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三百五十九章 意难平 (第2/2页)
然涌上心头。 终究是意难平。 说句难听的,这次要不是那么巧合地撞见了钟小丫身上的一摊子烂事,对他有所触动,他也许还要很久才会回来,甚至,永远不回来。 反正他的生命按照之前的生活节奏,也许撑不了多久了。 死亡或许是一件很艰难的事。 但当活着也变成一件差不多艰难的事时,杨大伟才发现,还是死亡更简单一些。 就在杨大伟习惯性胡思乱想间,母亲打电话的声音将他重新带回了现实。 “杨松林,干嘛呢?赶紧回来。” 电话那头随即传来杨大伟熟悉的高调嗓门,不过相比于以前,声音还是不免多了些老态:“我这好不容易才坐到,屁股都没坐热,二饼。” “赶紧回来。儿子回来了。” “三饼碰,你刚才说什么?谁回来了?” “你儿子回来了。等会回来的时候去菜场南门买点凉菜,虎皮鸡爪要有,其他的你看着买。行了,我这还忙着,挂了。” 听着母亲与父亲的对话,杨大伟找回了一些家的感觉。 这么久时间没回来,老杨似乎并没有如同他曾经宣扬的那样重振雄风,从老婆手里夺回一家之主的话语权。 打完电话,汪敏便又进了厨房忙活着。杨大伟挽起袖子想要帮忙,却被母亲推了出来。 无奈之下,他只好靠在厨房门口干看着。 看着砧板上准备的都不够一人份的食材,杨大伟不禁问道:“你们晚上就吃这么点?白天还要给那些小学生上课,能有精神管住他们么?” “嗨,刚才你爸说了今晚不回来吃饭,我便做的一人份。不过,年纪大了,饭量确实也没那么大了。而且以前你在家的时候,原本就是你一个人的饭量顶得上我们两个。” “这倒也是。”杨大伟笑笑,“对了,搬了家之后,你们这边认识人多么?老杨他平时都跟谁一起玩?” “可能还不太熟悉吧,认识的没几个。你爸他能和谁?还不是以前的那几个,你以前基本都见过,来家里吃过饭的。老张,老李几个。” 杨大伟停顿了一下,做足了心理建设,才笑着问道:“那杨念桐呢?他们还一起玩吗?” 他的语气平缓,但听在汪敏耳中,确实石破天惊。 原因无他,因为这个名字给这个原本幸福的三口之家带来的伤害太大了。 大到时间都无法将之完全抹除。 汪敏心中一惊,手上动作一顿,菜刀更是差点切到手,但她并没有敢表现出更多的异样。有些事儿子已经忘了,她就不能容忍儿子再将之记起。 “嘚嘚嘚……” 利落地切完手边的半根黄瓜,汪敏抬手用手背擦了下汗,方才假装平静说道:“早就没有了。本来离他家就不近,搬了新家离得就更远了。渐渐的关系也就淡了。” 这个事实和杨大伟印象中的有些不太一样。 在他还小的时候,杨念桐便是家里的常客,而且是来往最频繁的那个。 这得益于这一对朋友都出自徐杨庄,也得益于二人都喜欢打麻将,还都是有些成瘾的那种。 这两个人坐到一起,不必谈天,也不必说地,只聊什么清一色大四喜,便足以从半夜聊到黎明。 这忽然让他想起了更多的细节。 以前母亲跟他说过,他们最初看中的房子并不是眼下的世纪利华,而是在水仙市北半边的梧桐别院。那里同为学区房,但价格却比这边要低个千把块一平方。 一平方千把块,一套房子便是十多万。这个数字对于这个不算富裕,只能说是一般的人家来说,已经是不小的一笔钱了。 可最后,他们还是选择了这边。 至于理由,母亲说她更喜欢这边的装修风格。 这话说的时候杨大伟便不信。 母亲节俭了大半辈子,所认同的唯一的装修风格便是简陋风。去别人家做客,只要是看上去很省钱的装潢,那必然很好看。但若是看上去就很败家的装潢,当人家面上不说,可回来之后肯定要挑两嘴毛病。 而联想到以前的小学同学群里的只言片语…… 他继续问道:“他家似乎买在了梧桐别院?” 汪敏心中越发慌乱,一个鸡蛋没磕好,直接从台子边缘滑落到了洗手池里,作废了。 她一边小心地收拾着鸡蛋壳,一边心中疑问不停。 儿子怎么一而再再而三地问起那个人?莫不是想起了什么?还是只是巧合?若是前者,那该怎么办? 汪敏只觉得一颗心脏都要从嗓子眼蹦出来了。只能不断在心中念叨:“不能慌,不能慌。” 她打开水龙头,让冰冷的自来水冲去池子里的鸡蛋液,同时也冲洗过她的手掌。 冰冷的触感让她恢复了一些镇定。 她头也不敢回,就那么小声说道:“你说杨念桐吗?没怎么打听过,但好像是说他家前几年搬进了梧桐别院,比我们早几年搬的。” 那便真的是为躲着他家而买的这里吗? 杨大伟看着垃圾桶最上方的碎鸡蛋壳,张了张嘴,却什么再就这个话题说什么。 有些事,还是要当着所有人的面去说,才有可能说的清楚。 至于最后说不说得清楚,说不清楚的后果会如何,杨大伟已经不愿意去想了。 事到如今,还能有比现在这样的疏远更糟糕的局面吗? 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