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三百九十五章 一份大礼  (第1/3页)
    “其他两个补偿嘛......“    办公室里。    听到徐云的这番话。    田良伟正了正身子,在座位上换了个比较舒服的姿势,继续道:    “第二个补偿相对来说属于长线范畴,短时间内你可能看不到什么效果——这个补偿是在通过基础审核的情况下,允许你的本子上一次百人a的会。”    咔——    徐云闻言脸色不变,但握住椅子扶手的力度却骤然大了不少。    田良伟口中本子自然不是指禁漫天堂上的**,所谓上会也是另有所指。    这两个词都是与华夏的科研基金有关。    早先提及过。    华夏的科研体系除了学士-硕士-博士-副高-正高之外,还有另外一个特殊序列。    那就是青尖、优青、青江、青千、杰青、长江、大千。    在青年领域中。    青尖最低,杰青最高。    杰青对标的是长江学者和大千,属于‘青’字头的极限。    而除此之外。    一些机构也都会通过自有渠道评选出一些业内顶尖人才。    比如各类省级的“安全帽型”学者:    泰山学者、芙蓉学者、三秦学者、西湖学者、阅文十二天王等等.....    不过目前国内能与国字头四青相媲美的机构评选,有且只有一个。    那就是中科院的百人计划。    当然了。    百人计划也根据等级,分成三种类型。    最低的是百人计划c,名称叫做【青年俊才】。    接着是百人计划b,名称【技术英才】。    再往上便是准国字号的最高级别,百人a,【学术帅才】——这些看起来有点中二的称号并非笔者编撰,而是确有其事.....    其中百人a最少都能和青江同档,头部的50%可以对等杰青级别。    而既然有人才分类,那么自然就需要有评选流程。    这个评选流程就是所谓的‘会’。    这个会有个比较拗口的名字,叫做面地青项目评审。    实际上这个词是面上项目/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地区科学基金项目工程的缩写,也就是从中各取一个字。    所谓上会呢,指的就是你把项目写成申请标书——也就是所谓的本子递交上去。    接着基金委依据通讯评审的结果,由评审系统汇总得出相应的打分排名。    申报过本子的同学应该都知道。    上会项目根据通讯评审意见自动分级,根据每一个项目的专家评审意见,赋予a、b、c的评审结果对应的分值。    也就是赋予“优先资助”、“资助”和“不资助’,每个等级都会赋予一定分值,最后统计总分。    通常一份面地青的本子会有3-5位函评专家,比如大部分的青年基金和医学口的本子会有3位函评专家,地区基金和面上基金则是5位函评专家。    另外就是杰青会比较特殊一点,属于小同行评议,可以主动申请回避三个人。    所以为啥说院士子弟会比较容易上“青”呢,原因就在于这里:    大多数院士都会成为对应学部的评审团成员,虽然在自己学生的评选过程中要选择回避,但评审成员之间的关系在那边呢。    有时候a的学生递了今年本子,b的学生可能明年递本,于是a和b就会做顺水人情了。    这种情况不至于多普及,但也不算少见——实际上海对面也是这样的。    从古至今,从国内到国外,任何一个行业都讲究人情往来。    区别只是在于有些人能明白“度”在哪,有些人则比较肆无忌惮搞学阀。    总而言之。    由于每年都有新的后浪加入,所以竞争的激烈程度一年胜似一年。    如果有一个函评专家打了c的情况下,在计算上会分值的时候会明显明显拉低总分值。    上会难度就大很多了。    上辈子徐云投的本子就死在了这一关,得了个2b 1c,就差一丁点儿。    不过要是徐云上辈子真的上了会,估摸着也没这本书啥事儿了......    另外由于申报的是基金,所以在私下里大家一般都会把上过会的小伙伴称为基友,上过多次会的叫基佬,连续多次折戟的叫做死基佬......    咳咳,言归正传。    作为目前唯一的准国字号人才评选,百人a的待遇甚至要高过四青中的大部分职级。    比如闽省大学给百人a开出的条件就是启动资金80万,甚至允许赤字。    这种情况导致了百人a的名额炙手可热,含金量很高。    某种程度上来分析。    也是科院能够拥有如今如此雄厚的科研实力的重要促成因素之一。    实话实说。    科院的百人名单确实在徐云的计划范围内。    但徐云计划的时间不是现在,而是三到四年后。    同时评选的目标也不是百人a,而是百人c至多百人b。    目前百人a的最年轻入选者叫做周琪,如今是中科院副院长,中科院院士。    01年的时候他毅然抛下了高卢科学院的橄榄枝回国,在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