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百二十六章 诸病源候论【求订阅】 (第2/2页)
陈轩轾只能继续按照剧本说下去:“今日,轩轾医馆将交出治疗砒霜和断肠草之毒的秘法,依此法而行,其实不只是砒霜和断肠草之毒,任何剧毒,只要施救及时,都可解!” 此言一出,满座皆惊! 包括巢元方。 所有人都不敢置信地望着陈轩轾。 这……这可是安身立命之术! 若非此术,陈轩轾也不会得到医圣这个殊荣! 但陈轩轾却义正言辞,慷慨激昂地说道:“诸君且听我一言,先秦以来,诸子百家,我医家经过了数百年的发展,其实进步并不大,诊治方法依旧逃不出望闻问切,病理源学依旧逃不出黄帝内经……” “我时常在想,千百年后,后人视我等,会不会犹如我等视古人,代代吃老本,从未有革新,未有进步!” “今日之辩证,专为伤寒,诸君或有人知,如今天下再逢疫病,河南郡已有数县遭殃,皆为伤寒,百姓贫病交加,可……我等身为医者,不仅无能为力,还不思进取,岂非人哉?” 说到这里,陈轩轾唾沫飞溅,怒喷众人。 所有人,都被他说的哑口无言。 他们身为医者,比城内百姓更早知道出现了疫病的事。 只是知道的远没有陈轩轾这般详细。 而且……此刻陈轩轾已经愿意交出治疗砒霜和断肠草之毒的秘法了…… 他们陷入了深深的纠结之中。 骨子里,他们还是不愿意交出自己的传承秘方的。 不愿意与人交流。 别人学会了,他们还怎么治病救人? 场面依旧是死一般的沉寂,无人说话。 但紧接着,一个苍老的声音,伴随着抚掌声,在群医中间响起。 “好,好,好!” 三个好字,给了陈轩轾这番话极大的肯定。 所有人都看向声音的源头,说话加抚掌的,正是巢元方。 他此时正极为欣赏地看着陈轩轾,赞赏道:“医者仁心,悬壶济世,陈医者不愧医圣之称!老朽愿鼎力相助,此为老朽毕生所学,愿贡献出来,与大家一观,论证有无。” 说着,他身侧的书童立即取出了一本泛黄的书籍,递给了陈轩轾。 陈轩轾接过了书,便暂时交给了许牧保管,然后朝着巢元方行礼道:“老先生才是医者仁心,医者不同于其他,集众人之智力,今必胜古!绝不使后之视今,亦由今之视昔!” 巢元方听后越看越满意,一直在喃喃着“后之视今,亦由今之视昔”这一句。 眼眶甚至不由湿润了起来。 当世之中,有此等胸襟者,能有几人? 实际上,除了大医,那些医者,都是势利小人,蝇营狗苟,皆为利来。 他毕生修书,就是为了传播医学,让世间医者进步学习到更多东西。 但大部分的医者,都选择敝帚自珍,从不将家传秘方秘法示人。 不知不觉中,陈轩轾已经被他视为志同道合之人。 “此子,老朽一定要收他为弟子!”巢元方愈发坚定了心中这个想法。 然而…… 即便他带头贡献出了他的医书,在场所有医者,依旧是一动不动,不发一言。 还是没有人愿意交流自己的安身立命之术。 哪怕是钱选,也是一样。 见此一幕,巢元方轻叹了一声。 然后看陈轩轾的目光愈发欣赏。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 这些医者的庸庸碌碌,敝帚自珍,更能凸显陈轩轾的大义无私,医者仁心。 “他是一个真正的医者!”巢元方对陈轩轾做出了最高的评价。 场面上还是没人站出,陈轩轾轻叹了一声,然后简单寒暄了几句,便准备越过这个容易引起众怒的环节。 准备直接进行伤寒有关的辩证。 他完全在按照剧本在走。 而写剧本的许牧…… 在接过巢元方递来的泛黄书籍后,直接愣在了当场。 “特么的……这个人是巢元方?” 他手上这本书,正是《诸病源候论》。 中国古代第一位太医令巢元方的著作。 其中并未记载药方等治病之术。 乃是第一部对各类疾病的病因,进行科学论证探讨的巨著,比如针对疫病,排除了所谓的六yin学说,否定怪力乱神,直言疫病乃是通过空气某些介质传播,甚至提出了疫苗的概念。 针对于疟疾等病,首先提出了寄生虫的概念,指出南方当地寄生虫甚多,古往今来的疟疾等病症,多由此引起。 还否认了古代盛行的漆中毒病因,将其归为漆过敏,提出了极为先进的针对某些人体质的过敏理论! 甚至在书中,还提出了肠缝合,血管结扎,伤口缝合等概念…… 许牧想着想着,眼睛愈发明亮,看巢元方的目光,就像是在看一个绝世珍宝。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