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一十五章 许牧又一个预言 (第1/2页)
其实隋朝的官员给养,十分丰富,一般是给禄米、职田、杂役、调料、布匹等。 吏部侍郎和将作大监,作为从四品的官职,每年把所得的这些俸禄折合起来,差不多是一百五十贯。 不过可支配的现金收入就少得可怜了。 工资很高,当然,还是没办法和宋朝比。 在大宋朝,高薪养廉,隋唐时期同等级官员一年的俸禄,仅仅是相当于宋朝的一个月。 就这样,许牧住在二裴家中,二裴欠的钱也越来越多。 每一笔款项,许牧都将其清清楚楚记录在账。 但……在知道了这两个糟老头子一年收入一百五十贯后,仅仅是吃用,不足以让他们倾家荡产。 许牧决定,针对他们,打造一个宋朝才出现的钓鱼专用工具。 然后高价卖给二人。 …… 江都城围城了足足七天时间,待司马德戡和宇文化及扶持了杨浩上位称帝后,进行了一波大赦天下,江都城也不再戒严。 许牧便让王昭联系木匠,铁匠,船匠这些人,花费了三日时间,总算把他理想中的钓鱼专用器具给打造了出来。 然后…… 许牧诚邀二裴一起泛舟淮水,给这两个糟老头子秀一波宋朝才出现的高科技钓车。 没错,他打造的,就是钓车! 在唐朝以前,南方开发比较晚,实际上,若没有老杨运河的凿通,南北交通顺畅,南方的发展至少要晚个上百年。 而江南水乡,渔业丰富,除了捕鱼之外,钓鱼行业也在宋代逐渐繁荣了起来。 宋代著名学者邵雍,便写了一篇《渔樵问答》,其中便讲述钓鱼完全靠的是六个东西,竿也,纶也,浮也,沉也,钩也,饵也,跟近代钓具相比已经没有什么区别了。 纶,也就是钓鱼专用的丝线。 而在宋代,钓车,也就是钓船随之盛行,给了钓鱼极大的自由度。 提起钓鱼,二裴顿时来了极大的兴趣,纷纷凑到许牧身前,苍老的眸子一眨不眨的。 “许大郎,这东西真能钓数十斤的大鱼?”裴矩的脸上写满了不信。 初见钓船,的确是好,但他只觉得耗资巨大,华而不实。 钓鱼生生被整成了泛舟。 许牧闻言,淡淡一笑,握起了鱼竿,在两个老头震惊的目光中,将鱼饵抛向了七八米外的河水中。 两个老头当时眼睛就直了。 “这……这这……岂能扔得如此之远?”裴矩乃是人精,一下子便看出了许牧所说开发出的新式鱼竿的优势所在。 与之相比,他平时钓鱼的小鱼竿,只能在三米内的水域垂钓。 局限性太小了。 裴蕴身为将作大监,很快就发现了许牧手中鱼竿的关键,忍不住开口道:“是这个筒的原因吧?” 他指着的,整是在鱼竿尾部,固定的一个钓筒。 鱼线都被缠在了其中,只要把前竿狠狠朝远处一甩,缠绕在钓筒上的鱼线,便会自动延展。 力气越大,甩得越远。 许牧闻言颔首道:“没错,我研发的新式钓船,专钓大鱼,非数十斤大鱼不钓!” 许牧耸了耸肩,为了这一次节目的表演效果,他再次唤来了王昭,并让他潜伏在水里,假装大鱼上钩…… 为了忽悠这两个糟老头子,他可谓是无所不用其极。 甚至还准备了……一条半死不活的大鱼,王昭随时可以在水里将它挂在钩子上。 这个时代的人,远没有见过这种套路。 即便是裴矩这个人精,也不会往这种方面想。 随后,裴蕴和裴矩两个老头见猎心喜,十分霸道地抢过了鱼竿,一直盯着七八米外水面的浮标。 “动了!动了!”忽然,裴蕴惊叫道。 许牧闻言,望向远处的附表,很好,王昭已经赶到了战场。 随后,浮标一沉一浮,力度极大,两个老头经验老道地cao控着鱼竿,试图给这条鱼拉上来。 结果……遇到了一股巨力! 裴矩心头一喜,连忙用上了吃奶的劲,和裴蕴一起,与这条“大鱼”开始僵持角力。 “如此巨力,此鱼必是百年难见啊!”裴蕴深吸了一口气,开始费劲拉扯鱼竿,还不忘回头喊道:“许大郎,快来帮忙!” 许牧耸了耸肩,却是纹丝未动:“以三敌一,胜之不武,有些不讲武德啊。” 裴矩:“……”他总感觉许牧在讽刺他。 不过很快,许牧便接着道:“裴老,钓筒的作用正在于此,若遇到大鱼,无法拖曳,便可以转动钓筒,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