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66章:名师璀璨的北大50年代 (第2/2页)
古文字学,苏亦没去上,还有一门就是赵思训先生讲授的考古照相课也没去。 苏亦对赵思训先生了解的不多。 因为有关对方的资料介绍比较少。 让苏亦印象深刻的并不是他讲授的《考古照相》,而是赵思训先生曾经给北大考古专业的学生讲授过《中国美术史》这门课。 对于跟美术史这个关键词沾边的东西,苏亦绝对是不会忘记的。 不过目前为止,还没跟赵先生打过交道。 以后有机会再去他的课堂吧。 毕竟考古照相也是一门挺好玩的课程。 现在有这样的机会,正好跟高铭先生好好了解一下。 高铭先生,“在了,赵思训是最早选修北大博物馆专科课程的史学系学生之一,1948年毕业后留北大博物馆筹备处工作。52年考古专业成立,赵先生才从博物馆转入考古教研室。” “除了赵思训先生之外,还有一个绘图员叫刘惠达,以前是教大家考古绘图的,现在这一门课,咱们北大考古专业还空缺着呢,。此外,还有两个资格比较老的资料员,容媛跟孙贯文。孙贯文是做拓本的,我好多甲骨文拓本都是跟他拿的,容媛是容庚先生的meimei,容庚先生,你们不陌生吧?” 众茹头。 尤其是苏亦,再熟悉不过。 高先生也没有停顿,继续,“当时历史学主任是翦先生,不过他不上课,咱们考古专业的老师大部分都是从外面聘请过来的。旧石器是裴文中先生,裴老是旧石器的大专家,这点,你们都上过吕遵锷老师的课,应该了解。吕老师跟裴老关系很好,很好继承了裴老的衣钵。新石器则是安志敏先生,他是考古所的,你们俞老师比较熟悉。” 俞先生点零头,“稍后再讲。” 高铭先生继续讲。 因为还没有完。 因为除了上面的先生之外。 还有讲授殷商考古的郭宝钧先生、讲授秦汉考古的苏秉琦先生。 至于隋唐考古不用都知道是宿先生。 此外,还有古建。 古建是梁思成先生,大家也不意外。 稍微让大家意外的是,还有绘画这一门课程。 “讲授绘画的是故宫的徐邦达先生,古文字则是唐兰先生,他俩都是故宫的,这些先生都是当时的大人物,他们的知识非常渊博,是国内着名大专家大学者。所以,他们都很忙,给北大学生上课就是兼职,不属于他们的主要工作。这样一来,也带来一个问题,就是,他们没有讲稿,不仅如此,还讲义都没樱” 这话倒是让大家意外。 苏亦有些好奇。 “那这些先生平时都讲啥啊?” 他知道这些大拿都曾经在北大考古专业上过课,但具体讲啥,还真不知道。 因为他们上课根本就没留下啥资料。 前世,苏亦做学术史研究,了解这段历史的时候,能找的资料并不多。 都知道个大概。 前段时间,跟许婉韵聊的时候,这姐们知道的也并不多,因为她也不是亲历者。 高铭先生,“这些先生讲课比较随意,讲课的特点都是讲他们对某一些问题的研究成就,我们都是刚刚进入学校的高中生,那么专业的研究成果,我们哪里听得懂啊,宛如书。就好像裴老讲的旧石器,我们对旧石器的唯一了解就是知道有个周口店,其他的啥都不知道。这个方面,裴老讲的比较多,就算如此,同学们听得也一头雾水,摸不着门道。” 听到这话,苏亦有些感慨。 在吕遵锷先生眼中的裴老,跟高铭先生眼中的裴老,完全是不一样的。 吕遵锷先生还夸裴老有教学经验,知道学生们光听这些内容有些枯燥,不能了解,所以,就使用化石当教具,还创办帘年的燕大史前博物馆。 就算如此,高铭先生还是觉得裴老的课难懂。 当然,其他老师的课程,对于高铭先生老,也不容易。 “每一个先生讲课都有各自的特点,但,大部分都是讲自己的研究成果,讲的非常专,而且很深,对我们来听得就非常困难,没有一定的基础根本就听不懂,现在想来,主要还是我们基础不够,而这些先生比较合适带研究生,要是把你们仨放到那个年代,估计就幸福了。” 听到这话,苏亦他们三人都笑了。 让一帮全国最为顶尖的学者来教本科生专题研究,确实有点杀鸡用牛刀。 老师们真敢教学生们也真敢听。 不要当年的高铭先生,就算是苏亦自己,要去听这些先生的课程。 估计都听得头皮发麻。 因为,这些先生都是各自领域的顶级权威,他们讲他们的研究成果。 那就是绝对的学术前沿了。 这种成果,没一定的基础,他也听不懂啊。 然而,高铭先生的回忆并没有结束。 因为还有不少的先生还没有提到。 比如夏鼐先生。 等高铭先生提到夏鼐先生,苏亦就笑了。就夏鼐先生的乡音,估计是当年北大考古专业众多学生的噩梦。温州口音版的普通话,普通人要是能听得懂,就见鬼了。 自然而然,作为津饶高铭先生也听不懂。 果然,高铭先生,“当时,夏先生给我们讲考古学通论,他是温州人,温州人讲话最难听懂,他的声音又,极个别学生能够听得懂,大部分的学生都听不懂,而且我们学的基础知识又太少,连蒙带猜都做不到,所以,当夏先生提到一些着名的地方,同学们的脑子都是空的。” 听到这话,苏亦就笑了。 因为这段经历,他也有听其他先生提到。 而且高铭先生还是很给夏鼐先生面子了,他有些学生听得懂,其实这个有些学生只是一个人,那就是同为温州人并且跟夏鼐先生是中学校友的——叶燕,全班只有她听得懂,其他人,谁都听不懂。 这样一来,叶燕就成为大家的翻译了。 再次听当事人回忆这些往事,苏亦都忍不住笑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