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三百五十九章 这章其实揭示了一个真相(下)  (第1/2页)
    观察力强的读者可能已经发现了。    在徐云此前设计的实验方案中。    他先是排除了相同方向铅离子的激发可能,接着规划出了如何筛除多余的带电粒子。    但还有一个步骤并没有说明,那就是......    怎么才能收集到孤点粒子呢?    要知道。    目前很多所谓的微粒,实际上很难——或者说没多少可能能被rou眼看到。    比如夸克。    夸克为亚原子结构,目前没有任何一种显微镜可以对亚原子结构进行观测。    即便是扫描隧道显微镜stm及其衍生的扫描探针显微镜spm,在平行和垂直于样品表面方向的分辨率分别可达0.1nm和0.01nm,也依旧只能分辨到单个原子。    只是由于色紧闭原理的缘故,我们可以判断出它的很多特性罢了。    比如用如红色的up夸克与反红色的anti-down夸克结合可以得到介子。    三个颜色或三个反颜色结合可以得到重子等等......    目前这些比原子更小的微粒,大多数都只是大型加速器之类实验收集散射出来的粒子信号,然后用模型去对它们做的性质解释。    也就是那些微粒确实存在,但很难触摸。    除了质子、电子等少数情况,其他微粒的生成都需要一定的技术力。    至于孤点粒子么......    显然不在容易收集的范畴——即便在微观世界里,它都没有“实体”呢。    因此想要对孤点粒子进行基态处理,徐云他们还有一件个环节需要先行解决:    那就是如何去‘活捉’到孤点粒子。    只有‘活捉’了孤点粒子,才能将它们聚集并且形成基态。    就像前头举过的高速公路的例子一样,铲车能把所有车子推聚到一起的前提,就是车子本身要是个实体。    这个现实世界里看似简单到近乎弱智的概念,在孤点粒子面前却是个难题。    而徐云‘活捉’孤点粒子的方法嘛........    华夏有句老话。    叫做解铃还须系铃人。    意思就是想要解开贞cao带,就必须要让那个锁贞cao带的人来才行。    这句话同样适用于今天的这个实验。    至于孤点粒子的系铃人,自然就是4685Λ超子了。    也就是当初微粒爱情故事中的.......    女主人公。    正是靠着它与孤点粒子的交互作用,潘院士他们当初才观察到了孤点粒子的信息。    只是这一次。    Λ超子的任务不再是和孤点粒子一同去殉情,而是将孤点粒子吸引到一起。    这一步靠的便是......    Λ超子体内的那颗介子。    众所周知。    在物理学界,激发介子的方式有很多。    例如霓虹的t2k实验,就是用质子流撞击石墨产生π介子和k介子。    然后它们衰变,主要产生μ子和μ中微子。    徐云这次设计的,则是让Λ超子去撞击p型半导体。    这种方法可以生成10^8秒寿命的介子,这些介子可以给孤点粒子拥有极短时间的‘实体’状态——当初的微粒爱情故事中,正是4685Λ超子给出了一颗介子,才让孤点粒子能够触摸到超子的躯体。    靠着这短暂的时间,便足够下磁光囚禁阱了。    某种意义上来说......    这也算是美人计?    视线再回归到实验的通道里。    在经过各种手段的筛除后。    通道里只剩下了孤点粒子以及4685Λ超子。    二者互相掺杂,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不过很快。    随着预设的程序....或者说代码的激活,一套准直器开始聚焦运行。    很早以前提及过。    加速器加速粒子一般是电场加速或者微波馈入能量,需要粒子带电。    4685Λ超子作为一种不带电粒子,自然不能实现加速。    不过没关系。    电中性粒子无法加速,但可以减速的嘛。    比如核反应中可以施加中子慢化剂,而4685Λ超子的减速,只需要......    加水的硼砂。    准直器通过不参与反应的光子确定了耦合参数,一块放有加水硼砂的陶瓷板从通道上空落下。    休——    一束又一束的孤点粒子与4685Λ超子混合束流穿过。    孤点粒子由于无实体的特性不受影响,照常飞过。    4685Λ超子则被减速。    两种粒子就此分离。    接着很快。    减速后的4685Λ超子重重撞击到了另一块p型半导体上,4685Λ超子的重子数失去守恒。    短短的10-^15秒内。    p型半导体的周围便出现了数以万计的介子。    与此同时。    领先一步的孤点粒子仿佛受到了吸引,从头前的身位瞬间闪烁到了p型半导体周围。    在与介子结合后,他们短暂的获得了实体。    然后......    这些孤点粒子就像是当初前来救援艾斯奥特曼的五兄弟一般,被希波利特星人的陷阱给牢牢的捕捉到了。    这一切从束流发射、碰撞、筛选到结束,现实之中只过去了......    1.14514秒。    徐云和陆朝阳等人的心中甚至还来不及产生各种情绪,面前的显现屏便出现了一道绿色的长方形框架:    【已捕获】    这是预设定程序在捕捉到孤点粒子后会自动弹出的提示,确认成功与否的逻辑主要是区域能量的变动。    “小徐!”    由于精神太过集中,负责观察耦合态数据的梁浩然也顾不得叫徐云徐博士了,下意识便喊出了平日里对徐云的称呼:    “实体孤点粒子已经已经捕捉到了,根据衰减图表来看,如果我们不上其他手段,它们大概可以持续‘实体’状态15秒钟!”    见此情形。    徐云不由和陆朝阳对视一眼,连忙转头下令:    “降温,立刻降温!”    啪啪啪——    温度示数表前的叶莹莹闻言飞快的输入着指令,同时问道:    “徐博士,温度降到多少?”    徐云大手一挥:    “200nk吧,反正咱们不是欧洲人,不缺电!”    “明白!”    nk。    这是低温领域常用的一种单位,为10的-9次方k。    人类早在19995年完成第一次玻色-爱因斯坦凝聚的时候,就已经达到了这个精度。    如今实验室最低温度纪录已经突破到pk量级,即绝对零度以上三十八万亿分之一摄氏度的数量级。    只是‘世界之眸’试验舱目前还没那么精尖的设备,同时徐云此番的需求倒也不至于那么高,200nk就差不多了。    温度很快开始下降。    零下26度......    零下38度......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