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84章:布条归位,滴血认亲(求一波月票) (第3/4页)
样简单的行为,却被所有的士兵认为是爱民如子。 要知道在别的将领下,动辄打骂甚至杀头,二十军棍更是常事,对比起来感受就完全不一样了。 连着三日,朱英一直在维持着基础训练,甚至连拉练负重跑都没有进行过,每天也是米饭管饱,rou食管够。 本来便是精锐的将士们,仅仅三天的时间,本来就精神的面貌,在整体气势上更上一层楼。 值得一提是五个千户。 这五位千户的表现比一般士兵都更加优异,几乎所有的体能训练都算是完全达成。 哪怕是曹炳这样的军二代,也从来没有叫苦过一次,最累的时候都在咬牙坚持。 询问过后朱英这才明白,原来所有的千户,包括大部分的百户,本身就练有武艺。 像曹炳这种,自小就被父亲曹震训练,站军姿在他看来,比练武时候站桩要轻松太多了,对于这样的训练根本没有需要提出异议。 cao练的顺利,和这些千户,百户带头因素分不开来。 这着实让朱英非常省心。 ....... “大孙在军营里,今日是第几天了呢。” 晚膳过后,朱元璋批阅奏章之前,对一旁的刘和问道。 “回禀陛下,算上今日,已经是四天了。”刘和躬身说道。 “咱就知道,咱这大孙对于军事这方面的兴趣,远远要大于处理政事,平日里批阅奏章的时候,总是想着法子如何躲懒。” “现在去了军营,天天就干cao练的事情去了,不过咱看了昨日送来的奏章,大孙在政事上的处理,也越发熟悉了起来。” 朱元璋先是埋怨了几句,而后又忍不住夸赞起来。 “长孙殿下文成武就,这是秉承了陛下的天赋呢,在臣看来,日后必定是英明神武。”刘和奉承着说道。 显然对于夸赞大孙这套,朱元璋很是喜欢,眼角的皱纹都笑得堆在了一起。 闲聊几句后,朱元璋就开始批阅奏章。 只是没过多久,蒋瓛就过来了。 “禀告陛下,有关于以工代赈的三名涉事官员,已然全部逮捕,还请陛下示下。” 听到这话,朱元璋眉头一挑,说道:“还示下什么,审讯过后,直接处死,而后将其罪行,传告至所有郡县。” “若不是咱大孙仁慈,这些个官员个个都该死,咱就听大孙的意思,再给他们一次机会,此番过后,若是还有人从中贪污钱粮。” “无论多少,尽皆处死。” 朱元璋没好气的说道,其实早在锦衣卫上报关于地方郡县,在以工代赈这块,官员们情况的时候,朱元璋第一反应就是杀。 不过看到那些上奏的内容,就决定考校大孙一番,而后被大孙说服,目前只诛杀几个贪得厉害些的,其余先放上一放。 “咱大孙这次,可是要失望了哦,咱也得让他清楚,这些个贪官,一旦贪了第一次,还有第二次,第三次乃至更多次。” “有的时候,单纯的仁慈,只有助纣为虐的可能。” 朱元璋冷漠的说道,之所以不杀,当然不是朱元璋改性了,只是借用这次机会,让大孙明白对于贪官要如何去处理。 说完后,朱元璋又问道:“关于被贪墨的钱粮,可都追回来了。” 蒋瓛道:“回禀陛下,三人所贪墨的钱粮全追回来了,甚至比我臣等锦衣卫记录的还要多些。可能是因为凉国公出面的缘故吧。” “算他们识相。”朱元璋闻言说道:“按照他们这般贪墨的数额,便是满门抄斩都不为过。咱这大孙什么都好,在这方面像他奶奶父亲一般,过于善良了一些。” 按照原本的律法,这些贪官的妻儿都会受到连坐,妻妾女儿直接罚入教坊司,儿子等人则流放边疆。 