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七十五章 立春诗会 (第1/2页)
次日,许牧一大早就让一百铁浮屠亲卫开始布置迎春台。 穿越到这个时代后,许牧才发现,这个时代对二十四节气之首的立春,十分重视。 往年,洛阳都会在交通要塞搭建春棚,用来迎春,并且四处插上彩旗,牵上耕牛,开始游街。 而在游街过程中,越来越多的百姓都会加入这个队伍,一同前往县衙报春。 当然,这些都是百姓们的风俗。 对读书人来说,立春便是踏青赏春,吟诗作赋的最好机会。 在搭建好迎春台后,巳时未到,许牧便带着范逐和王昭站在贺若庄大门口,迎接国子监的监生们。 说实话,当……卢楚带着一群佩戴儒巾,身穿监生服的监生们出现在他视野时,许牧竟然有点热泪盈眶。 “老房总算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了!” 他想起在万民城拼死拼活的老房,感慨万千。 四百多个监生,全部填充到主公府中,再把阳城现在积攒的百姓都引入万民城消化,万民城将进入高速发展阶段。 没过多久,王通只带了一个随从,也赶到了贺若庄。 许牧让王昭带卢楚等国子监生前往迎春台,而自己则和王通走在最后面。 “昨日里我想了一晚上,对儒学又有了新的看法,小友可有空一起探讨?” 王通望着许牧,兴致颇高,眉宇间掩饰不住的激动。 已经多少年了,他天赋太高,学究天人,只能孤芳自赏,无一人可论道。 但昨日,许牧提出的儒学四为出路,让他醍醐灌顶,回去之后更是辗转反侧,无法入眠。 许牧看着充满了求知欲的王通,嘴角抽了抽,指着前方卢楚等人,委婉拒绝道:“今日为赏春而来,怕不好冷落了国子监生们。” 王通这才意识到今日是国子监生的专场,连忙收敛了激动的情绪,默默跟在许牧身后。 准备等赏春结束后,再向许牧探讨儒学。 随后,在卢楚的带领下,四百余监生们开始赏春赋诗,有吟诵先贤经典,温故而知新的,也有即兴创作的。 每每有一首好诗出来,便引得全场连连喝彩。 卢楚也会为之表彰,在这名监生的学业考核上填上一个优异。 所以这些监生们对今日格外看重,纷纷绞尽脑汁,在贺若庄内吟诗作赋。 众人接连吟诗,不多时,便出现了十余首被卢楚评为上佳的诗作。 许牧听着这群人附庸风雅,念的这些诗,无奈地摇了摇头。 每当一首诗被吟诵出来,他第一反应就是……就这? 当然,真要论作诗的话,他肯定是比不过这群人的。 只是他脑海中后世吟春的名篇实在是太多了。 王通一直站在许牧身侧,作为儒学大宗师,他完全没有和这些十余岁的少年学子们攀比的心思。 更没想过作诗。 在他看来,作诗只是小道,真正的大道,当是复兴儒学,开拓儒学,教书育人,泽被苍生。 可当看到许牧不屑的表情,忍不住问道:“这些诗作的确是略显稚嫩,莫非是小友心中早有诗稿?” 许牧一愣,连连摇头:“怎么可能,我没有,你别乱说。” 他只是不自觉流露出了不屑而已…… 也没说自己能作诗啊。 这个完全不冲突。 开玩笑,他可不想论为抄诗专业户,他穿越到这个时代,是来造反的,是来终结这个乱世的。 不是来抄诗歌装逼打脸的。 而且……今天是这群监生的主场,许牧并不想抢他们的风光。 他现在就希望他们多吟诗,多娱乐,耗费体力,然后在中午的宴席上……多吃点。 王通见许牧不说,摇头一笑,便没再说话。 他这个小友哪里都好,就是太谦虚了。 那表情,明明是胸有成竹,否则岂会流露出如此不屑的目光? 随后,忽然前方学子中爆发出了一声喝彩,一群人接连叫好。 “好!宋兄这首诗道尽春意,入木三分,当是目前为止最佳之作!” “此诗一出,赵某甘拜下风!” …… 一连串的溢美之词,不加吝啬地给了场中最耀眼的一位学子。 自然也吸引了许牧和王通的目光。 “春工运潜巧,是处有行迹。庭梢发新颍,岩溜融暖脉。晴湖影拨刺,晓树音格磔。须知玉峰下,日有寻芳客。” 卢楚正在反复吟诵这名学子作的诗,眼睛愈发明亮。 “好一句日有寻芳客,宋观澜,此诗作的不错,可为此次春游佳作之首。”卢楚发出了来自国子监祭酒的评价。 那个名叫宋观澜的学子当即露出了喜色,连忙谦虚道:“都是平日里祭酒教导的好,学生愚钝,琢磨良久,才得了这么一首。” 而王通听完他的诗后,也不禁微笑颔首。 这首诗的才华毋庸置疑,的确是有两把刷子的。 旋即……他看向了身侧许牧。 想看看许牧有什么反应。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