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二百七十九章 访谈(2/4) (第2/2页)
?” “首先,批判社会、探讨人性、艺术创新的内容,不是电影的主流,我们当然会做,但不会把主要精力用在这上面,从全球范围看,这三种类型是最主流的!” “其次,长林影视的定位是主流电影公司,我们的创作方向应该是主流的!” “那你对粉丝电影怎么看?” 沈长林笑了笑:“粉丝电影这种情况很常见,当电影的创作方向被资本与市场裹挟,就会催生出一批同类型、依照大数据创作出来的电影,因为只有这样的电影才有可能收回成本,大数据认为粉丝电影最保险,大家就一窝蜂做粉丝电影了!院线也愿意给这类电影空间…” “你对院线有很多不满?” “谈不上不满,但我最近在怀疑院线生态到底代不代表电影生态…” 顿了顿,沈长林接着道:“举个例子,就好像武侠电影,很多人包括我在内,都认为武侠电影没什么市场空间,但是《江南七怪》上限后,一个星期的点击量是1个亿,截止到现在,分账后的收益接近8000万…如果放在影院,8000万的分账代表两亿以上的票房。但《江南七怪》能有两亿票房吗?” “这代表什么?” “这说明观众还在,但他们可能不是院线的主流观众,不愿意走进影院。这个事,给了我很大的冲击!” “冲击?” “互联网的存在、发声,让很多事情可以迅速凝集,但他没有中间缓冲地带,就好像电影,你感觉除了大卖的商业片和晦涩的文艺片,就没有其他类型了…其实不是,这中间还有很大的缓冲地带,武侠、悬疑、惊悚类型是不是可以把精力放在互联网平台上?” “你准备这么干?” 沈长林点头:“…我们会尝试,除了《射雕》外,可能要做几部民间志怪类型…专供网络平台。” “前段时间的网络平台跟影院之争,你有关注,有什么意见吗?” 沈长林想了想,道:“我始终认为对于一部作品来说,内容的意义要远大于载体。” “但是影院观影的情怀、习惯…” 沈长林打断他,摆手道:“我们现在很多年轻观众不是在电影院里长大,他们没有那种影院情怀,戴着耳机的全神贯注盯着电脑,替代了电影院里看电影的习惯。 我们不能用老一代的逻辑强迫下一代,我当然会捍卫电影院,但互联网确实给了作品更多回收的空间。” “所以,你认为互联网会取代影院?” “为什么非要用取代这个名词?不能共存吗?就像电影发展到今天,舞台剧、话剧依然存在!” …… 其实,没有多少人关注沈长林的访谈内容,即便是影迷,他们也更愿意看到沈长林吹某个演员… 毕竟明星的关注度要远超过导演或者电影行业。 29号,《王牌特工:特工学院》上映,中止了《伸冤人》的三连冠——前者首周末票房1.8亿,《伸冤人》第三个周末报收只有1.6亿… 很正常,这类没什么深度的动作片,后劲本身就比较弱。 这也是沈长林最开始判断《伸冤人》八亿水准的原因… 如今的成绩已经远远超过预期了。 他自己分析了一下原因,主要还是沈长林 成龍的组合太唬人了,首周末5.8亿… 成龍凭借《伸冤人》再度成为票房保障,尤其是国内票房这么高的前提下。 然后好莱坞伸过来橄榄枝,《尖峰时刻4》、《上海正午3》,甚至包括《功夫梦2》,都宣布立项了。 资本才不管你口碑不口碑的,你能赚钱,当然要可劲薅羊毛… 马上要拍《绝地逃亡》还有《功夫瑜伽》,一堆项目呢… 至于收益,《伸冤人》收益至少1.5亿美元以上,至于成龍,加上片酬,这一波应该获益超过四千万美元吧… 《伸冤人》海外全靠成龍号召力,沈长林有个叼毛的海外知名度,他都不是好莱坞体系的导演! 《电影报道》采访之后,沈长林又上了《对话》,bj卫视的《春妮的周末时光》,顺便还接了几家纸媒采访。 把重心放在了吹捧成龍还有成加班上面,果然上了好几条热搜… 对了,还有钠扎,也要吹,毕竟她的粉丝多达五千万…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