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七十二章 量角器的妙用  (第2/2页)
了一会儿,意识到说错了。    人家叫刘背,不叫刘卜,不是大萝卜那个卜。    李孟羲了依然在乱翻,他想找一块巴掌大的木头,可惜直到天黑了,他也没找到。    夜幕降临,有游骑纵马从前纵马跑过,一边跑一边口呼军令,“将军有灵,再前一里,临道扎营。”    “将军有令,再前一里,临道扎营。”    游骑口呼着军令,一骑绝尘而去。    一里很近,片刻就到。    李孟羲他们的车赶到扎营地点时,已经有人先一步在道路两侧开始搭升火造饭。    这次扎营,选的地点不好,因为左近没有水源。    什长让老铁去把做饭的水打过来,老铁拎着瓦罐就走了,临走前,老铁特意交代李孟羲哥俩,今晚还去他们伙上吃。    说完,在哨骑的领路下,每什派出了一个人,一起跟着哨骑去了六七里外一个村庄打水。    村庄遭了兵祸,人逃的差不多了,村头的一口井还在那里。    斥候作为大军耳目,作用很重要,斥候探查敌情的同时,还肩负着寻找水源的责任。    刘备的中军和张飞的前军经过这一段路的时候,都是去荒村那里打的净水。    做一顿饭的用水量,用不了多少水。    夜幕彻底降临之后,李孟羲带着弟弟等在篝火旁,篝火里的木头的硬节时不时被烧的噼啪作响,等了很久,老铁终于拎一满瓦罐的水回来了。    李孟羲忙应了上去,接过瓦罐,口说辛苦。    老铁嘿嘿一笑,“要不是水撒了,折回去又打了一回,早回来了。”    瓦罐架在火上,麦子也没水洗,什长直接就挖了两竹筒麦子倒进了瓦罐里煮。    瓦罐的加热效率不是太高,饭得等段时间才能吃了。    拿着块木头,用笨拙的环首刀一点一点的削着。    李孟羲看了黑不溜秋的瓦罐一眼,他随口问了一句,“哥几个,你们见过锅吗?”    李孟羲话一问,围着烤火的乡勇们面露疑惑,“啥是锅?”    “就是铁做的,圆的,这么深,像个瓢一样,不过要大的多。”    李孟羲比划了一下。    乡勇们看他比划,更茫然了。    “这玩意儿干嘛的?”有人问。    “锅做饭的啊。一个小锅,放上水,放上粮,能做十几个人的饭。”    乡勇们对锅一无所知,李孟羲暗道果然,铸铁锅真他娘的得到宋朝才有的。    我大汉没有铁锅。    就是不知,项羽破釜沉舟,破的釜是什么玩意儿来着。难道是青铜鼎吗?    应该不是,鼎是礼器,一般是来烹人的。    铜釜应该是有和锅类似的外形,专门煮东西的炊具。    青铜器受限于材质和工艺,除部分精工品外,大部分青铜器都很沉重粗笨,想来铜釜铜釜釜壁会很厚,跟又薄又轻巧加热效率又高的铁锅没得比。    麦粥煮好得一段时间,乡勇们有一句没一句的聊着。    “小哥儿。”狗子突然叫了李孟羲一句。    李孟羲砖头去看。    “俺当伯长了!”狗子一脸的开心,今晨cao练的时候,他头脸上被伤到好几处,现在受伤的地方都肿了,让狗子看起来五官扭曲,有些滑稽。    “不错奥!”李孟羲发自内心的为狗子喝彩,“恭喜!”    “伯长是管多少人来着?”李孟羲不太懂汉是军制,于是开口问到。    “一百人。”狗子随口应到。    李孟羲略惊讶。    前世军队的编制多为三三制,一个连三个排,一个营又有三个连,这是经过残酷战争考验才形成的最科学的编制制度。    因为一般人最多也就能指挥三四个人,多了其实就指挥不过来了。    狗子不久前刚才升的什长,现在一下就成伯长了,这意味着他从管两个伍长,变成了要同时直接管十个什长。    职位跃迁了一级,对指挥能力的要求提高了不止一倍。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