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684章:因畏惧而不臣 (第2/2页)
一怒之下,杨玄挺便上了楚国公府。 到后堂见过生母,耐心陈说厉害关系,希望母亲能够顾全大局,出面制止大嫂,别让她这么愚昧、这么偏向荥阳郑氏,否则杨家必然四分五裂。然而一度明智的生母,在这个问题上,非但没有听他的,反而把他喷了个狗血淋头,这令杨玄挺气得差点吐血。他忍着怒火听母亲骂了很久,便怒火冲天的来到书房坐等杨玄感下朝。 他倒是想问问兄长:他们楚国府上下究竟是怎么想的?是不是非要把杨家折腾得家破人亡才甘心。 在楚国公府书房等了大半天时间,心中的怒火终是慢慢平静下来。 喝了一口凉了的茶,杨玄挺叹息一声:人们常说富不过三代,这话用到没有什么大敌的寒门和普通人家倒是没错,但放到杨家这种官宦之家却不适合。只因杨家竖敌太多,现在人人都巴望杨家出错,一旦杨家出大错,这些敌人便会狠狠地咬过来。然而可悲可叹的是,杨家上下都没有重视,要是再这么下去,仅是他们这一代,杨家就坚持不住了,哪里用得着三代啊? 这时,外面的院子传来脚步声,紧接着是兄长杨玄感声音, 闻言,杨玄挺连忙起身开门;照面之时,见兄长脸色异常难看,杨玄挺便隐隐猜到兄长又被皇帝收拾了,低声问道: 杨玄感虎着脸走进书房坐下,将发生在安仁殿的事情说一遍,然后的一拳砸在了桌上,眼中迸射无比怨毒的光芒,牙缝里迸出一句话: 门口传来了一个咬牙切齿的声音。房间内的兄弟俩一回头,只见杨玄纵和杨玄奖、杨积善走了进来。 杨积善关上房门,上前坐下,向杨玄感说道: 杨玄感皱眉道: 杨积善说出了一句石破天惊的话。 此言一出,令书房四人惊呆了。 看了看四位兄长,杨积善压低声音: 杨玄挺听得没头没脑的,便皱眉问道。 杨积善说道:「然父亲生前带过的将领,又有哪一个不是关陇贵族子弟?又有哪一个不是关陇贵族中坚之力?若是我们造反或是被扣上谋逆之名,皇帝就能以各种名目,把这些关陇贵族中坚之力一一剪除,要 是这些人被冠上通敌之名,其家族也罪责难逃。」 杨玄感、杨玄挺等人闻言默然。杨谅造反的时候,关陇贵族就是被杨广这么搞了一次,接着又在军改、清除散官过程中,拔除了近万名关陇贵族子弟,使其身败名裂、被家族清理出族籍。 杨广的目的虽然是达到了,却也他和关陇贵族形同水火、无法调和。但如今的关陇贵族实力仍然雄厚无比,杨广却已经清无可清了,如果他没有任何理由就下手,便失去了大义了。所以用迂回方式来逼反人见人恶和实力大跌的杨家、再借机清除关陇贵族中坚之力的可能性,还是非常大的。 梳理至此,杨玄感长长吁了一口气,忧心忡忡的问道: 杨积善苦笑一声,既是安慰他人、也是自我安慰的说道: 杨玄感一听也觉得有点道理,心中略微安定的颔首道: 旁边的杨玄纵不认同杨玄感这种得过且过的做法,打断了兄长之言后,摇头道: 杨玄挺听得眉头都皱成一团,他忍不住分析了起来: 杨玄纵十分肯定杨玄挺的分析,他将目光移到默不作声的杨玄感身上,说道: 杨积善说道: 杨玄感见到杨玄挺也没有出声反对,心知他也倾向于暗中蓄势的观点,犹豫半晌,便说道: 说着,杨玄感又向三个弟弟叮嘱道: 杨玄挺和杨玄纵、杨玄奖、杨积善纷纷点头应是。 想到自己此行目的,杨玄挺向杨玄感拱手一礼,说道: 杨玄感脸上表情一僵,看了 看目露期待之色的诸弟,苦笑着叹息一声: 杨玄挺和杨玄纵、杨玄奖、杨积善不约而同的摇了摇头。 杨玄感没好气的瞪了杨玄挺一眼,恼火道: 杨玄挺道: 杨玄感长叹一声,低声说道: 实际上,杨玄感现在也十分反感自己的母亲和妻子,只因杨家各房的矛盾都是她们拼命往娘家捞所致,但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他又能有什么办法? 杨玄挺和杨积善相顾一眼,尽皆抱以苦笑,不约而同的问道: 杨玄感反问了一句,接着说道: 杨玄挺和杨玄纵、杨玄奖、杨积善: 杨玄感挥了挥手,叮嘱道: 四人行了一礼,告辞而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