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隋主沉浮_第567章:高处不胜寒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567章:高处不胜寒 (第2/4页)

—凡是坏负面词语,只要放到次子身上,那都是严丝合缝、丝丝入扣。

    萧皇后默然半晌,又补充道:“其实别说是你和你阿兄了,便是我,我也不信。”

    “……”老实说,杨集这一次其实是有点相信杨暕的,但是这家伙现在成了“一日为贼,终身为贼”的典范!

    由于以往积累的恶行不是一次暴发,而是一次次的逐次暴光,这便使杨暕成了一个屡屡失信于人、屡教不改的反派;他现在说出来的话,甭说是他老子了,就连本来比较偏向他的亲娘都不信了。

    这能怪谁?还不是怪他自己?

    丽春台并不是一座宫殿,而是一座九层高的圆形观景台,这个观景台层层收缩,呈现出一个上宽下窄形状,顶层之上修有一个石亭,四边都有台阶。

    萧皇后心知是三个爷们的事儿,自己还是不上去为好,两人到了台下,她就止步不前了。

    此时的丽春台顶边,杨广正负手站在白玉栏杆后,静静地欣赏着台下夕阳美景。

    杨集登上顶层的时候,只见里边好像发生了一场混战,虽然很多物件被宫女打扫走了,可是杨暕这个最大的残留物,却证明这里刚刚发生了一起家暴。

    目光从杨暕身上移到杨广身上,只见他正侧对自己,一本正经的目视前方,那颀长身子穿着一袭雪白的常袍,站在那里纹丝不动,他本就长得英俊帅气、黑发和白色衣襟又在随风飘舞,再被这得体衣着一衬托,更如神仙中人一般。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杨集见他正对着自己前来的方向,便知道他看到自己了,他也不行礼,便对着杨广背后对念起了‘诗’来。

    杨广的确是看到杨集和萧皇后了,他知道杨集是萧皇后搬来的救兵,故意不去看杨集,便眼中余光却在默默的观察着杨集,一听他忽然来了一句,也顾不得拿捏了。

    他转过身子,向杨集点了点头,径自快步走向中间的亭子,路过杨暕时,一脚把挡在面前杨暕踹了几尺远。他看也不看杨暕一眼,就跑到亭中石桌前坐上,拿起毛笔、蘸上墨,在洁白的纸张写下那一句。

    杨集:“……”

    他目光看了向杨暕,认真打量了一眼,发现他那张英俊的脸如同褪了毛的猪头一般,杨暕引以为豪浓眉大眼也眯成了一条缝,脖子轻轻一晃,胖了很多的脸都颤巍不停,狭小的双眼,还非要向自己弄出呶嘴拧眉的暗示表情,当真是难为他了。

    杨广写完,抬头看了看正在大眼瞪小眼的叔侄俩,向杨集说道:“你别理他。我下手很有分寸,他绝对死不了。”

    杨暕的模样让杨集感同身受,不过杨广既然这么说,那他下手肯定有分寸,杨暕别说是死了,便是想残都残不了。但是杨集知道杨广特别会打架、特别会打人;他打人的时候,专挑那种不致命却疼痛的地方下狠手,导致他看到杨暕这番模样,都觉得疼了起来。

    杨集蹲下去拍拍杨暕的猪脑袋,安慰道:“没事的,躺几天就好了,而且你在躲避过程中,还会学到一身身轻如燕的本事,我和滕王兄弟就是过来的。多挨几次下来,你会发现自己忽然之间,就多了一门近身搏斗术、一门轻巧的闪避功夫。”

    杨暕闻言,眼泪都流出来了。

    我叫杨暕不假,可我的大名是“暕”,而不是犯贱的“贱”啊!

    一次都疼得快死了,再挨几次,那还得了?关键是,你和滕王叔敢躲、敢还手,可我不敢啊!

    近身搏斗术?

    轻巧的闪避功夫?

    呵呵,人rou沙包还差不多。

    杨广看他们叽叽咕咕不休,不耐烦的一巴掌拍在桌子上,瞥着杨集道:“金刚奴,你是不是也想回味一下?如果是,我满足你的要求。”

    “躺着吧你!”杨集连忙丢下杨暕,跑入了石亭之内,规规矩矩的坐到杨广对面,问道:“阿兄,有何吩咐?”

    “全词,我要你的全词,而不是只是这一句。”杨广一边说、一边注视着杨集、一边将写好的句子拿起,向杨集亮了一下。

    杨集生怕自己挨打,连忙吟诵道:“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杨广记性极好,听罢;便一字不差的记了下来,再看之时,忽然觉得不对,他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又看了看杨集,疑惑的说道:“词是好词,说是千古不朽之杰作亦不为过,可是乾坤朗朗,哪来的明月?你的明月在哪儿?”

    杨集目瞪口呆:“你问我,我问谁?”

    “可,这词是你作的。”杨广盯着杨集,问道:“总得有个由来和说法吧?”

    杨集无奈,说道:“丙寅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阿兄。”

    杨广默默点头,今年正是丙寅年,即是说,这是今年中秋写的,一想到“兼怀阿兄”,又写下“丙寅中秋,卫王集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兄长广”,然后心满意足的说道:“这一句,就放到词章前。”

    杨集:“……”

    好家伙!

    他的“阿兄”可不少呢,除了杨广之外,皇族这边还有杨秀、杨谅、杨智积、杨纶、杨雄、杨达、杨庆等人,而且舅舅家的表兄、萧家兄弟也是“阿兄”。也就是说,“兼怀阿兄”里的“阿兄”不代表是杨广一人。

    可是这家伙是倒好,知道这是一首经典杰作之后,直接就具体到了“兼怀兄长广”。

    经过他这么一具体,此篇就与杨秀、杨谅、杨智积、杨纶等等“阿兄”统统无关了,人们以后读到这一句,都说杨集在大业二年过中秋的时候思念杨广过度,大醉之下,便写了这首千古杰作。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