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百三十七章 生产技术的革命(求推荐 、求追读) (第1/1页)
随着叮叮当当的一阵敲击,华夏历史上第一把尖头铁锹很快就已问世。 接下来,王贵又开始为这把铁锹淬火、开刃。 做完这些后,他就将这把尖头铁锹递给了李医,然后又依照手中的图纸,去打造新式犁铧了。 接过这把铁锹后,李医故作认真地仔细查看了一番。 然后吩咐一名铁匠铺伙计,去找一根结实的锹把。 紧接着,他就把这个尖头铁锹递给其他铁匠,让他们挨个查看一下。 那些铁匠早已迫不及待,立刻围拢上来,兴致勃勃地开始查看。 看着这个造型怪异的新式农具,铁匠们都有些诧异。 “公子,这看上去像插,但跟插有很大区别,应该怎么使用?主要功能是什么?” 一名铁匠好奇地问道。 随着他这番话,所有人都看向了李医。 “没错,这件新式农具的原形就是插,插在商代就已出现,距今已有上千年历史” “但古代流传至今的插并不好用,用来翻地很费劲” “有鉴于此,我在插的基础上进行了一些改造,创造出了这种新农具” “我将这种新农具称作铁锹,是用来翻地的,稍加改造还可以用于军事” 众多铁匠都点了点头,但还是有点不大明白。 尤其所谓军事用途,他们就更不明白了。 一件农具而已,怎么会跟军事扯上关系呢? 他们哪知道工兵铲的巨大威力,以及多变的用途? 李医之所以这时候把铁锹拿出来,目的之一是为了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但更重要的目的,是为了给大唐军队提供一种犀利的武器和工具,为接下来的一系列灭国之战做准备! 紧接着,又有一位铁匠问道: “公子,这铁锹通体都是用上好的铁料打造,成本可不低” “更重要的是,所消耗的铁料又从哪里来?” 李医看了看这家伙,然后解释道: “我准备搞个以旧换新活动,鼓励农户用旧农具换新农具,收回的旧农具可回炉再炼,打造新农具” “此外,我之前派出去的探矿队伍,不但找到了不少石炭矿,还找到了几座储量丰富的铁矿山” “有了这几座铁矿山,再加上石炭的广泛利用,很快就会炼出大量上等铁料” “所以说,铁料根本不是问题,要多少有多少,你们以后有得忙了!” 话音未落,众多铁匠脸上不约而同地露出一片狂喜之色。 做为铁匠,他们最关心的就是铁矿石和铁料,那是他们赖以生存的最重要生产资料。 现在听说铁矿石应有尽有,能不为之激动吗? 正说话间,去找铁锹把的那个伙计已回来,找来了一根结实的锹把。 在李医的指导下,这把铁锹很快就被组装了起来。 随后,李医亲自拿着铁锹,来到院子里的一处空地,开始示范。 结果自不必问。 他轻轻松松就将铁锹踩进了地里,然后把土翻了过来。 看着他举重若轻的动作,所有人都眼前一亮。 接下来,李医将这把铁锹交给那几名农夫和众多铁匠,让他们挨个体验。 一番体验下来,这片土地顿时被挖的乱七八糟,现场每个人却笑得非常灿烂。 尤其那几名农夫,嘴岔子都快裂到后脑勺了。 体验完毕后,他们就像看到了一件无价之宝,对这把铁锹爱不释手。 “公子,这铁锹太好使了,翻起地来又快又省力,比插好使不知多少倍” “用它翻地,速度甚至不比用犁耕地差多少,真是一件宝贝!” 一名中年汉子激动不已地说道。 其余几名农夫也点了点头,都激动异常。 李医看了看他们,然后轻松地笑着说道: “铁锹是非常不错,但取代不了犁铧的作用” “接下来,你们将看到一种效率更高的新式犁铧” “其耕地效率远远超过原有的耕犁,铁锹就更加不能比了” “这样百姓就能减少一点负担,少付出些汗水,却能耕种更多土地” 几名农夫直接愣住了,满眼激动之色。 紧接着,他们齐刷刷地跪了下来。 “公子仁义,处处为百姓着想,吾等感激不尽” 说着,这几名农夫就一头磕在了地上。 李医想要阻拦,却还是没拦住。 他上前一步,伸手将几名农夫扶了起来。 “农事是我大唐根基,无比重要!” “身为皇族成员,这都是我应该做的事情” 听到这话,几位农夫顿时更感动了。 正当他们要再次施礼,耳边那连绵不绝的打铁声,突然消失了。 身处这座院子里的每一个人,立刻转头看向不远处的那个打铁炉子。 但那边早已被众多铁匠围的水泄不通,根本看不到里面的情况。 “滋啦!” 随着一阵脆响,那边人群中突然冒起一股青烟。 接着又是一阵刺耳的打磨声,持续了一会方才结束。 紧接着,王贵拿着一个造型奇特的犁铧,从人群中走了出来。 看着那个奇形怪状的犁铧,所有人都满头雾水,也充满期待。 三两步之间,王贵已来到近前。 “公子,在下幸不辱命,按图纸打造出了这个犁铧,不知是否符合要求,不知您是否满意?” 李医打量了一下那个新犁铧,满意地点了点头。 “干得非常不错,手艺没得说,对这个新犁铧,我很满意” “它的出现,必将载入史册,将会给大唐农业生产带来天翻地覆的巨大改变!” 听到这么高的评价,所有人都被惊呆了。 尤其王贵,更是激动的浑身颤抖。 他根本就没想过,自己打造的耕犁居然能永载史册,这是多大的荣耀啊! 就在此时,一名农夫突然诧异地问道: “公子,犁铧上方这个向一侧倾斜的铁板是什么?为什么要安装这样一块铁板?” 李医轻声笑了笑,随即解释道: “这叫犁镜,作用是为了便于翻土,节省人力和畜力,提高耕作效率,……” 转眼之间,半个时辰就已过去。 来自东西市铁行的众多铁匠,已相继离开这里,带着任务,准备投入新的生产中去! 几名农夫也准备告辞,带着几件新式农具回家。 就在他们离开之际,李医还不忘叮嘱。 “回家后,不要着急把犁铧装到耕犁上,这几天我正在将作监研究一种新耕犁!” “这种新耕犁一旦问世,将大幅提升耕作效率,届时你们再把新犁铧装到新耕犁上” “大家不必担心购置新耕犁的问题,我会派人协助大家,完成耕犁的升级” “公子仁义,吾等草民感激不尽!” 说着,几名农夫再次长揖到地。 随后,他们就离开了这里,一个个不停擦拭着眼泪。 王贵和一众手下、以及安内侍和程伯明他们,眼眶也早已湿润。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