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五百一十五章 大秦始皇帝! (第1/2页)
“韩非。” 青衣文臣直起身后,醉眼朦胧地对着赵公明自报家门。 赵公明却没有报出自己的名号。 因为他虽然好像听闻过这个名字的一些事,但他并没有将眼前这个狂妄的青衣文臣当做一回事。 仙凡有别。 无论这个青衣文臣在人间享有怎样的盛名,只要对方还未成仙,那在他这个仙人跟前,都只是一个无名过客,不值得留意。 若是那个嬴政小儿当面,他还能给几分薄面。 但眼前这个青衣文臣,那还是算了吧。 反正对方马上就要死在他的鞭下。 然而令赵公明无论如何都想不到的是,他会将这个名字记住了一辈子。 因为这个文臣在一炷香之后,将手中的那柄剑送入了他的心口。 这是在封神之战过后,赵公明第一次受伤,还是伤在了一个凡人手中。 更让他不能接受的是,他与青衣文臣的战斗,虽然是以他活下来而对方死去告终,但单从比斗的角度来说,他其实是输了半招的那一个。 若不是他硬挨了对方一剑,他或许真的打不中那个青衣文臣。尽管对方的一半底蕴都是仰仗那柄凝聚了大秦国运的辘轳剑。可能将煌煌大秦国运用得如臂驱使,这对任何一个修士来说,都是一件非常值得骄傲的事。 上一个能做到这点的修士,叫姜子牙。 而让他有些不理解的是,那个青衣文臣在心脉俱断之后,脸上依旧摆着那种温和的笑。比斗结束,他落回石崖,饮尽嬴政为之提前倒好的一杯酒,才站着死去。 明明以对方的资质,只要再修炼一段时间,登仙必然是水到渠成的事。 可韩非居然就在好像刚刚扬名天下的一瞬,就这么死了。 死得无怨无悔,甚至还有些骄傲。 在韩非死去后,那位始皇帝陛下罕见地方寸大乱,抱着未冷的尸身痛哭流涕。 一瞬间,风云变色,瓢泼大雨顷刻而至。 赵公明见其没有想搭理自己的意思,心口处的剑伤又着实痛得厉害,跨上黑虎,悻悻而归。 然而回到洞府后,他却惊讶发现自己的三个meimei早就等在了那里。三姐妹为他带来一个让他只觉得道心摇晃的消息。 原来大秦并非只向他派出了求药的使者。 就在这一天,一个名为徐福的异闻司术士,奉大秦始皇帝之命,率领三百童男童女,入蓬莱、方丈、瀛洲三岛,访仙求药。 此举引得众多仙人不满,管领三山正神炳灵公黄天化性情刚烈,立刻上门讨要说法,却在一对一的单打独斗中,死于一位叫韩非的法家修士手中。 随后,东岳泰山天齐仁圣大帝黄飞虎前去为子报仇,同样命丧韩非之手。 而现在,同样收到大秦圣旨的封神榜上众仙人正聚在黄天化府邸,商议着要联手去向大秦讨要说法的事。 当然,说是讨要说法,但其实就是开战的意思。如今封神榜两位主心骨人物,黄天化和黄飞虎,尽皆死在韩非手上,如此血仇,恐怕也唯有鲜血能够洗刷干净。 三姐妹也受到了诸神的邀请。只是三姐妹向来潜心修炼,不想掺和人间事。上一次被卷入封神榜就够让三人懊恼的,但想到此事干系重大,拿不定主意,只好来找赵公明这个兄长来商议。 听罢三姐妹的讲述,赵公明沉默良久. 难怪战至最后,韩非明显流露出脱力迹象,甚至有些拿不稳剑。 他之前以为可能是韩非御使大秦国运,耗费巨大,灵力接续不上。 现在看来,这更像是经历车轮战的后果。 赵公明虽然自负于自己的实力在封神榜上足以排入前三甲,但他也清楚,如果自己来应付黄天化父子加上自己的车轮战,也不见得就能比对方表现得更出色。 甚至多半还要稍有不如。 毕竟自己对黄天化父子二人算是知根知底,但韩非可不见得知道黄天化父子二人的路数。 这其中固然是仰仗大秦国运之威,可若韩非没有相匹配的实力,恐怕早就被大秦国运反噬身亡了。 他叹了口气,缓缓褪去上衣,露出心口那道细小剑伤。 这伤口虽小,却仍然有无数细密剑气来回切割,致使伤口迟迟无法愈合。 三姐妹大惊失色,忙询问怎么回事。 赵公明这才告诉三姐妹刚才的他的去向。 在听到这剑伤同样出于韩非之手时,三姐妹更是惊讶得合不拢嘴,直到听到韩非已经死于赵公明之手,才总算是松了一口气,庆幸着韩非的死去。随后三姐妹一边感叹着韩非的死去,同时也不禁鄙视起大秦始皇帝的短视。 枉那小儿有功盖三皇五帝的口气,却无应有的能力与胸怀,得韩非如此一臂助,却不知道珍惜,不让其继续修炼,反而就让韩非这样一位天纵奇才早早死去。 三姐妹一度怀疑起那位皇帝小儿是不是正是因为韩非太过耀眼,才故意如此做的。 但赵公明却无法这么想。 韩非死去后,那位素来以坚韧不拔著称的始皇帝抱着韩非的身体当场失声痛哭。 于是朗朗晴空顷刻间乌云密布,下起倾盆大雨。 他当时是以为始皇帝在作秀,不然天象怎么会变化如此之快? 而现在想想,那位始皇帝的表现,也许是真实的。 那位皇帝或许是真的没有预料到韩非的死去。 而结合刚才三位meimei带来的消息,他此刻更有了另一种想法。 那就是韩非其实是故意死在自己手上的。 理由其实很简单。 毕竟韩非先后杀死了黄天化与黄飞虎父子。 若大秦杀的只是其他没什么存在感的神仙,也就罢了,但大秦杀的却偏偏是黄天化和黄飞虎父子,这两位神仙,一个是管领三山炳灵公,执掌蓬莱、方丈、瀛洲,俨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