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返1988_第三十五章 投稿和省里来人了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三十五章 投稿和省里来人了 (第1/2页)

    处在当今时代中的人,很少能感受到变化,刘啸却对此有清晰的感受,毕竟他从那个时代瞬间就跳到了这个时代,巨大的反差让人一时不适应。

    刘啸很喜欢这个时代的单纯,没有那么多的尔虞我诈和阴谋诡计,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家人每天都在一起,一起吃饭、一起聊天、一起看电视,自己待了这么长时间,渐渐开始习惯这样的生活。

    不过刘啸知道,这样的生活很快也要改变了,在无可阻挡的历史大势下,每个人都会改变,也必须改变,不改变就无法生存,不改变就很痛苦。

    就如那位名叫海子的诗人,他的诗充满了理想主义,也充满了对现实主义的绝望,但他改变不了自己的绝望,也不愿意改变,于是选择自我了却一生………。

    新的一周开始,生活还在继续,刘啸像往常一样来到轴承厂,趴在门房里的桌子上,拿出一沓稿纸和一只钢笔,从早上就写了起来。

    赵兵坐在一旁喝着茶水无所事事,不到三十岁的年纪,即便脚有一些残疾,也不影响生活,不过他从来没想过未来,甚至觉得现在的生活很好,起码不用像车间工人那样天天弄的灰头土脸。

    “刘啸,你写什么呢?”

    赵兵询问。

    “写一篇文章。”

    “什么文章?”

    “是关于通货膨胀的文章。”

    “什么叫通货膨胀?”

    “就是去年你花一块钱买一斤rou,今年却要花两块钱,这就是通货膨胀。”

    刘啸简单的解释了一下。

    赵兵听了似懂非懂道。

    “嗯,没错,今年的rou的确比去年贵,我一个月工资四十多块钱都不够我吃饭的。”

    “赵叔叔,你现在还不到三十岁,应该趁着年轻学些东西,毕竟………毕竟以后的社会需要知识。”

    赵兵咧着嘴笑了笑。

    “我都二十八岁了,还学什么,不像刘啸你,以后是大学生,赵叔叔我以后有口饭吃就行了。”

    刘啸微微摇了摇头不再说什么了。

    吃饭?如果没有什么一技之长,等到几年后,北方大量企业破产,那时还真的不容易吃饭。

    自己的老叔、二叔和三叔在这一时期都失去工作,好在他们有一技之长,三叔和老叔电气方面还懂一些,当起了电工。

    二叔差一些,不过他有些口才,自己找了一份保险公司的工作,也算是能够温饱吧。

    至于说赵兵这样的人,吃饭可能没什么问题,毕竟国家有最低保障,但恐怕也仅仅是能吃口饭吧。

    刘啸低下头接着写他那份分析报告。

    整整一个上午,一篇五千多字的文章写完,题目叫做《论我国现阶段通货膨胀问题的分析》。

    这篇文章,第一部分以五十年代时期开头,分析了计划经济的由来,同时对国民产生的影响。

    第二部分写当前时代下计划经济出现的问题和人们对物质需求的矛盾。

    第三部分则是如何使用市场经济来适应当前形势。

    第三部分是重点,刘啸做了具体的阐述,特别指出了应该制定一个适合自己的市场经济体系,不应该全面照搬西方的市场经济体系,如此所谓的价格闯关和休克疗法。

    而自己的市场经济体系是什么?核心在于大量引入外资扩大生产,同时调整政策,放款私人企业进入的门槛。

    最后,刘啸在文章中指出:西方的经济体系并是完全适应国家的市场,一味照搬会对国家造成伤害,轻者影响到物价平衡,让老百姓受伤,重者会对国家的经济造成伤害,所以国家必须要建立一个能够适应自身的金融体系。

    写完这篇文章,刘啸翻了翻屋子里的抽屉,找到两张八分的邮票贴在上面。

    刘啸知道自己这篇文章是具有非常高的学术价值,毕竟来自二十多年后一位经济学者的文章,那时学者们已经站在了更高的角度来综合分析这个问题。

    当然,刘啸也知道,在当前的形势下,能够理解这篇文章的人绝对不多,所以这篇文章对于当前的形势不会起到任何作用,该发生的还是会发生。

    刘啸只是希望在事后专家或者领导发现这篇文章中指出的问题,那时他就会引起关注,不,文章署名是刘向学,到时候刘向学就会引起关注,自己当然也会跟着沾光了。

    这种是最快让上面关注的方式,也是刘啸的敲门砖,对他来说,就是要让人知道,在丰城有一位经济学者。

    既然要让上面的人知道,那文章就不能随便投递,得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