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北大学考古_第273章:消失的元大都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273章:消失的元大都 (第1/5页)

    我在北大学考古正文卷第273章:消失的元大都北大文史楼,一楼阶梯教室。

    座无虚席,人满为患,就连过道上都坐满了前来听听讲的学生。

    不仅如此,就连教室外面,也都挤满了学生。

    见到这一幕,有些好奇者,围观过来以后,不禁疑惑问道,“里面什么情况?谁的课?人那么多?”

    “不是讲课,是徐苹方先生的讲座。”有人解释道。

    “谁?徐苹方先生很出名吗?”对方疑惑。

    “老兄,你不是历史系的吧?”有同学问道。

    “不是,我哲学系的。”

    “难怪,徐苹方先生都不知道。”

    对方更加疑惑,“徐苹方先生很出名?”

    “在我们历史系很出名,在你们哲学系,应该不太出名。”

    “那徐苹方先生讲究是谁啊?”

    听到这两人没完没了唠个不停,却车轱辘话来回转,始终说不到重点,旁边一个哥们忍不住了,“徐苹方先生是考古所的,元大都的主持发掘者。被历史系的学生邀请过来开讲座。”

    问话的哥们恍然,感慨道,“你们历史系的学生可以啊,连考古所的大拿都可以邀请过来。”

    回话的学生,却说,“我不是历史系的。”

    “啥?”他的话把旁边的众人整不会了。

    “哥们,不会也是我们哲学系的吧?”

    对方摇头,“我是地理系的。”

    “可以啊,老兄的兴趣爱好挺广泛的,地理系都对考古感兴趣。”

    地理系的哥们说道,“这有什么好奇怪的,我们也要学历史地理学啊。可惜来晚了,只能在外围观。”

    “可以啊,历史地理学,也算是你们历史系的分支了。”哲学系的学生望向最开始跟他搭话的学生说道。

    对方直接摇头,“我中文系的,要是历史系的,怎么可能会围在外面。”

    哲学系感慨,“一个普通的考古讲座,竟然会这么热闹,不可思议。”

    “有啥奇怪的,这是古建筑保护协会主办的,前几天就开始在三角地还有大饭厅贴公告了。”地理系学生说。

    “难怪这么多人,要是能够换个大一点的地方就好了。没有想到徐苹方先生的影响力这么大。”

    “不是的,好多人都是冲着他们小师兄的名声来的。”

    “啥?这不是徐苹方先生的讲座吗?跟他们小师兄有什么关系。”

    “因为徐苹方先生就是他们小师兄邀请过来的啊。”

    “他们小师兄,是谁啊?这么大牌面。”

    “苏亦。”

    “苏亦是谁?”

    “苏亦就是他们小师兄。”

    “对方又不讲座,有啥好奇的?”

    “哥们,看来你对历史系的小师兄,一无所知啊。”

    “啥情况?”

    “开学典礼,周校长就曾经点名过对方,咱们北大今年年纪最小的研究生,古建保护协会的会长,咱们北大的风云人物,前段时间,在图书馆大草坪吉他弹窗都引起数百个学生围观,多首诗歌在咱们北大校内流疯传,我们中文系的女生都人手一本他的诗歌手抄本,你竟然不认识他?”

    “原来是他啊。”

    被旁边中文系的哥们如数家珍的点出历史系小师兄的事迹,金海峰也终于反应过来了。

    原本路过打酱油,凑过来看热闹他,突然就舍不得走了。

    显然,历史系小师兄的名头,在他们哲学系也是如雷贯耳。

    金海峰忍不住伸长了脖子,朝着里面观看,还下意识朝着里面挤了挤,奈何,他敢有动作,就传来里面的学生不满声音,“别挤,都踩到人了。”

    没法子,他只能踮起脚尖,奈何,身高不够,只看到前面晃动的脑门,却看不清讲台上的情况。

    就在他失望地落下脚尖,准备撤退的时候,突然听到里面有人喊道,“外面围观的同学们,里面还有一些空位,大家可以进来。”

    呼啦一下,围观的众人涌入,很快,就把空出来的位置占满了。

    一时之间,金海峰进退维谷,尴尬不已,下意识望向站在讲台旁边的老师,结果,发现根本不是什么老师,而是一个稚气未脱的少年。

    很快,他就反应过来对方的身份——苏亦。

    原来这位就是历史系的小师兄,高高瘦瘦,还没成年,身高已经比他还要高了,要不是对方的面容还有些稚嫩,嘴唇上还留有一小撮淡黑色的绒毛,金海峰还真没法判定苏亦的身份。

    不过苏亦不是老师,没法帮他解围,金海峰刚准备退出教室,却被苏亦喊住了,“同学,过来这边。”还朝着他招手。

    金海峰顺势走过去,缓了一口气之后,才说道,“谢谢小师兄。”

    苏亦笑,“没有想到今天人这么多,同学你们来晚了,只能站着了,抱歉哈。”

    金海峰没有想到这位历史系的小师兄如此少年老成,只能连连摆手,“小师兄客气了。”

    他还要继续说点什么,就看到苏亦朝着讲台指了指手。

    很下意识噤声。

    原来站在讲台上的徐苹方先生已经板书完毕,继续开讲。

    「研究元大都的都市规划时,如何划定元大都的中轴线,是一个最关键的问题。历来研究元大都的著作,可以说从清朝乾隆时期的《日下旧闻考》开始,直到近代奉宽《燕京故城考》以及朱偰《元大都宫殿图考》、王璞子《元大都城平面规划述略》等,都肯定元大都的中轴线是在明清BJ城中轴线之西,即在今旧鼓楼大街南北一线。」

    「他们这个论点的根据是《春明梦余录》。该书卷六说:永乐“改建皇城于东,去旧宫可一里许“,又说:宫城徙而又东”同时,他们认为元大都的钟鼓楼正压在中轴线之上,因此,旧鼓楼大街南北一线就是当时的中轴。如果以此线为中轴,向南延长,它正穿过今故宫的武英股和中山公园。」

    徐苹方先生,讲的就是元大都的中轴线。

    苏亦利用周末的时间,带着北大的历史系的学生沿着实地走访调查,这事从一开始就获得系领导的支持。

    尤其是考古教研室这边,苏先生跟宿先生都觉得这事很有意义。

    甚至,觉得应该弄得正式一点,于是,宿先生打电话邀请徐苹方先生过来做讲座。

    不然,凭借苏亦,是没有办法把徐先生邀请过来的。

    这是,他第一次见到徐苹方先生。

    前世,他备考北大的时候,老先生已经离世多年,自然没机会跟对方有交集。

    但学界前辈,又是顶级大咖,他的著作,比如就成为每一个入门者的必读物,再加上徐先生门生众多,比如许宏教授,二里头工作队队长,也是公众考古方面的大拿,因为对方的关系,苏亦没少看徐苹方先生的著作。

    跟北大的诸位师长一样,能够见到对方,苏亦内心倍感亲切。

    好在,他进入北大读书以后,见到的老先生足够多了,再见到这些前辈先生的时候,已经没有起初那种冲击感了。

    整个燕园几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