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69章:唐卡艺术的历史演变 (第2/5页)
“小师兄,吐蕃分治时期?是什么意思?这个时期,不属于吐蕃王朝了吗?” 显然,同学们对吐蕃史确实不太了解。 苏亦解释,“朗达玛死以后,他的两个儿子开始争权,整个王朝迅速分成两派,再加上地方将领拥兵自重,彼此攻伐。王室式微,藩属部落纷纷脱离吐蕃的管辖。紧接着一场奴隶平民大起义爆发,整个王朝分崩离析,从此解体。然后就是大混乱时期了。我把这个时期称为吐蕃分治时期,也属于唐卡艺术的融合期。” 其实,吐蕃王朝分崩离析,分裂成若个小邦,从此吐蕃地区进入了割据势力时代。 藏传佛教因为朗达玛灭佛进入百年黑暗时代,却并没有真正灭亡。 反之,吐蕃王室的覆灭及社会上的大动荡给以后藏传佛教的复兴和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条件。 吐蕃史只是背景解释,想要研究唐卡历史,还是要从佛教史入手。 因此,苏亦说,“11世纪前后,下路弘法和上路弘法先后反哺卫藏,使得佛教重新在雪域兴起,接着,印度僧侣东来,XZ僧侣西行,各教派纷纷建立,并与地方政权相互结盟,佛教再度兴盛。随着佛教的全面复兴,唐卡艺术在雪区各地纷纷兴起。” 。 然而,这话一出来,同学们满脸懵逼。 “小师兄,啥是下路弘法和上路弘法啊?” “对啊,小师兄,这个概念我们还没有学到,完全朝纲啊。” “小师兄,能不能考虑一下我们这些后进生的感受,详细点啊。” 苏亦有些无奈。 这些前世都是极为基础的概念,对于眼前这些恢复高考,首批进入北大历史系的天子骄子来说,却是极为陌生的概念。 这就是时代的限制。 没有办法,苏亦只能一一讲述。 “之前咱们主要是讲述吐蕃史,这个阶段,咱们可以从佛教史入手。为了让大家更好的了解论文的历史,我给大家简单的梳理一下藏传佛教历史,没有问题吧?” 自然没有问题。@*~~ 吐蕃史,大家都一知半解。 藏传佛教的历史,大家就更陌生了。 看着大家满脸茫然的表情,苏亦笑了,“其实没有很复杂,想要了解藏传佛教历史,以朗达玛灭佛事件为分界点来研究可以了。” “一般来说,史学家“朗达玛灭佛事件”作为分界点,将藏传佛教通史分为“前弘期”和“后弘期”。” 听到这些陌生的名词。 大家都懵圈。 苏亦解释,“前弘期,顾名思义就是前弘法时期,从松赞干布引入佛教到朗达玛灭佛这一时期。” 这是一个很好理解的概念。 无需过多赘述。 “有前弘期,自然就会有后弘期。前弘期。” “详细一点来说,朗达玛灭佛后,藏传佛教中断一百余年。至宋太平兴国三年,佛教在XZ再度复兴,从多康和XZ阿里两路传入卫藏史称‘下路弘传"和‘上路弘传",使绝传100多年后的佛教再度复兴,形成独具特点的藏传佛教。” “咱们之前已经讲述的够多了,咱们接下来重点讲述后弘期。” 兜了一圈,终于涉及到这两个名词解释了。 说到这里,苏亦又继续科普一个简单的概念。 “XZ旧分阿里﹑藏﹑卫﹑和康四部,藏人用卫藏指前后藏,元明译为乌斯藏,清译为卫藏。清人著作中有时也用卫藏概称XZ四部。” “而多康,是藏语中的安多和康两个名词的组合。” “安多跟康则分别是两个雪区,藏族学者根敦群培则认为“所言‘康"者,系指边地,由吐蕃从卫藏扩张后,称东部地区为边地。” “这些区域概念,我就不考证了,实际上,我也不是很清楚。” 他说到这里,同学们一阵哄笑。 对雪区稍微有理解的人,都知道康巴,卫藏,安多三大雪区。 苏亦也不想过多赘述。 他也不是藏学家,懂得并不是很多。 然而,同学们笑过以后,有人好奇。 “小师兄,根敦群培很出名吗?” “很出名,是藏地著名学者,不过他的著作多为藏文,我也看不懂,不过他曾经跟与罗列赫合作,将藏文史学名著《青史》翻译成英文。” “嗯,乔治·罗列赫就是俄罗斯著名艺术家尼古拉·罗列赫之子。” “至于尼古拉·罗列赫,他不仅是一个艺术家,还是一个斯坦因,伯希和差不多的探险家,属于最早一批寻找传说中的极乐圣地——香巴拉的外国探险家之一。” “不过他跟伯希和跟斯坦因不同,他没掠夺咱们中国的文物,反而,提议签署不侵犯古老文化的国际公约,由他所制定的「罗列赫公约」已经有21个国家签署,使得他多次被提名诺贝尔和平奖。” “也是他。 将俄国对东方美学和民族学的研究推向顶峰,他在俄国境内大力介绍佛教和儒教,晚年的时候,他在印度生活并且完成了两千多幅油画,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有《喜马拉雅组画》,听说这些话都被保存在纽约,具体啥情况,我也不知道。” “反正他儿子之所以成为有名的藏学家跟他的影响有极大的关系。” “他当年寻找乡巴佬的探险之旅,也被他用绘画跟文字的方式记录下来,出版了不少书籍,比如《香巴拉的辉煌》、《香巴拉:寻找新时代》两本书详细记录他跟探险队寻找传说中的香巴拉的具体经历,听说可读性很高。” 苏亦说到这里,有同学好奇问,“小师兄,听说可读性很高是啥意思?” 苏亦说,“意思就是,这两本书,我也没有机会看过。@·无错首发~~” 现场一阵哄笑。 “那小师兄,你怎么知道这些啊?” “我是从其他地方的资料看过相关的介绍。”苏亦说。 又有同学问,“小师兄,最后他们找到香巴拉了吗?” 如果是前世,就不会有人这么问了。 因为香格里拉在云南迪庆。 为这,97年的时候,云南这边还组织考察团,为期一年的考察以后,就召开新闻发布会,举世寻觅的世外桃源—香格里拉就在迪庆。 也是因为这改名,让中甸成为举世闻名的香格里拉。 苏亦当年在云大读研,对香格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