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从冷宫起步的嫡皇孙_第二十二章半首绝唱(求订阅)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二十二章半首绝唱(求订阅) (第3/3页)

添一份风采”

    “啊!”

    站在一旁伺候的江掌柜,突然惊呼了一声。

    紧接着,这个家伙就露出一脸狂喜之色,美的都快冒鼻涕泡了。

    此时的他,恨不能冲上去抱着学政大人狠狠亲两口,以表达感激之情。

    这正是他过去这段时间一直在想,也一直想做的事情。

    因为之前就向李医求过一副对联,现在他却不好意思再开口,求一首诗词了!

    但谁成想,他不好意思说的话,鄂州学政却帮他说了出来。

    这个家伙的反应飞快,也非常懂得把握机会。

    惊呼声还未落下,他就已长揖到地,恭敬地说道:

    “学政大人所说,也正是草民心里所想”

    “只是草民不敢冒然提出,怕冒犯公子”

    “既然学政大人提出这事,草民想恳求公子,为黄鹤楼留下一首诗词”

    非但学政和江掌柜,其余那些鄂州官员和文人士子也纷纷拱手施礼,请求李医为黄鹤楼创作一首诗词。

    李医看了看这些家伙,无奈地点了点头。

    “诸位,要说现在真不是个创作诗词的好时候”

    “没想到鄂州居然如此冷,而且这种湿冷更加难挨”

    “我现在想的,就是赶紧去客栈,抱着暖炉暖和一下”

    “哈哈哈”

    现场响起一片笑声,大家全都笑了起来。

    待笑声稍落,鄂州刺史方才点头说道:

    “鄂州的冬天确实很冷,而且不同于长安冬天的寒冷,是一种湿冷”

    “这种湿冷的确很难挨,公子来自长安,自然会有这种感觉”

    李医点了点头,随即接着说道:

    “虽然天气寒冷,但大家既然有此雅兴,我也不好扫了大家的兴”

    “考虑到我短期内也不会再来黄鹤楼,即兴创作一首诗词倒也可以,权当留作纪念!”

    “希望这首诗词能为黄鹤楼增添几分色彩,也希望大家喜欢这首诗词”

    听到这话,现场所有人都喜出望外。

    江掌柜更是如此,笑得嘴叉子都快裂到后脑勺了。

    他立刻让店里伙计去拿笔墨纸砚,然后亲自动手研起了墨。

    现场随即安静了下来,只剩下一阵阵风声。

    大家都紧盯着李医,连眼皮都不舍得眨一下。

    李医走到窗口,看了看窗外的长江,沉吟思考起来。

    思考了片刻,他突然一甩衣袖,然后朗声说道:

    “笔来!”

    话音未落,江掌柜已将毛笔递了过来。

    李医接过毛笔,稍作沉吟,随即来到身旁的墙壁前,笔走龙蛇地开始书写起来。

    书写的同时,他也高声吟诵道: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

    刚吟诵到这里,李医清朗的声音忽地戛然而止。

    那支在墙壁上肆意飞舞的毛笔,也随之停了下来。

    第三句开头的晴川二字,就那么孤零零的独占一列,显得异常扎眼。

    停止吟诵和书写的李医,就像被人施了定身法一般,定在了那面墙壁前。

    “啊!”

    现场响起一片惊呼声,所有人都愣住了。

    刚刚还被这首诗前两句感到震撼不已的大家,此刻却感到非常诧异,不明白发生了什么。

    还没等大家反应过来,李医突然放下毛笔,随即转过身来,看向了大家。

    “就到这里吧!”

    他洒脱地微笑着说道。

    但是,现场其余人却不淡定了。

    “公子为何突然停止?这首七言的前半部堪称千古绝唱,世所罕见”

    “后半部必定也无比精彩,公子为何不将后半部也书写出来?”

    鄂州学政诧异地问道,满眼焦急之色。

    其余人也都一样,都一头雾水。

    如此一首足能传颂千古的杰作,却只听到上半部,下半部却不见踪影。

    这种感觉,就像心脏被小猫挠一般,别提有多难受了!

    李医却表现的很轻松,没事人似得。

    “学政大人,你说的没错,这首七言的上半部确实很好,我也很满意”

    “但对这首七言的下半部,我却不是很满意,认为配不上上半部”

    “既然如此,索性就别把下半部拿出来了,留给别人去创作吧”

    “如果有人能写出更好的下半部,配得上上半部,那就可以写在墙上,将这首《黄鹤楼》补充完整”

    “这不失为一种乐趣,相信能吸引很多文人墨客前来这里,尝试着写完这首《黄鹤楼》”

    话虽这么说,李医心里多少还是有些遗憾。

    这首传颂千古的《黄鹤楼》最后两句,跟现场情况不太符合,不适宜拿出来。

    正因为如此,他才写了前两句,却把后两句留了下来。

    这样其实也好,将来补上后两句的,说不定就是原作者崔颢。

    因为自己的关系,这半首诗必定会传遍天下,甚至比后世更加著名。

    如果崔颢能补上后两句,将这首诗补充完整,或许会改变他的命运也说不定。

    听完李医的解释,大家都愣了一下。

    紧接着,现场就响起一片轻轻的叹气声,大家都感觉有些遗憾。

    与此同时,很多人都开动脑筋,开始思索这首诗的后两句,看能否接上。

    如果自己能将这首千古绝唱补充完整,绝对能好好露一把脸,继而扬名天下。

    但是,任凭他们想破脑袋,也想不出能与上半部匹配的后两句。

    跟其他人不同,江掌柜却高兴的快要手舞足蹈了。

    经过李医的提醒,他瞬间就意识到了这半首诗的巨大价值。

    这半首诗会把全大唐的文人墨客都吸引过来,也会让黄鹤楼名传天下。

    对他而言,这半首《黄鹤楼》的价值,要远远高于整首的价值。

    接下来,大家讨论了一会这半首《黄鹤楼》,李医才带着人离开。

    他们刚一离开,众多文人士子就呼啦啦涌上二楼,开始研究揣摩墙上这半首《黄鹤楼》

    无一例外,他们每个人都想把这首《黄鹤楼》补充完整,写出完美的下半部。

    但是,他们却一无所得。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