但在商议的时候,大孙坚持罪过全部归纳到官员本身之上,这才让朱元璋退步。 作为后世来人,对于连坐制这等律法,心底里并不能接受。 当然完全放过贪官也肯定不行,至少贪官的家财大半都要充公。 “陛下,锦衣卫来报,长孙殿下先前通过驿站文书,下令到西域去取的物件,如今已经抵达京师。” 蒋瓛再次禀告道。 朱元璋闻言,眼睛顿时一亮,忙道:“快,立即派人去取,马上送到咱的面前来。” “臣遵旨。”蒋瓛闻言,顿时出门急速离去。 朱元璋当然知道这次送来的物件是什么,便就是大孙所提到到的,关于自身被救时候,那破碎的布条。 要知道那可是能够证实朱英身份的铁证。 虽说现在直接让朱英上位,册封太孙也没有多大的关系,但若是铁证如山,信服者自然多谢。 这些证据,并不是朱元璋要展示给大臣们看的,那些个文臣,也没啥否认的资格。 主要还是展示给自己的皇子皇孙,以及诸多藩王塞王。 在朱元璋的心中,还是希望整个老朱家大家庭要和睦起来。 朱英的出现,冲击最大的就是这些亲王了,或许明面上不说,心底里很可能不认可。 当有了布条作为铁证的话,这般大家就无话可说了。 等待的时间总是要过得慢些,朱元璋已经没有心思再去批阅奏章了。 总是下意识的看着门口,是不是的端起茶杯喝上一口,哪怕他明白,蒋瓛出门还不过十来个呼吸。 左顾右盼良久,蒋瓛终于手提一麻布包裹的木盒赶来,便是如同武艺高强的蒋瓛,此刻也忍不住喘着粗气,显然全程都在奔驰之中。 看着蒋瓛手里的木盒,朱元璋直接起身,不待蒋瓛回话直接按捺不住走了过去,拿过蒋瓛手里的木盒。 看着手中的木盒,朱元璋的情绪都变得有些动荡起来。 本身朱元璋的性格,就是猜忌,多疑。 只是对大孙的爱,把这一切都压制下来了,同时也控制心中有不好的想法,甚至自我催眠,大孙就是真大孙,绝不可能是假的。 孝陵陵墓挖掘的事情,在很大程度上激励了朱元璋,让他越发认定大孙的真实身份。 现在再加上布条的佐证,便就是板上钉钉的事实了。 这一刻,朱元璋拿着木盒的手,都忍不住微微颤抖。 打开布条后,里面出现了一个精致的木盒,上面的雕纹表示着本身的不凡,放在民间也算是名贵之物,少说也得数两白银才能买到。 从这上面,朱元璋可以看出大孙对布条的看重程度。 如同捧着瓷器一般,朱元璋轻轻的打开,生怕自己动作不当导致里面的东西给碎裂开来。 实则哪怕是直接摔在地上,一块布能有多大的损伤。 木盒无锁,直接就能开启,打开后,一块有些老旧的绸缎,出现在朱元璋的眼前。 “没错,没错,是它,就是它。” 拿起布条的那一刻,朱元璋整个人都开始颤抖起来,情绪也变得激动非常。 在旁人眼中这只是一块破布,但朱元璋看着上面金丝的绣字,知道那就是自己的大妹子,一针一刺的绣出来的。 当时大妹子在刺绣的时候,因为病倒的缘故,所以除了简单的三个名字,并没有其他的图案。 要知道在很多小孩的肚兜上,多数都是有着大量刺绣的图案,这件白色的肚兜则是完全不同。 粗糙的大手,抚摸着布条上的金丝刺绣,感受丝滑绸缎上的金丝,在朱元璋的眼中,曾经的大妹子模样,仿若浮现在了眼前。 一些零碎的回忆,在脑海中不断的闪过,所有的一切,恍若便是昨天发生的事情。 就好像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