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8章 大衣 (第2/2页)
建立的一个动作捕捉工作室,也是为这个项目准备的,让陆启可以有空去看看,学习学习。 如果要用,可以成本价,保证是国内目前最顶尖的。 陆启这才知道原来擎火在府南也有分公司,不过主要是美术资源内包为主。 其实不少大公司也都如此,主要原因嘛,还是府南软件园政策不错,西南地区人力资源也便宜。 …… …… 当然最重要的,还是给家里的电话。 三个月前陆启刚靠着之前攒下来的钱给母亲补缴了社保,现在看来似乎是用不着了。 赵淑兰已经到了退休年龄,其实这社保的意义更多是让她有更坚定的意念,哪怕每个月也就一千多块钱,标准的小城镇妇女,不会在这个事情上吃亏的,会想着好好活着,要多领好多年。 从11年的暑假赵淑兰突然查出肝硬化,寻医问药,到后来病情稳定,陆启努力着没有让这个小家分崩离析。 他是家里唯一的男人啊。 这两年多唯一让他稍能心安的是,母亲一直保持着良好的心态,定期的体检报告也显示各项指标趋于稳定。 如今也算苦尽甘来。 电话里陆启告诉母亲,说自己第一个项目赚钱了,给你打电话是报喜来了。 赵淑兰天然的母爱滤镜下本就觉得陆启天纵英才,出众拔群,大学能考国家重点,做生意自然也能赚钱,意料之中。 就连楼上建国初中毕业都能做点儿小生意,小日子过得红火,何况自己儿子呢。 笑着说那就好,那就好。 又问赚了多少啊,心里想的是就建国那小超市一个月能赚八九千,自己儿子再怎么也有两三万吧,不然没天理。 陆启说妈你先做好心理准备啊,真得准备好。 亲妈的心理素质他知道,吓不着的,不过还是先打个预防针妥当些。 赵淑兰一愣,把心理预期往上又拔了拔,轻声问十万? 陆启说还得再往上提一提,多提一点儿。 赵淑兰努力发挥着自己的想象力,又问,二十万? 算了,这样十万十万地往上加也不知道要猜到猴年马月去了。 陆启直接说,一千多万。 赵淑兰又反复确认了好几次,终于确定陆启非常明确肯定的那个数字。 然后电话那头沉默了。 不多久,陆启听见电话那头的抽泣声。 陆启叹气说,妈我给你买栋房子啊,就在府南。 赵淑兰边哭边嗯嗯。 陆启又说,请个佣人来照顾你,做饭煮菜打扫卫生。 赵淑兰还是嗯嗯。 陆启又问,你想买点儿啥,跟我说嘛,啥都能买的。 赵淑兰好半天后,说出了一句,貂皮大衣。 陆启眼眶忽然也有些湿润了起来。 老一辈人,像她母亲这样的小城镇长大的人,貂皮大衣是她们年轻时候对大城市人的一种向往。 五十岁了,她没有出过省,没坐过飞机和高铁,没用过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没有值钱的家当。 一个银镯子拿牙膏擦了又擦,也就几百块钱的东西视作珍宝。 这辈子就穿过一件皮衣,猪皮的,穿了十来年。 时常说以后要干嘛干嘛,大半辈子了却啥都没做过。 下岗后成了全职主妇,然后余生都被这个家庭捆绑。 父亲去世后,生命中唯一仅有的也只有他这个儿子。 没什么念头了,就剩下看着陆启结婚成家,生儿育女。 可谁又没有过少女时代呢,不曾年轻时候有幻想过自己以后会如何呢。 谁又会出生就注定那双手最后只能用来切菜刷碗呢,注定了一辈子相识的人除了宗族亲戚就是楼上楼下的街坊邻居呢。 陆启一时心里也有些难受,只能点着头,说买。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