任公的话来,补充道。 “汤生,不错,不错!这才是盛唐,应是大气象!”任公在心中细细品位道。 像任公和辜汤生,这种顶尖的学界大拿,俩人在评头论足,国人倒还能理解,就是苦了在场的翻译,这要是按照原有的意思直译,就是相当于在吹牛! 况且这还是任公和辜汤生没有放开了说的缘故,真要敞开了讲,单是俩人就能硬生生的给你口述一部科幻小说出来。 启瑞和黎黄陂撇去正见不同,以前俩人在袁老大手下同事一场,私下交情还是不错的,而且当初黎黄陂能上任一把手,未免没有启瑞在后面推一把的缘故。 今天俩人坐在首排位置,光是聊天就有了不少次,在外人的眼里,这是大当家和二当家和好的征兆,实际上,和好个毛,两人就纯粹当做出来散心闲聊。 黎黄陂和启瑞又聊了几句后,朝着教育部范总长招了手,着重说道: “像今天这类传统文化,要好好发扬,不能落寞了!” 启瑞接着说道: “我看不光我们自己喜欢,洋人们也很喜欢,说明还是很有特点的,你们教育部要斟酌一下!” “嗯!我回去后,会好好合计一下!”范总长点头说道。 等台上霓裳羽衣余波散去,汤皖站起身来,对着有些羞涩的迅哥儿,喊道: “豫才,该我们了!” “诶....”迅哥儿拗不过,干喘着粗气,站起身来,随着汤皖一起走向台上。 半路钱玄加入了其中,三兄弟一起浩浩汤汤的往台上一站,汤皖居中,迅哥儿居左手位,一脸兴奋的巨右手位。 “刚刚的中秋大戏好看么?”汤皖问道。 “好!” “好看!!” ...... “在送一次掌声给他们!”汤皖带头,鼓掌道。 “啪啪啪啪......” 待掌声停止后,汤皖继续说道: “中秋佳节,少不了与家人团聚,但是诸君都是忙碌人士,不乏为生计而每日奔波于其中,诸君中更有天南海北者,聚于此,系家人于薄薄纸张啊。” “中秋虽已过数日,但是明月依旧高悬于天穹,诸君或许脚踩的非同一片大地,但是头顶皆是同一轮明月。” “苏子曰: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寄相思于明月,托明月送问候至万里之遥。” “于此情此景,我便携好友二人,当为诸君纵歌一首,为此次典礼画上一个圆满的结点。” 来宾们听到汤皖说要以一首歌来作结尾,纷纷都竖起了耳朵,擦亮了眼睛,一副兴致勃勃的样子。 汤皖转过头,朝着后面的帷幕,点了点头,片刻之后,就听见了缓缓的竹笛声响起,停止之后,汤皖等三人开始唱到: 一条大河波浪宽 风吹稻花香两岸 我家就在岸上住 听惯了艄公的号子 看惯了船上的白帆 ...... 这首歌,汤皖第一次接触到,是通过小学语文课文《谁是最可爱的人》,从那时候,就一直记在的心里。 然而,此刻却是被汤皖赋予了另外一种含义,是对同一片大地,同一轮明月,却不是同一片时空的故国的思念、家乡的思念以及家人的思念。 汤皖也是人,也是一个活生生的人,一个有血有rou的人,在这个举目无亲,到处吃人的地方,谁又能知道他隐藏在心底的秘密呢? 钱玄唱的热血,汤皖唱的动情,迅哥儿唱的内敛,三种截然不同的唱法混在一起,再加上全场渐起的大合唱。 在这个时空里,一首别有滋味的《我的祖国》,就这么悄然而生,歌声也越来越嘹亮,所有的华夏人都渐渐站起了身子,他们已经感受到了歌曲中的力量。 这是老外所不能理解的力量,但是没有关系,嘹亮的歌声还在继续,向四周散去,跨过了太和门,飘向了午门。 菊长听到了歌声,停下了脚步,看向太和殿方向,怔怔的出神,然后又低着头,轻声骂道: “日踏马的,真是矫情....一条大河波浪宽......” 这场典礼在歌声中结束了,但是《我的祖国》高高的飘荡在1916年的紫禁城,已经成为了经典的一幕,依旧值得百年后的人们津津乐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