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百五十三章 新军开拔 (第3/3页)
身边的人都变得容光焕发,似乎年轻了好几岁,这里面肯定有道理啊。 一年的忙碌,难得的休息,穿越者创建的医院人满为患,都是利用假期的空档前来检查身体的,其中有几十个前宫女,现神兵夫人是真的检查身体,身怀六甲,面临临盆,医院规模经过几次扩建仍然满足不了需求,节假日根本没有休息,主要是古代各种疾病异常的多,从大的鼠疫,天花,伤寒,霍乱,到各种寄生虫病都有,亏了鼠疫天花一类,从穿越者来到这里就严防严控,局部阻止了它们的进一步蔓延,否则的话,连正常工作都无法开展,古人对生理疾病的无知,导致了平均寿命很短,既然现代人来了,必然要做出更大贡献,比如婴儿死亡率的降低,需要破腹产等手段,现代人很难影响古人的结婚生育年龄,只能用现代医疗手段尽力而为来弥补,这样的话增加了很多工作量,再比如生活习性,古人没有勤洗手勤洗澡的习惯,自然脏乱,还有很多东西不洗就生吃,急性反应是中毒,慢性反应是寄生虫病和脏器损坏,明末又是个兵荒马乱的时代,人命如草芥,什么胳膊断了,腿没了,半拉脑袋,齐腰而断的各种残缺外伤到处都是,把所有医护人员吓了个半死,后来加入了大量培训过的古人来协助,才稍微好些,可还是有很多原医护人员强烈要求调离,这哪是医院?分明比动物集中营还令人恶心,临管会没有办法,只得资源倾斜,在原来的基础上又加大力度,建成了更多的初级医院,基本先由古人做第一步接待诊断,然后才轮到现代医疗人员,并规定,穿越者有优先权,作为那些神兵夫人怀孕的前宫女自然获得家属特殊权利,不需要排队就可以进入,也算是古今人之间的微妙区别吧。 古人医生中最出名的莫过于吴有性,吴有性字又可,是明末最出名的传染病专家,因为瘟疫横行,他研究之后在世界上第一个发现空气传播,而后编纂了《瘟疫论》,所创瘟疫疗方“达原饮”一直到现代抗击非典都在使用,现代人一直在寻找他,所谓得来全不费工夫,他早就在孙传庭秦军中做军医,所以很快就被孙传庭发现并转送来天津,对于得天独厚的现代医疗环境医疗器械和手段,作为医者的吴有性自然如鱼得水,既让自己对很多疑问茅塞顿开,又可以学习更深的医学理论,结合实际更多地救人,所以现在他领着一帮古郎中成为了第一层门诊把关的权威,这其中还有李时珍后人李建元等等几十个原太医院郎中,经过初级现代医学培训之后,顶在了门诊最前面,说实话,没有这些半吊子医生挡在那,真要让现代人统管古代那些千奇百怪的病症,估计不出几年,都要被吓出心脏病来,或者直接短寿。所以象孟轲这样的美女总是想着法子出外勤,跟着现代人出海也好,出征也好,无论如何都比呆在这个触目惊心的地方好太多。一听说新军需要现代人压阵,她马上第一个报名,行军打仗,死伤难免,医护人员不可或缺,古今一样。 一开年,未到正月十五,三万多新军就要出征,孔丘几十个现代教官加上一个医疗组,表面上作为新军顾问,其实谁都明白他们拥有无与伦比的权力,这是卢象升等人特意要求的,古人再怎么智商高,理念上仍然和现代有差距,只有现代人压阵,整个新军心理上才更有保证。 新军整齐有序的队列里,有几位典型,王二柱李铁牛是以前的流浪汉,现在都是新军排长,他们最先进入新军训练,咬着牙通过了层层考核,包括扫盲教育,在他们看来,自己这条命就是恩公救下的,再怎么艰苦都不为过,新军训练很苦,但待遇却比地主还高,每天三顿管饱,白米饭加荤腥,对于整个大明百姓一天两顿来说,简直就是贵族待遇,每月还有二两饷银足额发放,一个人参军全家吃饱,所以他们比谁都格外珍惜,训练起来也格外刻苦,很快就因为成绩突出,由班长提升为每月三两银子的排长,手下带着五六十号新兵,这次随卢象升出征锦州,说实话一直盼着这一天呢,如何报答神兵救命之恩?唯有建功立业,一个在步兵营做排长,一个在后勤汽车营任排长,都是新军中的佼佼者。 卢象升孔丘坐在同一辆步战车里,从头顶打开的座舱盖向前望去,两边成四路纵队行进中的新军,绵延四五公里,一眼望不到头,不禁感慨万千,平时看一批一批新军各种科目训练,没有觉得什么,只知道比大明频繁辛苦,当各营所有人马集中的时候,你才能真正感觉到新军的宏伟的气势,没有掉队的,没有无故喧哗的,没有银样镴枪头的,每一个都按照训练时要求在做,连相互之间距离都差不多,这一刻你才能明白神兵卫为何不断招募又不断淘汰,能留下的不说万里挑一,基本都是百里挑一的汉子,这样精锐中的精锐,不动手就是往那一戳,再强悍的敌人也会惧怕三分,别说三万余人,有这样一万人在手,他卢象升就敢直捣黄龙,生擒皇太极。 几乎在同时,陕西周至军营大门洞开,三万新军整齐有序,鱼贯而出,一身戎装的襄阳伯孙传庭和平西伯金子荣站在东风猛士之上,在两旁陕西官员和百姓的注目礼下,率领新军向东开进,最引人瞩目的是里面还有上千人的女兵营,营长美丽动人英姿飒爽,分明就是李岩的妻子红娘子,而身为团长的李岩此刻正坐在装甲车内,指挥着三千人的大团,夫妻两人现在都是新军中坚,这次要去面对的是凶狠的建奴,不再是以前泥腿子之间相互内斗,近两年的刻苦训练,已经把一个文弱书生锻炼成了棱角分明,眼光镇定的军队指挥官,当然李岩夫妻的成长,是神兵卫刻意为之,收复辽东只是开胃菜,以后面对北方罗刹,西洋强盗,需要这样一大批有勇有谋的古人,现代人更多的是搞好后勤建设之类,大批训练有数的古人才是正面迎敌的主力军,象李岩夫妻,或许以后还有更多原义军将领,大部分都会被派遣到海外,去为中华民族打下更大的地盘。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