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六十五章 甜蜜的生活(求订阅) (第3/3页)
两天过去了,很多老百姓依旧沉浸在喝上甘甜的西湖水的喜悦之中。 在这两天,几座大型蓄水池边,每时每刻都围着很多杭州百姓,在看着池中那一汪碧水,看不够似得! 事实上,这些蓄水池边的景色也确实不错。 这六座蓄水池所在的地方都绿树成荫,风景秀丽,原本就值得一逛。 有了这六座蓄水池,这些地方的风景就更好看了。 就在人们观景的同时,不断有附近的百姓拎着木桶过来,从水池里打起一桶清水,然后拎回家去。 聚拢在井边的那些百姓,则热火朝天地讨论着。 “听说了吗,公子准备在这些蓄水池四周建造一些亭台楼阁,供大家歇脚休憩,并保护这些蓄水池!” “为了让咱们吃上好水,公子真是什么都考虑到了,这份恩情实在太重了!” 说着,很多人的眼眶就已湿润。 就在此时,远处突然有人激动地高声喊道: “快看,公子从外地回来了!” 随着这个喊声,所有人都转头看了过去。 下一刻,人们就看到。 离开杭州已近二十天的医公子,带着一众手下和随从,正牵着马缓缓向这边走来。 他们每个人都风尘仆仆,显然赶了很长的一段路。 看到李医的一刹那,那些正在路上行走的杭州百姓,纷纷跪了下来,一个个激动不已地磕头谢恩。 “见过公子,感谢公子给大家带来的西湖水” 李医连忙上前几步,将那些跪在地上的百姓一一扶了起来。 “大家快快请起,这都是我应该做的事情,当不得如此大礼” “再者说了,我就是提出方案和出资,真正出力将西湖水引进杭州的,还是杭州百姓自己!” 一位六十多岁的老者却摇了摇头,哽咽着说道: “杭州城建成已几百年,城中绝大多数百姓却一直吃着苦咸水” “过去的几百年,百姓吃水的问题一直没能解决,大家只能这么将就着” “直到公子来杭州,瞬息之间就解决了这个难题,让大家喝上了甘甜的西湖水” “杭州百姓没有为此花一文钱,甚至还赚了不少工钱,每天都吃得饱饱的!” “如此功绩,多重的礼公子都受得,否则就是杭州人没良心了!” 说着,这位老爷子就要再次跪下磕头。 好在李医反应够快,连忙伸手拦住了他。 但是,他却没能拦住其他人。 转眼之间,周围的杭州百姓都已跪了下来,纷纷磕头谢恩。 无奈,李医只能再次拱手施礼,将大家请了起来。 而这,只是个开始。 接下来每往前走一段距离,每一个碰到的杭州百姓,都会给他跪下施礼谢恩。 李医只能一次又一次地将百姓们请起来,然后继续前行。 短短的一段路,他却走了很长时间。 好不容易,他这才来到那座新建好的蓄水池旁。 行至这里,他一边跟蓄水池周围的百姓打招呼,一边观察这座新修砌的蓄水池。 这座蓄水池修建的非常牢固、而且相当规整美观。 蓄水池的四壁和池底,都是用一块块大小不一的花岗岩条石修砌而成,严丝合缝,坚固耐用。 为了防止有人不慎落水,发生意外。 在这个蓄水池的四周,还修建了一圈石制的围栏,水池边缘也修砌了一些台阶,一直延伸到池底。 利用这些台阶,人们不但便于取水,即便不小心落水,也能沿台阶走到岸上来,避免溺亡的事情发生。 为确保水池里的水始终新鲜,蓄水池分别有两个入水口和两个出水口,而且通过沟渠跟西湖和其它蓄水池连接在一起。 如此一来,只要不是大旱之年,蓄水池里的水始终都在流动,都是新鲜和安全的。 再就是蓄水池周边环境,也收拾的非常利落,很是值得一看。 根据李医制定的公约,任何人都不能在蓄水池里洗濯衣物和其它东西,更不能扔各种杂物进去,否则严惩不贷。 为了方便百姓用水,他特意设计了一条水渠,用来让百姓们洗涤衣物等等。 那条水渠通往一条地势较低的河流,所有污水都会流入那条河流,最终流入大海,却不会污染蓄水池,更不会流回西湖。 此外,uu看书他还让人挖了排污沟,专门用来排放生活污水。 等住在蓄水池附近的百姓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就不用担心污染问题了,大家都会用心保护好这里。 对于这座蓄水池的情况,李医很是满意。 紧接着,他从一个前来打水的半大小子手中要来一个水瓢,然后走到水池边,从蓄水池里舀了半瓢水,开始品尝起来。 看到他这个动作,程伯礼和穆逢春他们都准备出声阻止,以防发生意外。 他却轻轻挥了挥手,示意他们不必担心。 随着清凉的西湖水入口,他立刻发出了一阵赞叹。 “没错!这西湖水的确甘冽爽口,还有一股清香!” “今天喝来,尤觉甘甜!” 听到他这番话,现场众人全都笑了起来。 尤其那些杭州百姓,一个个都眼含热泪,感动不已。 品尝完蓄水池中的水之后,李医将水瓢还给了那个激动不已的半大小子。 紧接着,他抱拳拱手对现场众人说道: “各位父老乡亲,这甘冽爽口的西湖水,只是一个开始” “我相信,只要大家努力,日子一定会越过越好,过得比蜜都甜!” “大家各自忙着吧,我得赶回家了!” “家里来了一位长辈,我得立刻赶回去拜见,不敢失礼!” 说完,他就转身离开这里,随即翻身上马,带着程伯礼他们策马而去。 在他身后,所有人都长揖到地,高呼公子慢走,恭送他离开! 与此同时,这些杭州百姓也在暗自猜测! 医公子的这位长辈,究竟是谁?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